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给孩子买保险?看这一篇就够了……

 T博士教买保险 2020-12-29

根据5月31日童博士线上讲座整理

【踩过坑以后,我这样给孩子买保险】

晚上好,我是童翠萍,二宝妈,原本在中山大学工作,2011年二宝不期而至,体制内的工作和二宝,二选一,我选择了二宝。我觉得这个选择明智无比,这个选择也改变了我的职业乃至人生轨迹。

后来为了自己家买保险,我研究了一通以后,发现保险作为金融工具之一,挺专业的,但当时没有遇到合适的保险销售,最后由买保险到自己成为保险经纪人。从业以后,再审视自家的保险,发现有些配置得不合理,所以及时退保止损,就当是交了学费。

今天就是儿童节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孩子的保险应该怎么选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讲座梗概

我会用尽可能少的保费,让孩子获得尽可能多的保障,以3岁女孩为例:

▲保障概览

接下来我会阐释儿童保险背后的逻辑框架,基本不会去解释具体的产品,因为产品是不断推陈出新的。我也会展示我家孩子的保单,大家会发现和今天推荐的有些差异,不是我夹藏私货,只是投保的时间不一样,那时能选择的产品也不一样,但逻辑是一样的。

01

意外险

这是我五月份收到的我家大宝的理赔通知书。她在中大球场摔跤,左脸颊伤口有3厘米左右。

▲叮当意外险理赔通知书

她最近三年每年都理赔,每次都是这样的摔伤。唉,没办法,就像一位朋友说他家俩儿子,一个是自带避雷针,一个简直是猴子投胎。我家俩闺女也是如此。意外事故,是孩子面临的最高发的风险。

我给她们投保的是意外险自选计划,每年保费267元,有20万保额的意外伤残保障、4万的意外医疗、200元/天的意外住院补贴,其中4万的意外医疗可以报销4000的医保外用药。这个产品之前由瑞再企商保险公司承保,而后由瑞士苏黎世财产险公司承保,现在由美国史带财产险公司承保,承保公司变了,但产品内容一直未变。

意外自选计划


我家大宝的这几次意外险理赔,都是因为摔跤导致脸上受伤。她戴眼镜,摔跤时很容易磕到眼角。因为怕留疤,所以都没有用线缝合,而是用进口的皮肤粘合剂,一支粘合剂比眼药水还小,开封后一次性使用,一支500多元。

我家娃有一年受伤,接连用了三支:早上受伤,粘合;小朋友老是去摸伤口,傍晚裂开,又去医院粘合;终于过了几天伤口愈合了,小朋友从椅子上跳下来,又撞到伤口,又裂开,再粘合。

▲叮当这次的伤疤

这次的伤口有点大,医生开了两支去疤痕的药膏,让我去医院外面的药房买的。这两支药膏近1000元,我报销时一起提交了处方和发票。我觉得是不会报销的,因为是非医疗必须的支出,结果也顺利报下来了。

意外险中的意外医疗,出险概率较高,不是越便宜越好,保险公司的服务很重要!医疗险也是如此。我也有遇到过其他保险公司的意外险,出险后报理赔,客服说过几天有人联系我。结果等了一周,没人。再打电话,还是说会有人联系我,等了几天,还是没人。几次反复后,我找了渠道负责人找保险公司沟通,这才顺利理赔。

保险挑的不是价格,而是保障范围、保额和服务。我也注重性价比,但只是综合性价比。

平时的小磕小碰,这款意外险就够了,但是遇到严重点的意外事故就兜不住了。

还是以儿童最易受伤的头面部来说。2013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全年约有20万人因头部受伤到医院急诊就诊,其中0~14岁儿童占所有头部受伤病病例的20%。儿童头部外伤最主要的危险是颅内出血,容易造成脑部伤害,少数头部外伤可致命。

去年儿童节前夕,有这样一条让人痛心的新闻,浙江宁波一位12岁的孩子被激光笔灼伤眼睛,双目失明。双目失明意外险怎么赔付呢?

