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教授、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先生解析阎姓的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当代名家博物馆 2020-12-28

  阎

  阎姓是中国第七十七位姓氏,河南、山东,河北、山西是阎姓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当今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7%,总人口大约有360万。

  得姓始祖泰伯。阎姓出自姬姓,商末时,周族首领古公亶父(又称太王)有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于是就携二弟仲雍逃避于江南吴地,建立国家号勾吴。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泰伯的曾孙仲奕封于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因封仲奕是为了奉祀泰伯,所以阎姓后人奉泰伯为始祖。异体字“闫”。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说文解字》记载:阎,本义为里巷中的门,引申有巷里、胡同之义。后来成为地名,居于阎地的遂以此为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阎姓的渊源主要有两大支:姬姓和芈姓。

  第一支出自姬姓。相传有三个分支,第一分支是周武王灭商后,寻找泰伯和仲雍后裔,获仲雍曾孙仲奕,封于阎乡,子孙以乡名为氏。第二分支是西周初,周康王封其孙于阎邑,子孙以邑名为氏。第三分支是春秋时晋成公之子公子懿食采于阎邑,后来为晋所灭,子孙散处河洛,遂以邑名为氏。三支阎氏均出自周先祖古公父之后,春秋时鲁昭公九年,晋阎嘉与甘人争阎田。晋人阎嘉食邑于阎,阎在河阳解邑内,解在周京畿内,邻近春秋时甘国,阎、解、甘等地处河洛,河洛指黄河和洛水之间的地方,所以阁的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南。姬姓阎氏当以地名为氏,其历史至少有3000年。

  第二支出自芈姓。楚大夫食采于阎,因氏、楚武王灭权后,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阎敖,又叫高敖,乃楚武王时重臣,是芈姓分支,即楚之旁支。阎敖是楚公族,为阎氏族的豪酋,系楚王族中担任国家烧制高陶窑的官长芈姓阎氏的历史大约有2700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我国的阎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历史上外族改姓阎的事件发生在南北朝以后,主要的有河南河阴的阎氏出自鲜卑族,清满洲八旗布雅穆齐氏族集体改姓间,这些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后,最终被同化成当地的阎姓汉民。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阎氏一直活动在河南、山西、湖北。秦汉时,阎姓西迁陕西、甘肃,进而入四川,向东抵达山东,北移河北、内蒙古,在唐朝,阎姓在山西发展迅速,成为太原郡十大著名姓氏之一。唐宋以后阎姓开始在江南出现。

  宋朝时期,阎姓大约有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5%,排在第七十四位。四川为阎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阎姓人口的18%主要分布于四川、山东、河南、陕西,这四省间姓占阎姓总人口的66%;其次分布于河北,山西,这两省集中了阎姓总人口的16%。阎姓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全国形成了西部川秦、东部豫鲁两大阎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阎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后。宋元明600余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阎姓人口的增长是负值。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山西为阎姓第一大省,约占阎姓总人口的49%。主要分布于山西,山东、河北,河南,这四省阎姓大约占阎姓总人口的95%。宋元明时期,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西向东迁移,全国阎姓的分布集中向晋鲁冀豫地区收缩。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阎姓人口已达360万,为全国第七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7%。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阎姓人口由12万激增到近360万,增长了30倍之多,增加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宋朝至今1000余年,阎姓人口增加率呈Ⅴ形,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大约占阎姓总人口的53.6%;其次分布于陕西、黑龙江、辽宁、安徽、内蒙古,这五省区集中了24.6%的阎姓人口。河南占阎姓总人口的18.1%,为阎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豫冀鲁晋为高比率分布区,并向西北和东北方向逐渐扩散的分布状。在近600年间,阎姓人口主要的流动方向是由中原向西部,东部的回迁,向南方的移民较少。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阎姓的郡望主要有天水、河南、乐安、太原等。阎姓的堂号主要有丹青、右相等。“丹青”和“右相”堂号均典出唐朝阎立本。阎立本善画画,拜右丞相,当时姜恪因战功封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赞叹。

