分享

这个传统酱酒的核心细节,被某些酒厂忽略了!

 山荣说酒 2020-12-28

这是周山荣公众号的第712篇原创文章

内行到了茅台,都以能去老酒库里喝到一杯老茅台为荣。
季克良先生说,老酒库就是茅台的『命根子』。老酒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他没有说的是:
长期贮存,是保证传统酱酒质量的至关重要的生产工序之一。
因为这个原故,茅台有两个独步天下的特点:全厂只有一个酒库车间,但这个酒库车间的『厂房』(或者说库房)数量,却远远多于生产茅台酒的厂房。
这在中国白酒企业中是极其少见的,甚至是唯一的。
1988年11月起,酒库车间是由现役的武警把守。这在中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酒库是传统酱酒的基酒贮存、勾兑、老熟的重要场所,储存时间长,存酒量大、因此,酒库车间才被称作茅台的『液体银行』。
并不是每一家酒厂,都有茅台的实力。但即便这样,在茅台镇上,你仍然看不到其它名酒产地常见的,那种五大三粗冷冰冰的不锈钢贮酒罐群。
山谷上一排排酒库沿岸而走——一瓶正宗的传统酱酒,主要基酒必须在酒库里贮存3年以上。
冬寒夏暑,酒里的烈性有害物质在一点一点地挥发,直到消失殆尽。而水分子与酒分子在漫长的时间里,慢慢咬合胶着,达到一个理想的结构比例。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53.94毫升高浓度无水酒精,加上49.83毫升水,充分混合后,混合液的体积不是103.77毫升,而是100毫升。
而酱酒恰巧就是53度——因为,这时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结合得最紧密。
许多只溶于酒精不溶于水的高级酯类、醇类物质,此时能达到酒与水的最佳结合,而融为一体。
图 | 茅台酒库群(摄影/傅树湘)
传统酱酒1至7轮次酒,经感观评定分香型、等级后,按酱香、窖底、醇甜三种典型体和不同等级、不同轮次,入库装坛分型贮存。
刚酿出来的轮次酒,具有刺激感,经过长期贮存后,口味变得醇和、柔顺,酱香也更加突出。
贮存越久,传统酱酒的酒体越柔顺,香气越幽雅。
轮次酒经过3年以上的贮存,方可进行勾兑。经最后大型勾兑检验合格后,再存放半年,便可包装出厂。
把前后的工序时间加起来,传统酱酒从生产到出厂最短也要经过5年时间。
传统酱酒,将贮存视为独立的生产工序。这个过程,共有5道工序,23个工艺操作环节。
这里面有两道工序是传统酱酒贮存工艺的核心要义,即分型定级、盘勾。
『分型定级』,也叫分型定质。茅台的官方解释是:
指生产车间班组新酒入库前,按不同香型分别入库,不能混交入库。也有人干脆简单粗暴地将其解读为『合并同类项』。
这样解释,没有毛病,但省略了太多细节。
酿造的事情,其它的操作细节,实在难以定性、定量描述。这里拿『分型定级』说一说。
什么是『分型定级』?酱酒取酒7次,有7个轮次的基酒。7个轮次的基酒酿出来难道就混合在一起吗?
不是的,这个时候,必须按同一个生产周期的轮次酒分类,每个轮次一一对应,不能混淆,即所有的1次酒分为一类,2次酒为一类,直到7次。
图 | 茅台酒库车间(摄影/佚名)
然后,根据每一轮次酒应有的典型特征,针对所取酒样,通过闻香和口感进行感官品评,客观描述其风味特征及主要优缺点,综合评价,给酒样进行等级划分,从高到低可以分为:优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评级结果记录后存档备查。
分型定级完成后,最高级别的优级可以作为调味酒,继续存放待用。
勾酒时,按同一等级的酒进行综合,形成一级、二级、三级酒。这样,同一个年份的酒就按等级分为三、四个档次,价格自然就有了差异。