▲激光笔新闻

我们知道意外险是按照伤残等级按比例赔付的,按照中国最新的伤残标准,共分10级、281个小项。

▲眼睛相关的伤残

我把和眼睛相关的列出,双目失明无光感,属于2级伤残,赔付意外伤残保额的90%。如果意外伤残保额20万,只赔付18万。所以,我又为孩子投保了一份意外险,意外伤残保额50万,意外医疗3万(覆盖医保外药物,有一万的额度可以去私立医院就诊,如果小磕碰的话,去私立医院处理伤口,就医环境会好很多)。

安逸意外险


说到残标,岔开一句,大陆的意外险比香港的意外险好非常多,主要就是伤残保障范围上,香港只保障肢体的缺失,而大陆不仅保障肢体缺失、还包括功能的丧失。

另外就是未成年人保额限额问题,目前保监会对未成年的身故赔付有额度限制,10岁以内,不能超过20万;10-17岁,不能超过50万。伤残和重疾的赔付,没有额度限制。

意外险部分就介绍到这里。接下来谈谈儿童重疾险。

02

重疾险

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重疾中最高发的就是恶性肿瘤。广义的儿童恶性肿瘤,包括血液肿瘤(白血病)和实体肿瘤。但很多人,只知道儿童白血病,却没听说过实体肿瘤。

实际上,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儿童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意外伤害。白血病约占三成,剩下的是中枢系统肿瘤(俗称脑瘤)和其他实体肿瘤。

再岔开介绍一下,与成人肿瘤不同,儿童肿瘤进展极快,从一期发展到四期最快只要三个月。因此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时,各地政府免费让各地孩子做B超查肾结石,结果意外地查出很多儿童患早期肿瘤。那一年因此成为了全国儿童肿瘤确诊最密集的时期。有医生因此提议,儿童也要定期体检,仅通过相对安全的B超就能查出很多早期肿瘤。

天津市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主任闫杰记得,“当时光是一期的神经母细胞瘤就查出9例,治疗效果很好。”但这么多年过去,再没有遇过一期的患者,接收的病人基本都是晚期。

需要说明的是,儿童发生恶性肿瘤,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儿童肿瘤的发病率在万分之一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儿童肿瘤患者数量正逐年上升。2009年,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中国城市儿童(0~19岁)肿瘤的发病率从2003年的20.8人/10万攀升至2008年的24.7人/10万,在短短5年内上升了18.8%,其发病率和上升趋势都远高于发达国家。

再岔开一句,推荐一个儿童肿瘤科普网站:向日葵儿童。这个网站,由癌症生物学博士李治中(笔名:菠萝)发起。这个一个公益性的网站,翻译大量儿童肿瘤领域的前沿进展,并且把这些资料制作成电子书;建立罕见儿童肿瘤的病友群,并定期在进行线上讲座科普;还有「向日葵儿童」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有关儿童癌症肿瘤的故事知识、学术进展。

▲向日葵儿童网站(http://www./)

中国每年有超过 4 万名的新增儿童肿瘤患者。每年有 15 万患儿接受治疗,累积儿童肿瘤幸存者超过 100 万人。

比干巴巴的统计数据更触目惊心的,是医护人员的直观感受。

天津市肿瘤医院是我国最早研究治疗儿童肿瘤的。2011年到2013年,儿童肿瘤科门诊量从2574人次升至4222人次,患儿人数从521人升至849人。护士长苏玲记得,最初,这里的儿科只有6张病床,住不满,还时有成人入住。现在是38张病床,仍“供不应求”。

其他医院也有类似的情形。“病人多得收不过来。我们科室有32张床,再扩大一倍,还是不够。”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主任孙晓非说。2013年,她的门诊量达六千多人次。

与中国庞大的儿童肿瘤人群不相匹配的是,目前全国只有天津市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这两家肿瘤医院,开设了儿童肿瘤科。

因为儿童肿瘤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需要多科室配合,治疗难度较大。即便是中山肿瘤医院,因为专业限制,遇到特殊骨肿瘤和眼科、头颈科肿瘤也会将儿童转诊到相应的医院治疗。其次,儿童放化疗和成人差别较大,大部分医院的放疗科不愿接收儿科病例。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每周还专程请来固定的医生为孩子做化疗。

介绍了这么多儿童肿瘤方面的信息,我再谈谈儿童的重疾险选择的要点。

首先是保额要高。保额要覆盖两个部分:

1、围绕治疗导致的支出,包括医疗费、异地求医的交通费、住宿费(别忘了,中国有儿童肿瘤科的只有两家医院,一家是天津市肿瘤医院,一家是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的治疗费用和非治疗性的支出,比成人高更多。以儿童白血病为例,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是骨髓移植,光进移植仓的费用就是30万。后期抗排异等的费用,很可能100万都兜不住。

