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勇立潮头!拓斯达积极打造国家科技制高点,布局未来智能制造!

 RoboSpeak 2020-12-28

从立地到顶天,发展到上市企业后,下一步该如何发展?

为精准把握机器人领域技术创新动态和产业发展趋势,提升机器人科技研发能力,12月25日下午,在立德机器人平台组织承办下,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的行业顶尖专家一行来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开实地调研,对拓斯达新时期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专家调研一览

专家组在拓斯达公司展厅进行了深入地参观了解,并实地考察了拓斯达省级技术研发实验室和拓斯达总装车间,对拓斯达进行了全方位调研,专家组认为,目前拓斯达在3C行业已经布局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解决方案。

当天,专家组成员与拓斯达核心技术团队还围绕“拓斯达工业机器人打造国家科技制高点方向措施建议”主题,开展了专题研讨,为拓斯达工业机器人打造国家科技制高点建言献策。

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发表了致辞,拓斯达研发中心总经理徐必业、埃弗米总经理黄永生进行了专题分享,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刘进长等机器人行业顶尖专家与拓斯达核心技术团队讨论了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科技项目支持情况,围绕拓斯达当前产品技术情况,专家们还给出了详细发展建议。

当天参会的还包括拓斯达伺服驱动技术专家王志成、拓斯达控制算法技术专家赵磊、拓斯达研发中心视觉开发部高级工程师张翔、拓斯达机器人研发专家郑存远等组成的首席科学家团队。

四位一体,发展布局加速跑

拓斯达董事长吴丰礼首先在致辞中介绍了当前拓斯达发展面临的新选择与挑战。他提到,目前拓斯达在产品方面正加大机器人及注塑机方面的研发投入,并搭建了服务于全业务模块的研发中心大平台,专注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领域的视觉、控制技术和产品研发。

拓斯达目前的主营产品涵盖机器人、注塑机和CNC数控机床三个领域,研发人员占比达到30%以上,研发投入达到全年营收6%以上,拓斯达希望未来能助力100万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助力100万工程师服务智能制造,最终将拓斯达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级工业机器人企业发展标杆。

拓斯达研发中心总经理徐必业进行《核心技术助推渠道+产品双轮驱动发展》专题分享,详细介绍了当前拓斯达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就赛道布局、产品成果、关键零部件进展、核心技术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目前拓斯达在包括工业领域的详细情况。

目前,拓斯达主要布局了注塑机、CNC、工业机器人三大赛道,同时以控制器、伺服驱动器、视觉平台三大核心零部件来作为产品支撑,针对核心零部件的底层技术,延伸到了IOT、工业互联网板块,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产业链。

五轴机床新业务,彰显新动能

作为拓斯达的全新发展引擎,埃弗米总经理黄永生在会上进行《五轴数控机床技术》专题报告,为到场专家汇报了当前拓斯达积极开展布局的五轴机床新业务。他提到,作为拓斯达控股子公司,埃弗米已经成功掌握了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核心技术,并从最基础的摆头、电主轴和摇篮等最基础的原件到五轴机床整机,再到客户应用,都实现了全闭环的投资,同时埃弗米也在五轴联动双摆头,三角工作台翻台铣等核心结构设计技术上实现了较全面专利布局。

目前埃弗米正不断致力于实现五轴设备的普及化,同时在技术上也正朝着超高精度的机床不断攻坚克难,未来有望协同拓斯达切入军工等领域进行高端智能制造方面升级。

积极讨论出新知

会上,与会人员详细围绕当前机器人行业发展及头部企业经验,结合拓斯达当前产品技术情况,对拓斯达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包括未来5年赛道布局、产品系列布局、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等多个方向的实施路径和具体建议措施。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刘进长认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所有企业都将面临较多挑战,上市企业尤其要时刻保持敏锐性,拓斯达的发展不仅要坚持主营业务三大方向,也要坚持对未来的三个布局,但需要保持合适的步调,在生存中不断寻求发展。

他建议,作为上市公司,拓斯达不仅要看到今天,还应该看到明天和后天,既要抬头看路,也要低头拉车,要坚持企业家信仰,保持清醒判断,多开展产学研用结合,为企业注入科技的内核,打开工业制造行业局限,不断形成发展动能。

北京大学刘宏教授认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或者各类省市研发项目,最核心的点在于可以实现人才、优秀成果和团队的聚集,用前沿科技进一步引领行业,带动行业,同时也能帮助企业扩大行业影响力,逐渐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

他建议拓斯达积极申报各类重大科学项目,积极围绕国家专项展开创新性研发工作,并能梳理形成技术方向,能把企业要做的东西,提升的方向,变成对国家的承诺,从而完成上市企业对行业的引领和推动。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硕认为,单项技术、单件装备不可能替代系统的效率和整个功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才是关键技术门槛。王硕建议,拓斯达应该尝试工艺和软件结合,并将其嵌入到产品的技术中去,形成高技术门槛,同时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提供支持能力、完善设备细节,积极拓展上下游产业链,从而才能引领未来产业。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李迪教授认为,视觉技术在3C行业还有着非常大的应用场景,值得深度拓展,她建议,原来拓斯达零散的解决方案应该逐渐过渡到行业平台性方案,针对技术共性、行业共性进行维度展开,重新考虑技术和方案架构,使其能既保证性能,又保证开放性,将功能、用户交互、成本做到极致,多方位提升技术可能性。

