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下的行知堂 丨直播让医馆转危为机

 医馆界 2021-01-05



在不久的将来,中医馆线下服务量下降可能会成为常态 ,如何用互联网业务化危为机?北京当归学堂&行知堂创始人李永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分享他的经验与思考。



口述 | 李永明  

1

疫情给中医馆带来的危机与机会

这次疫情跟以前的SARS不太一样。新冠肺炎传播速度快、范围也很大,我们那时候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大,也可能是一场持久战。

这对我们以线下服务为主的中医馆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中医馆线下服务量下降在未来有可能是个常态,尤其在北京武汉上海这些医馆都是在疫情防控非常严格的地方。

但事物总是分为两面的,乐观的角度来看,它不仅是一次挑战,也是中医的一次机会。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机会?

从宏观来讲,这是一次让全民重新认识中医的机会,甚至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医,这对中医整个大行业、大环境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从微观来讲,对医馆团队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重新聚集团队的凝聚力,咱们中国人有个特点,平时可能各自为政,但是在大灾大难来临时,会非常的的团结一致

二月份以后虽然都是网上居家办公,但同事们的团结力、凝聚力、执行力都比以前更好,经此一役,我们行知堂的医师团队空前归属感,大家请愿上前线,我们有医师去了武汉一线,还有近30名医师在网上为湖北和武汉地区做义务的咨询每天都有安排值班的,都很辛苦。


2

 直播人次 从3千到8千再到1万多

来危机来临时,想要守住业绩往上翻,就要懂得转危化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发展业绩,首先可以开展在线课堂和内容开发(直播、小视频)。

1. 直播,2010年之后是移动互联网年,而今年就是互联网的直播年。我们从2月9日至今每周保持2-3场的网络直播,从3000到8000再到10000多人次每场直播,覆盖越来越多的人群。

因为疫情大家都宅在家里,焦虑、恐慌、不安,这个时候我们给大家从中医的角度让大家认识一些疾病,怎么得到预防,了解中医的疾病观,还教大家一些好的方法提高预防免疫能力。直播的方式更加的能够鲜活互动。

2.开展网络课程,这个时候没有线下的服务,我们就通过互联网的教学业务,从2012年到现在网络学堂,第一季度新增的用户数达到百分之十几,增加了好几万注册用户。其中的17%的用户,都称成为付费学员,反而比去年同期是增长了。

3.小视频,在这期间围绕中医和食疗等小视频在多个发布平台上做储备内容,比如直播、小视频、网络课程、还有网上训练营,包括最近做的比较好的网上站桩,还有年度课程等,这次疫情让中国人开始对中医的认知和学习比过去更有需求了。

其次是开展在线咨询问诊和在线药房的业务。

我们在2019年,把互联网的三个平台“内容+医疗+产品”的在线服务系统,全部打通了,三个平台都是用SAAS平台,分别是:小鹅通+云中医+有赞。

这三个平台分别承载了我们的内容、服务、产品教学和电商产品,将医疗服务从用户端到医师端,然后到整个诊所的在线咨询、在线药房在全部打通。虽说医馆停业线下不能接诊,但线上没停,在后端做着大量的工作。

之前在疫情最严重的期间,我们为会员提供关怀和免费的在线咨询等等,提供在线药房服务,我们诊所很多大夫在这个期间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大家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很多用户提供义务咨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武汉团队,每天日夜都在互联网上,为武汉湖北地区开通在线义诊,包括课程,全面给武汉地区免费开放,整个在线的问诊、抓方、调方在平台全部实现。


3

把中医生活化和产品化

中医馆如果只有医疗服务,受限和天花板是比较大的。大家都在研究如何把中医生活化产品做起来。我们至今已研发出有二三十个品种,大概分为三大品类:

第一类是医疗消费替代品,如贴敷类的,很多时候大家可以不上医馆,比如说哪里有点不舒服,简单的外治贴敷、艾灸等等就可以搞定。 

第二类是健康轻食,这是将来的消费场景转化。比如各种饼干、下午茶等,这些东西可结合中医健康、中医生活元素的好产品。

第三类就是中医的自主创新应用,比如说很多课程关于食养和药膳的,这时候可销售一些西洋参这种单品,做这个东西不是为了销量,是为了标识中医,这一类的产品需求不是很大,但这是大家对健康消费的一种需求,“健康从厨房DIY开始”这个概念大家是有需求的。

这三个类型是当归中医生活化的一个消费场景,从早上到晚上,应该哪些场景是可以跟中医元素相结合、相融合的,或者说身体哪些不舒适、不舒服的地方,是可以用产品来替代的,都是一种将养生向生活化转变的方式。

为此每周会开展健康专题直播,以食疗、食养和中医外治艾灸等专题为主,围绕直播同时可以给消费者提供产品配套服务正是通过这种纯互联网服务平台,在疫情严重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


4

疫情之后中医馆发展模式思考

这个疫情还没有过去时,如果线上的营收足够养活公司的话,以后就可以做更多线上的增量服务了。

刚开始不用担心流量问题,线上的流量本身不重要,只要有干货,流量自然就来了,如果没有干货,流量都是假的,都是垃圾流量,所以流量不重要,产品更重要,产品进而强化品牌的效力,品牌再形成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跟品牌是连在一起的。

在中医的科普方面,知识类的学习应该80%的线上,而技能类的学习大概在80%左右,而电商产品应该90%在线上销售,所以经过这个阶段,我们是打基础、练肌肉、练内功的时候,互联网业务既帮我们度过难关,也可转化为未来的一种机会。

实际上对我们企业来讲,医馆不能只是一个中医馆,未来还需要加入一些文化宣传的方式,比如小视频内容策划,编剧等等,把中医当成文化、当作内容来做,之前北京市国资委文资中心还给予了我们奖励。

医疗服务在互联网的应用是一个未来的趋势,从预约到后端、在线门诊这些是必然的。另外还需要关注会员管理增值服务的建设,CRM的管理体系,从c端全部打通。所以中医馆的医疗服务要创新和变革,不能仅仅做医师的经纪人。

数字时代马上就要来了,未来的中医馆迟早要发生变革,特别是一个企业如果想长期保持竞争力,那么这几个方面都得考虑一下。 

李 永 明

北京当归中医学堂&行知堂创始人

长城医馆学院顾问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品学硕士。创办三家当归中医线下学堂北京总校,并在上海和武汉设立分校

I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