2、父母一方的收入损失。如果孩子发生重疾,父母至少有一方(通常是妈妈),是无法工作,要照顾孩子就医、康复。但是家庭支出照旧,甚至更大,损失的收入通过重疾险补充。这部分,考虑父母一方三五年的年收入。

我给我家闺女配置的重疾险是两份产品的组合,一份是终身保障终身的,重疾保障额度40-80万,可以附加住院医疗险。一份是交20年保30年的,保额80万,保费2000多,现在有更好的选择了。这样,她们的重疾保障额度有160万左右。

孩子的重疾险,可以附加投保人豁免,投保人一般是爸爸或者妈妈。因为父母是经济支柱,附加投保人豁免后,万一父母发生轻症、重疾或身故,孩子的后续保费就不用再交了,合同继续有效。父母才是孩子的最大的保障,连保费都是依托于父母才能交的。

同时,我会建议大家再花500多元投保一份儿童孩子专项医疗险。万一遭遇恶性肿瘤时,可以赴海外尤其是美国就医,每年的保障额度是600万。因为,60% 和 80%,这是中国和美国儿童肿瘤治疗生存率的差别。

我举个一种重疾的例子,可以直观地看出中美两国在治疗或药物上的差异。

视网膜母细胞瘤,这是婴幼儿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被称为“眼球杀手”,中国每年有上千名儿童罹患此病。我最早知道这个疾病,是大学时读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这本书,周国平的大女儿妞妞出生一个月后,被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

记得当时读《妞妞》这本书时,很感动,很同情周国平的煎熬。后来读了子尤那篇《让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一文,才突然意识到周国平懦弱、自私和矫情的一面——他在眼科主任签署了“左眼摘除,右眼试行放疗和冷冻”的医嘱后,就放弃了给妞妞治疗,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妞妞变成小瞎子,说什么“好死不如赖活”。于是,他放弃妞妞的生命,等待死亡,回头还写了一本书来讲述自己在等待女儿死亡期间的感受。

子尤是谁?他是独立学者柳红的儿子,1990年4月10日出生。13岁时,他被发现患有纵隔恶性肿瘤,接受了“一次手术,两次胸穿,三次骨穿,四次化疗,五次转院,六次病危,七次吐血,八个月头顶空空,九死一生”后(他的原文),他还是走了,仅仅16岁。

他的病比视网膜母细胞瘤更凶险,他的妈妈柳红遍访国内胸外科权威人士,并联系美国医生,最后决定按国际上最新的治疗规范来治疗,这个过程仅用了9天。我特别佩服子尤和她妈妈,先尽人事,才有资格听天命,否则就是推卸责任。

呵,我扯得好远了。

回到视网膜母细胞瘤,大家还记得去年闹得动静很大的河南小凤雅妈妈“轻松筹”事件吗?说她妈妈轻松筹来的钱,根本没有用于孩子治病,小凤雅患的也是视网膜母细胞瘤。

▲小凤雅事件的评论

我看过《南方周末》上一篇报道关于这个疾病的报道。八个月大的小磊被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北京同仁医院(国内眼科排名第一)确诊了小磊的病情,建议“先做两次全身化疗看看,孩子保住眼睛的几率很小”。

全身放疗则有可能引发新的基因突变,使得本已治愈的患儿,在几年后罹患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儿童癌症。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院介入血管瘤科主任张靖介绍,约70%的国内临床医生都认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只能通过摘眼治疗。多年来,数以万计的患儿通过摘眼保命,而在欧美发达国家,摘眼率在20%以下。

最后,小磊的父母决定带孩子赴美国求医。他们联系上了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最权威的美国斯隆·凯瑟琳癌症治疗中心。

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眼肿瘤外科主任艾布拉姆森告诉孩子的爸爸,切除眼球、全身化疗,这两个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在美国已经被新技术取代。尽管有些晚期病人仍不得不切除眼球,但大部分可以保住。

美国医生怎么治呢?他将一根极为柔软的蓝色导管从孩子的大腿根部穿入身体直达眼球,一种化疗药物马法兰(Melphalan)则通过导管直达病灶。这种局部化疗非常安全、有效,而且可以保住眼球,也不会引发其他癌症。

在美国期间,小磊接受了三次局部介入化疗,肿瘤细胞已经被杀死并钙化了,眼睛也顺利保住了。

大家会有疑惑:既然这样的疗法这么有效,为什么国内医院不能做?