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事业部副总经理金亚萍教授认为,国产智能制造行业已经到了更上一层楼,走向世界高端装备的时候,需要从产品质量,可靠性多方面有更大的提升,需要围绕机器人行业关键基础核心、前沿技术,加大机器人整机测试、可靠性研究,她建议拓斯达作为上市企业,应该对于国家技术发展方向给予更大的重视,积极承担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国家级的项目,朝着世界前沿企业努力。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陶波教授认为,共融是机器人行业未来非常重要的方向,未来机器人会更加强调在机器人与人的合作,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合作。他建议,拓斯达未来发展机器人一定需要和传感技术深度结合,同时深耕工艺,实现工业的深度结合,不断借助大量应用的场景,另辟蹊径弥补短板,产生附加价值。

结语与展望

在逐步成长为上市企业后,作为行业第一梯队企业的拓斯达也在积极拓展自身业务覆盖面,加码注塑机、CNC,构建和打通工业体系的最底端,对塑料和金属这两个基础加工行业赛道的布局,是拓斯达对于未来长期稳固发展的道路预判,但发展中难免存在不确定性,本次由立德机器人平台承办的调研活动无疑为拓斯达很好指明了方向。

通过本次研讨,在高速发展后,作为机器人行业龙头企业拓斯达也已经到了从立地到顶天的时间段,从跟跑变成领跑后,也需要承担更大的发展使命,需要更明确的定位和架构,只有看得更高,才能走得更远。

按照研讨中顶尖专家们给出的意见和建议,相信拓斯达未来也能不断凭借自身产品和技术双轮驱动,借助各类资源和智力的支持,去积极尝试产学研用结合,继续加强科技研发,攻坚克难突破关键技术,打造前沿行业解决方案。在专家们的建言献策和发展规划下,新时期下的拓斯达未来发展更加值得期待。

关于拓斯达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研发、制造、销售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及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形成系统集成+本体制造+软件开发+工业互联网四位一体的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平台。

在业绩上,根据拓斯达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拓斯达实现营业总收入20.3亿,同比增长86.4%;实现归母净利润5.2亿,同比增长261.7%,目前拓斯达的总市值约90亿元。在2019年,拓斯达去年全年营收及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1.87亿元。

而在2012年,拓斯达的总资产仅为8571.19万元,2017年上市增长至11.65亿元,2019年达到了26.68亿元,7年间增长了超30倍。2012年~2019年,拓斯达营收规模增长17倍,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50%,净利润增速33.30%,2019年拓斯达人均创收96万元,体现出公司良好的成长性与业务扩展能力。

在业务结构上,2020年以来,拓斯达加大了注塑机板块的投入,并以51%股份控股东莞市埃弗米数控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从而切入五轴联动机床等工业母机数控机床产品,核心产品则是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以控制系统及MES为代表的工业物联网软件。目前拓斯达已经形成“注塑机+CNC+机器人”三大事业部布局,深耕金属和塑料两大制造业生产环节领域。同时,拓斯达还布局了工业机器人自动化领域的视觉、伺服、控制等底层技术,可很好实现与注塑机及CNC机床的技术协同,几大板块技术共通率约为30%~40%。

从注塑机辅机业务起家,2011年开始自主研发伺服机械手,并慢慢扩展为注塑自动化全套解决方案运营商,历时近十年,从注塑机到机器人,从硬件到软件,业务范围涵盖系统集成、本体制造、软件开发和工业互联网四大方向,拓斯达的业务结构完成了由单一领域设备向工业自动化多元解决方案的转变。

在业务面上,拓斯达产品广泛应用于3C、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5G、光电、家用电器等领域,并逐渐延伸至整个制造业。拓斯达在全国设有30多个办事处,服务企业客户超过10000家,包括比亚迪、长城汽车、伯恩光学、立讯精密、TCL、富士康等知名企业,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不断贡献着力量,业务布局也发展延伸海外,形成国际化布局的雏形。

在研发投入上,拓斯达2017年至2019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652.95万元、5963.80万元和6991.36万元,2019年,拓斯达拥有已获得授权专利230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

在企业对标上,拓斯达目前对标的是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日本发那科。拓斯达董事长、80后企业家吴丰礼为自己定下了5年500亿的目标,五年内拓斯达如果能持续保持业绩的快速增长,将有机会进入国际智能制造第一梯队。


END

加入社群

*SRT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实现中国软体机器人技术从空白到全球领先
最低售价12980元!越疆科技 4 款协作机械臂发布!
文深度解析中国机器人行业年会院士专家企业家年度思考展望和产业布局
从7轴到6轴,柔性机器人平台级产品到底带来了什么?
*重磅揭晓!2020Leaderobot中国机器人颁奖盛典19个奖项及行业榜单!
行业遇冷后,上市后的机器人集成商,如何突破行业天花板?
*主打年轻人,内核是创新!这个新晋扫地机器人品牌一年崛起的秘密!
*发那科上季度业绩公布,疫情承压下,机器人业务仍逐步回温!
*重磅|松灵机器人与北理工共建实验室,推动智能移动技术落地
*行业遇冷后,上市后的机器人集成商,如何突破行业天花板?


加入社群

机器人大讲堂Rob社群开始招募啦!如果您正在从事或想要从事机器人行业、想要学习这一方向,都欢迎您加入我们共同探讨机器人前沿科技。

另外,腿足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专业讨论群正在招募中,欢迎各位专业领域的小伙伴加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