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行业不需要反垄断#20201118

 理想主义的老宋 2020-12-28

随着蛋壳暴雷,互联网大厂们的买菜又继蛋壳之后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时间万人声讨,官媒也毫不留情,批判互联网大厂们的资金应该去探索科技的形成大海,而不能盯着这些水果蔬菜。但是讨论最多的似乎还是这些大厂们都对各自的行业呈现了垄断态势,各种反垄断的声音此起彼伏。互联网行业真的需要反垄断吗?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垄断。

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有以下情形的可以判定经营者有着市场支配地位:(一)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占据了二分之一的;(二)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占据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了三分之二的;(三)三个经营者在相关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了四分之三的。

这就是我国自2008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反垄断法》对于垄断的定义。不知道大家看了是什么感觉哈,反正笔者本人看了就觉得有点闹着玩似的。怪不得这部法律一直备受争议,尤其是在经济学界。上文《反垄断法》中提到的“相关市场”,到底划分到什么样的市场什么才是相关市场?这个相关市场的界定可是直接影响到市场份额的界定。

当然,不只我国,反垄断法的先驱-美国 在反垄断法的制定上面也是备受争议,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垄断”这个行为真的很难定义。不知这个定义,《反垄断法》中的很多条文都是模糊不清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反垄断法》关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是怎么规定的。

这个被誉为“市场经济根本大法”的法案很大程度上靠判定人的主观来决定,这也造成了很多的公司利用这些地方找到了寻租机会,也造成了很多旷日持久的诉讼案,比如美国的IBM的案子,根本无法断定是否违反了《反垄断法》。

大体的说了一下《反垄断法》,很多细节不再展开,因为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下面说回重点,互联网行业需要反垄断吗?

答:不需要。因为新兴的互联网行业里不会形成真正的垄断

现在很多人看淘宝,美团,滴滴等各个大厂们的业务扩展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都是一家独大,必须高举反垄断的旗帜打到他们,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免受垄断资本的剥削。

听起来很有正义感,其实有点傻叉。这些大厂们并没有垄断,而且也形成不了垄断。他们的确占据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如果淘宝上的衣服不打折了,那我们去实体店买呗;美团外卖的配送费翻倍了,那我们就不定了,自己出去吃嘛;滴滴打车起步费长得过分,那就不做呗,咱去打出租,实在不行扫个单车将就一下。

这就是互联网形成不了垄断的问题所在。现有的这些互联网大厂们的商业模式是在现有的生产、人力和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行的整合创新,达到了提高效率,创造新服务的目的,有点类似于中介服务的味道。大厂们虽然对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毕竟没有占据生产的一端,所以还是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也就形成不了真正的垄断。

可能大家体会不深,我再举个例子就懂了。比如电力,通信,能源,公路,铁路等事关民生的工业行业,这些行业如果形成了资本垄断会怎么样,这才叫真正的垄断。电费涨价,谁敢有意见,有意见就断电,看谁受得了,反正电是我垄断的,你爱用不用。铁路被资本垄断了,今年年底回家的火车票价翻一倍,资本家们要赚一笔,普通人可能也没办法,翻两倍也得买票回家。

注意上边的例子是资本垄断哈,资本两个字很重要,也就是个人。这也是为啥我国在众多事关民生的行业上都实行国有资本控制,一旦被私人控制形成垄断,那国家就乱了套了。这种国家不在少数,很多国家的政府都是被大财阀控制的。

美国最早颁布《反垄断法》也是为了打击“石油大亨”、“钢铁大亨”、“铁路大亨”等各个行业的大佬,他们一家独大,控制着重要资源,如果不打击后果就是国家沦为了这些有钱大佬们的附属品,老百姓的生活将会苦不堪言。

回到我国的互联网大厂们,他们的影响力还是有限的。而且在市场经济更为发达的今天,市场上有无数只眼睛正在盯着这些互联网大厂们的各个行业。淘宝的东西一旦不便宜了,立马就会出现淘小宝替代它;美团一旦涨价严重,就会有另一个团给顾客送餐;滴滴也大幅涨价了,传统的出租车刚要拍手叫好呢,另一个叫不滴的软件可能就会杀出来。为什么呢,因为需求。提供服务的大厂们虽然变了,但是需求没有变。