手术本身没啥难度,但是最关键的药物马法兰,在中国没得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梁建宏教授也曾试图找过这种进口药,但他听说,因为之前国内对该药定价太低,药企被迫退出了中国市场。

唉,讲到这里突然觉得好两难:药贵了,病人承受不起,就像《我不是药神》中那样;药便宜了,药企只能退出市场。

现在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求医时也应把视野扩展到境内、境外,让我们万一遭遇不幸时,有多一重选择,我推荐这款海外重症医疗保险

海外重症医疗保险


不过更建议夫妻俩带着孩子一起投保。这款产品的标准版,如果单独投保,成人的保费是2519元/年,孩子是557元/年。如果夫妻两人带着孩子(不管是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保费是5250元/年,每个人都独立享有600万的保障。这个产品是2017年从欧洲引进到大陆的,一问世,我和先生就投保了,那时候小朋友还不能投保。等到第二年,孩子可以投保时,我就换成家庭版。

03

教育金

很多妈妈会主动问起,要不要给孩子买教育金。

我通常会问客户,您考虑孩子什么时候的教育金。一般回答说是大学。我会请客户算一下,孩子大学时自己多少岁。一般是45岁左右。这个年龄,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对于很多人而言,正是最好的职业年华,为孩子挣点大学费用,是不成问题的。但前提是——自己的人身保障要做好。

只要父母不出现人身变故,或者即使出现人身风险,有保险兜底,孩子的教育金是不会有大的影响的。所以,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教育金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父母的保障问题,转移经济支柱大病、英年早逝、残疾带来的经济损失。对应的险种就是重疾险和医疗险、寿险、意外险。

还有一类客户是自己做生意或投资的,收入不稳定的。我觉得这类客户是有必要为孩子储备教育金的。

我讲个我师妹的故事。

她学习很好,工作很拼,生活也很精致讲究。我以为是她自小生活优渥,直到认识几年后,她告诉我她经历过家道中落。

她家原来做建材生意,很早就发家致富了,第一个盖起了二层小洋楼,她也有一堆不是亲戚的叔叔阿姨、干爹干妈逢年过节送礼物给她。后来,她爸爸项目失败,不止是积蓄都垫了进去,还欠了很多债。逢年过节,不再有人给她家送礼,而是围了追债的人。

她父亲一蹶不振,放弃了生意,也找不到其他工作,家里一穷二白。师妹读初一时,一直交不上学费,拖了好几天后,老师在讲台上问:**,全班只有你的学费还没交。

师妹只能掩饰:我今天一定记得向我爸要。她爸那里当然是要不到的,她去大伯家借,大伯母拒绝,最后奶奶出面,才借到600元。她拿着那600元,走一路,哭一路。从那时,到她研究生毕业,学费一直是她的梦魇。

所以,对于收入不稳定的家庭,建议为孩子存教育金。以0岁女孩为例,如果父母每年存6万,连存5年,10年后孩子可以有约55万用作大学学费(金额由合同保证,非演示)。孩子上大学时,如果需要,随时提取;如果用不上,继续按复利4%滚存,将来用作父母的养老金(妈妈60岁开始每年领取约11.5万,领取终身)。

▲年金

关于儿童保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孩子们在欢快地过节,我们在聊这些风险话题,有点沉重。我们想到风险,不光是要未雨绸缪,更重要的是珍惜当下,珍惜家人,好好过想过的生活。


最后,祝小朋友、大朋友节日快乐!本文一些数据和案例参考下文:

1.《“妈妈,我不想死,我想活” 暗瘤——被忽视的儿童癌症》, 袁端端,《南方周末》

2. 《美国怎样治疗儿童肿瘤》,袁端端,《南方周末》

3. 向日葵儿童网:http://www./

相关阅读

■ IRR: 储蓄险的真实收益率怎么算(4月29日讲座预告)

■ 线上讲座:45分钟讲透重疾险选择标准

■ 拆解主流重疾险的“套路”(干货)

■ 往期精彩分类全收录|方便检索 |推荐收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