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温阳莫要乱用。

 青龙中医 2020-12-29

今天晚发文章不是因为忘了。公众号前几天因为其他原因限制原创功能。今天放开限制时间是2019年7月7日10点55,所以耽搁了时间,还请大家谅解。到了时间所以赶紧发出来。

近些年随着火神派崛起,凡是当中医的不用点附子,都不好意思出来说自己是中医,附子对于中医来说,确实很重要,重要到无可替代!

中医讲阴阳,附子占领阴阳一半大概,凡是阳气不足皆可以用之。附子辛温大热,通行十二经络,无所不及。

《中药大词典》记载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①《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②《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

临床表虚可以附子配合黄芪温阳益气固表,脾虚附子白术温阳健脾,肾虚附子配合熟地,温阳补肾如金匮肾气丸,水饮泛滥附子配合白术茯苓等如真武汤,温阳利水等等。湿热成脓阳气不足附子配合薏米败酱草,寒湿实证附子细辛大黄汤总之附子临床用处很大。也就导致了有滥用基础。昨晚一位同学还说吃过附子不对症加重了。

由此可以看出,附子作用就是温阳,助阳,滥用还是不可,属于刚药损阴。

《本草经读》:"附子,味辛气温,火性迅发,无所不到,故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既然火性,必然伤阴,中药作用犹如投资,风险越大,收益越高。而附子也是大毒虎狼之药,应用也要谨慎,临床常用制附子,先减毒性,再给与久煎。

昔日徐大椿治一病人呕吐,他医久治不愈,徐氏给予半夏泻心,一副奏效,再剂好转,但是不除根。这患者后来遇到一个武林名医(估计蒙古大夫或者现在火神)给予参附汤类,药后食欲大增,自觉体质强壮。徐大椿言:君服热药,促进食欲,但不能久服,否则耗阴助火,必然起反作用。可惜患者不听。年后患者果然吐血而亡!

王士雄按解:服温补药而强旺加餐,病家必以为对证矣,而孰知隐受其害哉。更有至死而犹不悟者,目击甚多,可为叹息。

近年火神更是大行其道,起手附子30克,60克,甚至90-120克,有的医生更是炫耀自己用过多少附子。岂不知自己已经“中毒”附子而不自知!附子救急,回阳,只可以暂服,岂能可以久服吗?

临床我也遇到好几例服用附子过量或者滥用者。如患者去过四川某名医就诊,这里不说谁了。还有某某火神徒弟之处,附子100克,也无效果,反而伤阴助火。小道消息流传,朱良春曾经找李可开了附子药,朱良春服用三剂边停下了,至于效果没有下文。

而我曾经在朱良春著作中看到,朱老自己高龄经常服用大黄。朱老以其亲身之体验,认为大黄确有推陈致新,延缓衰老,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及利胆消石之功。众所周知,大黄是一味攻下结毒、通利湿热之品,故《本草正义》谓其“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因之世人咸目之为峻厉之剂,而不轻用之。实则大黄不仅能攻病驱邪,而且有“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本经》)之功。

朱老过去一度血脂偏高,同时伴有冠心及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症,由于经常交替服用脾约麻仁丸和青宁丸,保持大便通畅,所以血脂一直正常,冠心病稳定,同时,精力充沛,看不出是耄耋之人,机体衰老现象,似乎有所延缓。临床以之施治有关患者,确收推陈致新,延缓衰老之功。

因此判断朱老高寿必不是附子作用,而是火旺体质,故而大黄剂服用通便泄火浊邪,反而助其高寿,朱良春活了98岁 ,如果信奉李某必出祸端。因此必须抓住阳虚本质,不能乱用。甚至有些吹嘘从未见过阴虚,这样说话也只是显示此人没有什么水平而已。

附子最多我用到60克,我一般开始6克,慢慢加,10克,20克,30克等等,慢性病不宜一次30克,60克,毕竟不是急性病,及早大剂量给药。曾经治疗一例口腔溃疡患者,下边我美篇以前发的图文,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