在市场经济的世界里,只要需求存在,就一定会有人去满足需求。一旦提供服务满足需求的人不安稳了,就有另一个满足需求的人去挤掉他。市场经济下的消费者们也是最简单的,作为消费者我们只会选择最优的产品和服务。

最近疯狂的互联网买菜也是一样,平台纷纷砸钱补贴,让利消费者,这也是好事,就是不知道能贴多久,以及后边会不会搞其它的事情,这也是他们为啥挨骂的原因。

p2p,小黄车之后这又蛋壳长租公寓,各种互联网公司用低价获得流量之后开始玩金融创新搞收割。现在太多的互联网公司在初期烧钱赢得客户群后都走上了金融的路,去赚快钱。这些卖菜的大厂们在补贴过后,赢得了一批忠实的顾客,会不会搞一些其它的玩法来收割消费者呢?这谁也不好说,反正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现在享受的低价的东西,可能后边都会还回去,投资者们可不做赔钱的买卖。

而且经历了那么多的金融暴雷事故之后,普通人以及政府都对互联网行业的金融创新失望透了,最后都是全社会买单,无数的普通人成为了受害者。那些资本老板们却申请了破产,自己赚的盆满钵满,财产转移走了,表面上啥也没有的自己背着个限高令到国外享受生活去了。

现在的这些大公司的发展套路差不多已经固定了,基本到最后都会搞金融创新,踏上赚快钱的道路。

以蛋壳为代表的“住”已经出了这么大的问题了,无数的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和房东遭到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事关民生的“菜篮子”问题可不能再出问题了,所以官媒也发话了。

政府一直对资本和金融方面是比较放任的,因为我国的金融行业在世界上来看并不发达。所以就摸着石头过河,像当初的互联网行业一样,不知道你们会搞出什么名堂来,让你们搞,出了问题就解决。最后诞生出了一大批大厂(也就是现在被骂的那些),互联网行业星光璀璨,国际上傲视群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资本市场和金融方面也是,我国整体实力不断壮大,也需要配备一个发达的金融行业。政府也是放任他们去搞去吧,兴许能搞好。但是金融行业就不争气了,尤其是这些互联网行业的厂家来搞的金融,更不靠谱,最后都是全社会买单。蛋壳可以说是最后一根稻草,以后政府可要开始管这方面了,不能让资本自己瞎搞了。

在这里像大厂们表示同情,只能怪你们的卖菜业务生不逢时。不过不要气馁,韭菜遍地都是,这边割不了去那边割,总有一块你能割。

最后说一下买菜业务会不会挤掉小商小贩。

其实并不会。要说挤占小商小贩,那首当其冲的也应该是生活超市呀,人家大厂刚来就挨骂,只能说网友们不讲武德。

就像电商的出现,实体店真的亡了吗。前些年唱衰实体店的比比皆是,但实际上实体的零售还是有很大份额。的确电商让实体变难了一些,但是促进了实体的进化,让购物体验和娱乐体验更好的商业综合体发展了起来,在这个角度看实体是发展的更好的。总之最后收益的都是我们消费者,有了多元化的购物选择。

大厂卖菜虽然效率高了,但是体验和品质是跟不上的。很多人就是喜欢去菜市场挑挑拣拣的感觉,而且能看出来那些是新鲜的那些是不新鲜的。现在在烧钱阶段的大厂能让消费者买到便宜菜也是好事,如果能一直烧钱下去,消费者能一直受益,那么菜市场倒闭也是正常的,先进产能一定会淘汰落后产能的。

但关键是大厂们也够呛能一直烧下去的,所以长远来看,对于小商贩们的影响不会太大的。

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对新兴的商业模式进行讨伐,并且大厂卖菜的终端也是无数的配送员和社区团长在辛苦的操作和配送,他们也和小商贩一样是普通人,大厂们卖菜也给他们提供了挣钱的机会。可以骂大厂们今后是不是要走金融创新收割用户,但是单卖菜来说,真的不用骂。

我们也不用要求大厂们拿着雄厚的资金应该去面向科技的星辰大海,钱也是人家自己赚的,人家想怎么花怎么花,不能因为人家的规模大了,实力强了就要求人家去承担的更多,卖菜也好搞科研也好,这是他们的自由。

做为普通的消费者我们就踏踏实实赚钱,量力而行的消费。遇到能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商业模式就大力支持;遇到有关押金或者分期超前消费等金融套路的一定要仔细分辨,别做了韭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