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刚川》:铭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有爱评论区 2020-12-29

看完《金刚川》后,我松了一口气,这部片子没有历史虚无主义,没有什么夹带私货,没有太过强调所谓“反战”的现代化,就是一部突出志愿军战士英雄气概的主旋律电影。

影片的问题当然也不少,比如粗糙、拖沓、注水等等,但这些毛病更多是由仓促制作导致,是可以预见到的,不至于太失望。

对于这样一部背负特殊任务的电影,最重要的是抓住核心主题思想,展现我们民族的气节、韧性、责任和担当,告慰英烈,铭记历史——从这点而言,《金刚川》做到了。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

要说在上映前不担心《金刚川》的质量那肯定是假的,毕竟从立项到拍摄到后期制作到宣发到上院线,满打满算才几个月的时间,现如今拍电影可不比行军打仗,“爆炒”出来的作品通常都不怎么样……

影片做了很聪明的选择:它没有瞄向正面战场上的交锋,而是聚焦于一段“修桥、护桥、过桥”的故事,这只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小切面,工作量小了许多,在三位导演的分摊之下,还可以进行更专精的打磨。

既然是“取巧”,《金刚川》就要为取巧付出相应的代价,“小场面”意味着观众会对剧作能力、细节、人物和环境塑造提出更高的要求。

影片采用了三种视角讲述同一段故事的方式,乍看上去确实颇为新颖讨巧,可实际效果并不好,前三个章节《士兵》《对手》《高炮班》存在不少重复的镜头描写,虽说是为交代清楚时间节点,但仍有注水之嫌

如果说《敦刻尔克》是用三段风格各异的内容组成一个故事,那么《金刚川》就像是用三个存在部分同质化的视角把一个故事讲了三遍(当然,前者属于诺兰精雕细琢出来的作者电影,后者属于管虎、郭帆、路阳等人群策群力赶工出来的合作电影,两者并不适合放到一个维度上作比较)。

与此同时,第一章《士兵》还显得很松散和拖沓,尽管它展开了战士们的群像,尽管江西老表高连长(邓超)那听不懂的南昌话和四川娃儿刘浩(李九霄)的“妈卖批”让人听着很亲切,但节奏真的是太慢太散了……

其实,如果把前三章和最后一章节《桥》按照直叙剪辑,去掉一些重复镜头和边缘性的文戏,好好精炼一番,减少时长,效果兴许会比现在这版好。

简而言之,单纯从商业战争片的角度出发,《金刚川》有些弄巧成拙了,观看体验谈不上太理想,可这不影响它本身存在的优点。

在片子上映前几天,我特意回看了《上甘岭》和《英雄儿女》这两部相对最知名的朝鲜战争题材老片,其中《上甘岭》令我真切感受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质,而《英雄儿女》的立意十分精巧,其中的插曲《英雄赞歌》还被翻唱成了《金刚川》的主题曲。

我时常在想,相比起过去的主旋律电影,现在的影片除了技术方面,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进步呢?(丢失掉的一些东西大概也找不回来了…)

就《金刚川》而言,最显著的一点便是对敌人的形象塑造。事实上,花篇幅、下力气去描绘敌人的战争电影并不算多,在国产战争片中更是屈指可数,因此,美军飞行员希尔这个角色着实罕见。

一些人觉得第二章《对手》的设计不伦不类,这点可以理解,而对我个人来说,希尔的角色能够立得住:这是个很丰富的美国人形象,一边念诵诗文一边开着战斗机,看似文武双全的同时,又带着满满的傲慢与偏见,在好胜心和冒险精神的驱使下,他一次又一次地返航袭击,成为志愿军战士们最可怕的敌人。

受限于主客观因素,过去国产片中的敌人形象一直比较单薄,在观众审美日益提高的今天,单纯邪恶或愚蠢的敌人已经不够看了,像“抗日神剧”中的鬼子形象等于变相贬低革命先辈……

《金刚川》中的希尔,好就好在绕过了他对战争的定义,而是突出了他的争强好胜与牛仔范儿,他不相信那群“用两根树枝吃饭的野蛮人”没被自己打败,甚至还有能力反击,为了自尊心,他一定要与那些看不清面目的对手决出胜负——既没有片面丑化敌人,也没有错误地美化敌人,这样的对手才更能衬托出志愿军战士的英伟。

全片中双方真正的交火只发生在两架高射炮和几架飞机之间,再细化一点,则是发生在希尔和高炮班之间,《金刚川》中最饱满的人物形象,也正是高炮班的张飞(张译)和关磊(吴京)。

虽然着墨不多,但我们能体会到两人之间互相关心照顾的深厚战友情,他们吵嚷着指挥权,争抢着谁去暴露位置的1号炮位,其实都是为了能让自己顶在更危险的地方,靠着仅有的只言片语,以及炮弹、烟叶等一些细节,这段情谊便跃然纸上,令人信服。

当关磊察觉到去而复返的战斗机“是冲咱们来的”时候,他果断加大挑衅力度,哪怕炮弹打光了,也要坚持开枪吸引对方,彻底把双方的交火变成一场“私人恩怨”式的战斗。

而后,原本冷静、保守的张飞也继承了关磊这种激进的不要命作风。

痛失战友(连囫囵尸首都没了)的惨烈经历确实是让人冲动、把战斗变成私人恩怨的最好理由,但张飞的所作所为仅仅是出于私人恩怨吗?显然不是。

高炮班的任务是协助工兵连安生修桥,迎击敌人、掩护战友就是他们的最高使命,在敌机来袭时,自己吸引的火力多一分,倾泻在战友们身上的弹药就少一分,不管有多少发炮弹,不管能对敌人造成多少打击,高炮班本身就是一道竖在敌人与战友之间的一道屏障,这道屏障是由钢铁和血肉铸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对《金刚川》持什么样的评价,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几乎都对张译的表演给出了肯定,可见这位好演员和这个好角色在影片中实现了相互成就。

此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金刚川》把握住了最关键的一个氛围,即难以言喻的艰难,在影片反复轰炸之下,不得不叹一句:难,真的是太难了。

这是一场完全不对等的战斗,几架飞机就能压得数千人喘不过气,志愿军战士们的眼睛只看两个方向,一个是前进的前方,一个是会带来危险的天上。

彼时,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物质匮乏,极其有限的飞机坦克等重型武器要投入更吃紧的正面战场,论装备素质,和最先进强大的美军何止是代差的距离,哪怕是能对敌人造成有效打击的喀秋莎火箭炮以及高射炮,也源于苏联的支援……

可即便如此,那些蓬头垢面小伙子们的那一双双眼睛,却仍然都清澈明亮、炯炯有神。

战争是武器装备的比拼,更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在《金刚川》那么艰难的环境下,在炸弹和燃烧弹的先后重创下,志愿军战士们依然架起了人桥,让大部队过江奔赴向前方的战场。

用对手的话来说,“你们虽然不信神,但你们确实创造了神迹。”

当然,我们自己应该明白,世上哪有什么“神迹”,不过是一个个平凡的人,用意志和鲜血创造了非凡的历史功绩而已……《金刚川》确实是一部存在许多问题的电影,但只要让人感受到了一丝这样的精神,那它的价值就应当被肯定。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昨晚看完电影后,后排一孩子问:“那我们打赢了吗?”

妈妈回答说:“没有赢的话,哪有你现在的生活呀。”

……

希望未来有更多更好的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面世,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至今仍被严重低估,需要有更多新鲜的血液去充盈我们略微干涸的记忆,那一代人用奉献和牺牲换来了数代人的和平与发展,请铭记那些最可爱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