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6岁阿姨自驾“出逃”:我们都在大雾中寻找出口

 木蘭猫不睡 2020-12-28

提到2020年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人物,苏敏绝对位列其中。

她是千万中年女性中的普通一员,却在56岁的时候选择离开家庭,独自一人开启一次一路向南的自驾旅行,归期未定。

她年轻时下岗,靠做各种兼职和丈夫在经济上“AA制”,还要承担家务和抚养工作。身体上的辛苦之外,更难熬的是精神上的压抑和孤独,因为丈夫冷漠、爱挑刺,她生活在各种隐形暴力和言语打压之中。“听到丈夫关门离开的声音,她才拥有沙发、电视的使用权,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

这样的婚姻生活苏敏忍受了三十多年。直到今年9月把外孙送入幼儿园,她终于从“社会意义上的所有母职”中解放,才决定逃离这一切,在妻子、妈妈、女儿、外婆的身份之外,真正为自己活一回

9月24日,她开着自己的大众白色小Polo从郑州出发,带着车顶帐篷和一车的生活用品,开始了旅行。西安、成都、重庆、昆明、大理、腾冲、宝山、芒市……旅行的两个月里,苏敏看到了许多壮丽的风景,也结识了不少驴友。

“原来人也可以这么过”,是她的最大感受。下一步,她打算开到海南去,过年也不回家了。

苏敏在旅途中宿营吃饭 来源:bilibili @五十岁阿姨自驾游

苏敏的故事之所以触动了那么多人,是因为看似普通的她做了普通人没勇气做的事。无爱的婚姻,被当作家庭“工具人”的处境,被无视的自我……这一切是许多女性正在经历的,可选择出逃的,只是少数。

这也是一次注定要回归的逃离。三年,五年,苏敏不会一直在路上,因为现实考量没有选择离婚的她,最后还是要回到家里去。在浪漫的“第二人生”结束之后,也许等待她的还是那个刻薄的丈夫,和繁重的照看工作。

可即便这样,她的存在也足以让陷足生活的我们,看到一丝光亮。

1.

 远离婚姻,

不该是所有女性问题的最优解

近年来,女性在婚姻中的处境被越来越多地讨论。《82年生的金智英》《坡道上的家》《婚姻故事》……这些影视作品所呈现的令人窒息的婚后生活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主妇因何“绝望”,逐渐成为了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

经济上被剥削,是婚后女性的普遍遭遇。无偿的家务劳动,职场上的“母职惩罚”,这样家庭工作的“双重负担”是大多数女性不得不背在身上的。

更别说还有许多女性,因为育儿辞去工作,转而依靠丈夫,或者去做时间灵活但报酬更少的兼职工作,从而丧失了经济自主。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职场女性整体薪酬低于男性17%,而这个结果仅仅针对城市中受过良好教育、拥有正式工作的幸运儿。

更多不那么幸运的女性,可能会像苏敏一样,辗转于各种兼职工作之中。裁缝铺帮忙、工地做饭、扫马路、送报、超市促销……苏敏一直没有停下工作,付出的辛苦不少,赚得却不多。

精神上的压抑和束缚,同样是女性在婚姻中的普遍感受。许多女性只是被当作妻子和母亲这两种身份的载体,以及履行责任的“工具”,自我常常被忽视。
 
像苏敏丈夫那样不懂得尊重妻子,经常用言语打压妻子的男人并不少见。即便有幸拥有一个温柔体贴的丈夫,也并不意味着他能对你的处境感同身受。
 
比如《82年生的金智英》里,智英的丈夫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却依然无法理解妻子的绝望心情。《婚姻故事》里原本才华横溢的女演员妮可,婚后只能作为丈夫身边的陪衬出现,即便丈夫并无意贬低她,她还是会时常陷入丧失感和自我否定当中。
 
伴随着对已婚女性困境的讨论,“反婚反育”逐渐成为互联网女性声音的主流。“为什么结婚?”“为什么不离婚?”在许多女性事件的讨论下面,都会出现这样的评论,仿佛远离婚姻就是所有女性问题的最优解。

这样的想法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制度层面的种种问题,直接将婚姻视为一个完全的自由选择,并认为选择进入婚姻的人,就该自负盈亏。

在此论调之下,真实的困境隐去了,挣扎在婚姻中的女性只配得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惋。

2.

在足够的法律保障之下,

是否离婚才是“自由选择”

“你为什么不离婚?”,这也是许多网友问苏敏的问题。

在一次直播中,苏敏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年轻的时候争吵打架,也不是没想过离婚,可是又一想,房子是他单位分的,离婚我就一无所有了;就算房子有我的一半,他也没那么多钱给我,我一个人租房,承担不起生活。

现在我这么老了,分开以后,如果这个年纪再找,只能找比我更大的老头,本来想从这个保姆的角色里逃离出来,结果又进了另一个保姆的角色。如果不找,一个人生活,将来老了以后,万一有什么事,比如东西提不动,都没人能帮你一把。

所以我感觉,不离婚像现在这样过,总比二婚的两个人隔心,他想他的子女,我想我的子女更好一点。我现在这样自驾旅行,又不面对他,又不离婚,还能过回自己的生活,挺好的。”