  2、宗祠楹联

礼让化民;清平裁士。

抚士得死力;谏役慰民心。

  右相驰誉丹青;洪都棨戟遥临。

  右相丹青盛誉;山人诗作清名。

3、族规家训

  阎氏列祖,源远流长。国法家规,紧记心上。

  遵纪守法,莫乱朝纲。爱国爱家,忠孝莫忘。

  孝敬父母,长幼相帮。礼义廉耻,四维必张。

  君子风范,能忍谦让。为官为吏,恶惩善扬。

  夫妻平等,祸福共当。兄弟姐妹,互谦互让。

  乡邻四党,和谐至上。邻里有事,竭力相帮。

  为人处世,自立自强。光明磊落,胸襟坦荡。

  戒斗戒讼,为善为良。戒赌戒淫,身心健康。

  耕读并进,振兴家纲。扶贫帮困,共奔小康。

兴我族门,为祖争光。先祖有灵,佑尔后昌。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阎姓族谱29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阎姓历代名人69名,占总名人数的0.15%,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二十位。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并列排在第一百四十二位;阎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3%,并列排在第一百一十二位;阎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排在第一百四十一位。

  阎姓历代重要人物:东汉尚书阎章,车骑将军阎显;三国魏平乐乡侯阎甫;西晋汉中太守阎赞;隋唐之际集工艺、建筑和绘画于一身的阎毗,阎立德父子;唐朝宰相、书画家阎立本;南宋画家阎次平;南明抗清义军首领阎应元;清朝诗人阎尔梅,经学家阎若璩,甘肃提督阎相师;民国政府行政院长阎锡山。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发源地)——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阎锡山故居)

  (一)山西省运城市夏县阎姓发源地之一—公子懿的封地阎乡

  夏县原名安邑,在历史上是晋成公之子公子懿的采邑,为阎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只是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关于夏县发源地的遗迹了。境内还有宋代著名想家、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光的墓地、祖陵和一些上古时期的文化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参考:在运城五洲汽车站搭乘到夏县的直达客运车,8分钟一班,需要40分钟、车票4元左右。

  (二)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故居位于山西定襄县河边镇,它的主人阎锡山是解放前长期统治山西的独裁者,也是个封建军阀,早年投机革命,取得了山西的军政大权,统治山西近40年之久。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中,阎锡山复杂的个人奋斗史和自成一体的思想历来就被人褒贬不一,他的联共与反共更是饱受各方争议。

  故居建于1931年前后,长达14年之久,耗资140万两白银,建有近千间房屋(现存700余间),气势恢弘而格局变幻谲奇,曾是阎氏家族繁衍兴衰的地方,也记录下了阎锡山本人在政治仕途上升降浮沉的历史。而今,它又以鲜明的民俗色彩和中西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显示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

  交通参考:太原火车站的长途汽车站12:15有发往定襄的大巴,车票约16元,在河边镇下车后乘当地的机动三轮车即到,三轮车需3元。门票:45元。顺道游:河边镇北有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

  游线二:江西省玉山市(阎立本墓)

  阎立本是唐朝的大画家,绘画是阎家祖传的看家本领。他的画即使在当时也被誉为“神品”。据说唐太宗李世民的标准像就是出自这位官居右宰相之职的阎家老兄之手。流传至今的大作有《步辇图》、《孔子弟子像》。

  阎立本墓位于玉山市的武安山东北面山坡上,距普宁寺100米左右。阎立本在武则天参政时,因被贬职来到玉山隐居。后来捐出住宅改建为普宁寺,捐出读书之处改建为智门寺,将南庄改为普圆禅院。公元673年,阎立本病逝,普宁寺僧将墓筑于寺后。墓地现遗存清乾隆年间重立的墓碑一块,墓前林木青葱,溪水横流,环境幽雅,古朴庄严。玉山县城有一种恬淡清雅的水乡风光,城里的大街小巷纤尘不染,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阳台上都摆着一盆盆鲜花绿卉。这里有我国仪存的保护完好的古代考棚之一的清代科举试院,还有清代徽商所建的旌德会馆。

  交通参考:从上饶乘汽车或火车到玉山都很方便,汽车车票需8元左右,到玉山后乘三轮车1元即可到武安山脚下,火车10:30发车,票价8元,车程1个小时。顺道游:玉山县北部的国家级风景区三清山是道教的发源地,非常值得一去。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网络策划人、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八十部,《姓氏填谱手册》两百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