所以,分型定级,就是『合并同类项』,相当于人工精选。
一个问题出现了:分型定级后,不但每一坛酒的味道、等级不同,而且每一甑都不同。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每一轮次取酒时,是一甑一甑的蒸馏取酒,一甑大约可取70、80斤,多的有100斤左右,所以,一个千斤坛可装十几甑酒,一个吨坛可装20多甑酒,也就意味着,十几种或二十几种不同的酒已经按顺序被强行搅合在一起,完全可以算是第一次无意识勾调,这就是每一坛酒都不同的原因,即使出现有4-5个等级的悬殊,也完全正常。
要是能按照每一甑都单独装一坛存放,以后分型定级不就更精准了吗?但酒厂为什么不这样做,而要用千斤坛或吨坛呢?
这样做的前提是,仅场地必须扩大10倍以上,还有增加的人工和时间耗费呢?哪一家酒厂承受得住这么高的成本?
图 | 20世纪90年代的茅台酒库(摄影/佚名)
即使实力雄厚的茅台酒厂,也精细不到这个地步,为方便起见,酒厂多用千斤坛或吨坛装酒存放。
在分型定级中,根据轮次酒的优缺点,能够推断生产环节的正常与否,在下一轮生产中及时调整。更重要的还在于,分型定级对勾调价值巨大,能够找出其中可用作调味酒的基酒,发挥最大价值。
相反,不做分型定级,等于把调味酒屈尊下嫁了,偶尔得到一批不错的酒,下一批却无法保证。
那不做分型定级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
直接将轮次酒盘勾组合起来,就好比把厨师不分好歹给你一锅大杂烩。运气好,可能味道还不错。但要是运气不好呢?
当然,轮次酒有等级差别,却无好坏之分,各有用途。勾兑师巧妙搭配,低等级的酒同样能超水平呈现,大放光彩。
所谓的好酒,也绝非全是高等级的酒组合在一起,而是像三长两短的五根手指那样巧妙匹配,有所迎让。
分型定级,与懒惰无关,与成本、与技术密切相关。很多酒厂没有能力分型定级,在酿酒时索性添加糖化酶增加出酒率,做了也无用。
这是某些酒厂质量不稳定的根本原因。
是不是贮存起来就不管了呢?不是的。有一道更重要的工序在后面,那就盘勾。
『盘勾』也是『勾』,但它不属于勾兑工序,而属于贮存工序。
这是因为,传统酱酒的勾兑分两次,第一次勾兑是在7个轮次基酒存入酒库超过1年以后,这次勾兑,称为盘勾。
图 | 茅台酒库(摄影/蔡海红)
所谓盘勾,就是将相同年度、相同轮次、相同香型、相同等级的酒进行合并。
盘勾的规模都很大,毕竟对一个酒厂来说,一年的产量需要以吨为单位来计量。
『盘』,在川黔方言中有『盘货』、『盘姑娘』等语。『盘货』并非盘点货物,而是搬运货物。『盘姑娘』即嫁女儿。勾,即勾兑、勾调。
『盘勾』一词,是仁怀人在酱酒生产实践中的总结。管中窥豹,可知要义。
通过盘勾,原来相对零散的各种单体酒被合并在一起,既提高效率、去库存,更提高品质、更标准。
盘勾之后的酒,继续放置在酒库里贮存,让酒与空气的氧气相遇,缓慢进行物理反应、化学反应、缔合反应。
最少3年以后,最多的话,当然是上不封顶。3年后,会用一部分酒进行精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精细勾兑……这就是勾兑工序的事情了。
另一部分没有进行精勾的酒呢?当然继续贮存起来,同时添加其它同型同级的酒。如此循环往复,『以酒养酒』。
总之,盘勾就是在分型、定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合并同类项,形成更多的单体酒。
单体酒越多,厨师炒菜的时候,讲究就越大……

图 | 茅台酒贮存工序流程(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