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翁之意不在酒

 聆听风吟 2020-12-28

      喝酒,喝的是寂寞,却是吆五喝六呼朋引伴的场面热闹,不似喝茶的人与泡茶的人,氛围清冷,却将阅历尽负茶中。

      夜读时遇到《山西文学》中的短篇小说《请把烟灰弹进烟灰缸里》:职场上一位算是领导的男人,无意间把烟灰弹到了矿泉水瓶里,被新来的女同事喝了两口,他发觉事情不妙,忍不住说了出来,而且还掩饰不住笑了起来,女同事羞愤不已,说他侮辱女性,愤而辞职,空出来的职位因各路人来来往往而引发的故事......

      这本是生活中的小事,在作者笔下却像一幕幕喝酒碰杯的场景,读着读着,竟意味无穷,好像自己也在这酒场中,觥筹交错之中,嬉笑奉承之间,泪流满面。

      眼前穿梭的人和事,平淡中透着生活的酸涩与微甜,读完这篇,倚在床头咂摸了一会儿后味,好像醉了,头脑却异常清醒。同样的平淡日常,有人写来洋洋洒洒,信息量却不大;有人信手拈来,却有一股子醇厚味道。

     于是想到,小说是体现生活本真的,而写作者才是酿酒的人,他将五谷掬来,精选再精选,沉淀再沉淀,而后再佐以酒曲,配以秘方,封土窖藏,日子到了,重见天日,便是香远益清之时了。

       杂志里每一篇作品,散文也好,小说也罢,都是综合性的艺术,作者把经历过的或者见过的,剔伪存真,以观客的角度,来写故事,然后将生活和感情,一并嵌入到文章里头,不可分割,构成了文章的信息量,使人读了,仿佛在读作者这个人。

        

       读过苏二花多篇小说,《良户》自不必说,《社火》和《安格尔大宫女》都反复阅读,却始终像隔着一层纱,看不透她,直到前不久作协举办的小说创作研修班,见了作者一面,虽无深谈,却还是透过她的笑容,脑海里立时叠层出不一样的苏二花。

      而后回家,重新读一遍她的小说,却在不同的篇目中挖掘出不同的她,云山雾罩,似清晰却不甚清晰——《雁门会》和《海燕不哭》都是出自她,却能写出不一样的文字风格,我们常常会通过文字去臆想,通过文字间传达的信息,去构建作者本人, 就像喝了一瓶美酒,非得去厂家亲身看看一样!

     然而,文字仅仅是整体文章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呢,是在文字之外。如果一定要打个比方的话,那么文字就是那瓶叫作酒的液体,喝酒的人只知道酒带给味蕾的是醇香是刺激,却很少知道酒其实就是所经历的人和事,在光阴中沉淀出来的岁月。

     了解一个人,我们都愿意去看她的朋友圈,二花的朋友圈很干净,就像她的性格,她其实就更像一瓶未启的酒,让人愈发想要亲近。

《海燕不哭》中,有两段关于她自己的描述,“瘦,眼里有恨,双腿似刀,骑女式木兰,迎风开足100迈,穿过边靖楼的城门洞上下班。那时我还无法想象,文学在我的身体里,是怎样的一个存在,也无法想象,张发老师在山西作家协会,是一个怎样的存在。”“真的,我已经没有了恨,我是觉得,人只有把自己吃圆了,才能有效规避这世界所有的历练和伤害。我已经不骑100迈的木兰,我出行只步走,那是我唯一信任的。”

       却原来,一个人由瘦到胖,经历过这样的心路历程,一个人从清醒到喝醉再重新回到清醒,更是需要把苦难嚼碎咽下去,让人看着像吃一份提拉米苏,说着俏皮话,带着憨笑的人。

        

       记得有年在雪夜里喝酒,窗外寒风夹着雪花飞舞,火锅前温暖如春,酒至微醺,天空黯淡,暮色垂落,小城故事多,那样的黄昏想必也不那样常见。

       倘若要真正感受醉酒的滋味,便不是狂醉烂饮,只需借酒的由头,品咂诗文里的日子,吟一曲山水重相逢,从长歌当哭,到暖阳慢慢将泪珠儿转化成流光溢彩,纫秋兰以为佩,让时光塑我,我塑我心,透过迎春街上的烟火气,看得见窗外的风景,让自己和自己心心相印,循着自己的轨迹,当好生活的主角,人生的意义便大抵有所落实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