这就是一个56的女性所要面对的真实生活。即使苏敏已经是同龄人中勇气非凡,行动力一流的那一个,她的逃离,依然注定要回头。她不是不想离婚,让她逃也逃不彻底的,是关乎生存的种种现实问题:没房、没钱、没处养老。

和结婚一样,离婚也不是一个自由选择,需要政策的支撑和法律的保障。尤其对于婚姻中常常处于劣势地位的女性来说,更是如此。

日本出现的“熟年离婚”热,就和法律的修改大有关系。“熟年离婚”是指婚龄20年以上的夫妇离婚,日本人结婚较晚,其对象基本就是退休前后的老年人。

为了更好地保障家庭主妇的权利,日本在2007年修改了《年金法》(职工养老保险法),规定男女双方离婚后,妻子可以按结婚年限,最多分得丈夫一半的公共养老金。该法律保障了妻子在离婚后的经济来源,才给了隐忍半生的她们逃出婚姻的勇气。

苏敏有一条旅行视频的标题是“生活没有解药,但止疼片很多”。她已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出了最有勇气的选择。而这段勇敢上路的旅程,就是她大半生辛苦的止疼片吧。

《妻子的思秋期》里写过这样的话,“关于是否是适合生活的社会这个问题,大概女性最有发言权。她们全身心地像一张石蕊试纸一样被放到社会里敏感地作出反应——正是因为她们被当作工具使用,被深深刺痛,才在无意识之中最早、最尖锐地提出了批判。”

而我们想要的,是一个女性无需不停止痛的社会。

3.

 不能只在女性奉献完一切之后,

才允许她做自己


最初报道苏敏故事的记者在谈及为何会关注她时提到,是“假靳东”事件引发的热议让编辑部将目光投向了此前常常被忽视的中老年女性群体。

她们都身处于相似的困境之中,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并不是为自己而活。

被“假靳东”欺骗的女性们,是在互联网中“寻找爱的代餐”。那一生从未体验过的被爱的感觉,即便虚假,也依然让人前赴后继。

苏敏则是更幸运的那一个。如果“假靳东”事件的受害者是掉进了互联网精心编织的陷阱,那苏敏无疑是握住了互联网伸出的友谊之手。她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走上了“寻找自我”的正确道路。

在用手机看小说时,她无意间点开一个链接,是博主在分享自驾游的经历。这种新鲜的生活方式就成了她日后逃离计划的基础。

为了多赚些旅费,她在网上花199块买了做自媒体的教程,跟着教程从零开始学习拍摄、剪辑、开账号、上传……这些视频让她得到了网友的关注和支持。

同她最开始被别人的自驾游分享鼓励一样,她的经历通过网络的传播,也鼓励了那些同样陷于不和谐婚姻中的人,踏出改变的一步……

 苏敏发出的视频下的评论  bilibili @五十岁阿姨自驾游

对于很多观看苏敏视频的中老年女性来说,是苏敏的存在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为自己而活。

这种可能,是那些生于五六十年代的普通女性从未被教导过的。她们生来就被束缚在传统的性别角色中,社会教育她们怎么做女儿、做妻子、做妈妈、做奶奶/姥姥,却从没教过她们,怎么做自己,怎么过完整的人生。

苏敏和那些“假靳东”事件的受害者,都是在茫茫大雾中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出口的人,只是有人走对了,有人走岔了。

我们惊叹于苏敏离开家庭,独自上路,开启“第二人生”的勇气,却忘了,这种勇气,不顾劝说离家出走去沈阳与“靳东”见面的黄月也有。只是她走岔了,那勇气也就因此显得荒诞可笑。

知乎上有一条关于苏敏的高赞回答,“为什么这位阿姨这个决定大家一边倒地赞扬呢?因为她已经履行完了社会对一个女性的期待。照顾家人子女,操持家务,还有自己的钱。她最好的时光都是围着家人转,她没有自己感受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等她迈出这一步,她已经50岁了。”

如果苏敏是一个在困境下放弃了孩子远走的母亲呢?如果她是一个拒绝帮忙带外孙的姥姥呢?如果她看起来婚姻幸福却还是坚持要和丈夫分开呢?她还会得到这么多的赞扬吗?

我们不能只在一个女性无私奉献完一切之后,才允许她做自己。

《妻子的思秋期》里摘录过一个日本主妇的信,是发生在七八十年代的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整天梦想着能和她的狗单独生活在一起,结果狗比丈夫死得还早,她很伤心,感慨着‘我这还是要孤独终老呀……’后来,她的丈夫去世了,连葬礼也没办,她受了邻居不少白眼,女儿因受不了而割腕自杀,还好被抢救过来了。没办法,她只好搬去了很远的一个小地方。

我们母辈的婚姻、祖母辈的婚姻,常常就是这样沉重又无可奈何。

李思磐在相关的评论微博中写道,“今天我们的劳动权,离婚司法,以及养老模式,都决定了我们能否在老去的时候,比上一代人有更多选项。”这正是需要我们努力争取的。

希望,哪怕曲折,哪怕缓慢,我们终还是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希望,下一代的女性,不用到了56岁才能去寻找自己。

参考文献

1.《妻子的思秋期》|斋藤茂男

2.《人民日报环球走笔:日本“熟年离婚”之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