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文随笔:你那份钱花完了

 赤脚闲侠 2020-12-28

你那份钱花完了

                                 鲁人

      有朋友常往国外的跑,便时常带些异域奇闻。

说某个炎热的盛夏,见一对年青小夫妻,领着年幼的孩子进了冷饮店,买了两个冰淇凌,各自舒舒服服地吃起来。幼子走在老爸老妈中间,自然不免眼馋起来,父亲全然不知,只顾自己痛快。母亲似乎意识到孩子可怜的眼神,便俯身对孩子说:“咱们每人每天五元零花钱,你那份花完了,所以就没有冰淇凌吃了。”说完耸耸肩,一付爱莫能助的样子。孩子虽然仍面带可怜相,到也安静地跟在父母之间无奈地走着。

这故事怕只能是异域风情了。放在国内,即使不被口诛,也要被腹诽了。

“你那份钱花完了。”这话能让黑压压一大片人不爽。“什么话呀?这也叫做父母,小孩子不懂事,大人也混。说五元就五元,死性!这么大热的天,你也不怕孩子中暑。再说大人不得尽着孩子吗?自己苦点没事,孩子来投你,你就这么对他,也真狠得下心,真没见过你们这样做父母 的。”呜呼!不管有道理没道理,反正是一通“道理”。直说得你羞愧交加,无地自容,从此不敢再有这不慈不爱的行为。而孩子从此理直气壮,甚至学会又哭又闹,坐地撒泼,向你讨爱讨慈了。

“制造孩子的家伙,不是‘人’的父亲,他生的孩子,便仍然不是‘人’的萌芽。”鲁迅先生这话说得很苛刻,用意却在心焦中国的未来如果成不了人,中国就将很难有未来了。先生说的是以封建意识对待孩子,不但泯灭人性,也压制了孩子的天性。近百年过去了,总觉得我们还是未将孩子当“人”看。只是今天的孩子与往昔生活在长幼之序下的孩子有天壤之别,早已不是排于纲常的未端,倍受欺压,反是被奉为“小皇帝”,成了家庭的中心了。

那对年青的外国夫妇是从小将孩子做“人”看了,因此,会以平等的方式教育他,使他从小有一种意识,他和父母是平等的。其实,这样的平等,还会使他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计划自己的生活。从小的培养,将来他才可能以平等独立的观念去对待社会,对待生活。这一切就是从“每天五元钱”开始的。

“你那份钱花完了。”说出这样的话,对我们的年青父母来说,真的需要挺大的勇气。即使孩子成年了,诸如此类的话,我们的父母也常常很难开口,一是社会习惯,一是源于慈爱。对许多中国的孩子来说,父母的钱常常是花不完的。只是在这花不完里,孩子可能将父母当着吮不干的大奶嘴,一直叼在嘴里,如果将它抽出去时,孩子就会变得茫然无助,不知所措。许多年前,日本拍摄过一部纪录片《狐狸的故事》,结尾处,老狐狸将小狐狸赶出家门,小狐狸哀叫着不愿离去。老狐狸却全没有先前哺育时温柔的慈爱,非常坚决地将小狐狸赶出家门。想必她是在以自己的坚决告诉孩子:宝贝,属于你的那份肉,你已经吃完了,现在该你自己去觅食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