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最喜欢的一个老铁,走了

 浮生偷闲 2020-12-28



这名字,听着有点中二。

他是一位摄影师,很低调,专门记录西藏冰川等自然景观。

12月20日,他在依嘎冰川的一处瀑布不慎落水,家人至今没有找到遗体。


我得知这个消息后,整个下午,心都特别堵。

唉。

想了想,我觉得有必要写下一些文字,和你们聊聊他的故事。

我刚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时候,是在去年的抖音。

那时刷到一条关于「蓝冰洞探险」的视频:


这条视频可以说,完全颠覆了我过去二十几年的想象。

我是第一次知道,这世上竟然有如此诡异的蓝冰洞,散溢着深蓝幽光,十分恐怖:


这个蓝冰洞,让我连续好几晚,一闭上眼就开始胡思乱想,倘若是自己继续往前,会怎么样?里面又有什么?

视频博主也不敢再往前,因为他断定,深处是一条地下暗河。

此时他整个鞋已经泡在冰水里将近一个小时,再不回头就废了。

我是一个探险爱好者,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强烈探索欲,但也只局限于叶公好龙的地步。

我清楚知道,我这辈子,或许会多次踏进西藏高原,但绝无可能去攀爬任何一座冰川,去钻任何一处冰洞。

因为我怕死,怂,也没有最基本的野外生存经验。

在刷完这条视频后,我开始慢慢了解这位老哥。

一番溯源,才知道他有更多视频发在了快手上,那里已经有100多万粉丝:


他真名叫王相军,四川广安人,是一个90后。

高中文化,在流水线打过工,在餐厅刷过盘。

可能厌倦了这种枯燥生活,也可能热爱大自然,后来他直接辞职,索性四处流浪(旅游),圆自己的梦。

但流浪也需要钱。

想去看雪山美景吧,付不起门票和索道费用,只能自己花8小时徒步登山,非常朋克;

想留住眼前美景,他又打了两个多月工,买了一部1400元的相机。

直到后来,他去了西藏,被冰川彻底迷住。


上过山:


踩过湖:


探过洞:


所有人迹罕至的冰川雪景,都仰仗着他手里那部廉价摄影器材,从2012年开始,这一拍就是八年。

到后来,快手出现,他便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拍摄的视频。


但说实话,他的拍摄技巧挺糟糕的,镜头经常摇晃,取景角度也很感人。

尤其让我无法忽略的,是他那常年日晒而略显苍老的脸,充满喜感的凌乱头发,以及每发现一处景点就「卧槽」的口头禅:


是的,他文化水平一点都不高,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升,但却给人一种很真实、真诚的感受。

隔着屏幕,我能感受到他对冰川冰洞的那份真挚热爱,迫不及待地想向人分享和科普:


只要遇到山洞缝隙,他就敢往里钻,几乎形成了本能:


你永远无法知道,这些深邃的瀑布岩洞,藏着什么:


他很乐意解说,向网友科普这种长在红石滩上的红苔:


日常打卡我们在地理书上难以看到的壮观地点:


会去探索、分析:


非常注重生态,在介绍雪莲花的时候小心翼翼(没有任何采摘):


他去了墨脱县的甘登乡,也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拍到了非常著名的墨脱老虎山:


当然,老王身边还有一只忠心的旅行伴侣:


在一处冰川溶洞过夜的时候,他被当成了一具冰尸,场面十分喜感:


每一条视频的留言区,都有许多诸如「注意安全」、「太好了,你还在」、「希望能看到你下一条视频」的叮嘱。

有人质疑他破坏环境,他会不厌其烦地解释,并写在简介里:


也有人质疑,说如果你不去,才是真正地保护冰川。

他的回答是:如果没有人去发现,很多冰川直到消失都不会被外界知道。

是的,我们对西藏的冰川研究,其实一直处于半空白状态,因为危险性很高。他的探索,是真正填补了这方面空白。

像这些千年蓝冰洞,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看到:


像这些景观:


我们更看不到这种经过上万年层层挤压的冰川面貌:


2019年,他受邀出席联合国气候环保大会,向全世界分享自己关于冰川和雪山气候变化的观察记录。


为了呼吁网友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他拍出了更多冰锥融化现象:


分析冰川迅速萎缩的现状:


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位真真正正,用脚丈量的地理老师。

事实上,如果不是通过他的科普,我根本不知道有墨脱、波密和那曲等地方,不知道粒雪盘、冰斗冰坎、冰钟乳和千年蓝冰墙,不知道隐藏在大山深处的风土人情。


现在,他走了后,只留下这些视频。

意义是什么呢,真的有意义吗?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可对我的意义是,他把我带到了人生这辈子都难以涉足的地方。

光是这样,就值得我敬佩了。

一路走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