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伟大的电影,幸福的人生,下一站,天国。

 鲤鱼电影手册 2020-12-29

鲤鱼这代人电脑玩得很溜的人不多,毕竟小时候没有,能打个游戏,看个电影的算不错了。我接触微博,微信也是这两年的事。不太懂,只是随性乱发,不过却是一只名副其实的资源狗,从十几年前有电驴和BT开始,每天用个把小时找电影基本养成了习惯,而且乐在其中。最初找到电影就在微博上随手分享一下,慢慢发觉了自媒体的好处,认识了很多喜欢电影天南海北的朋友。

经常有朋友问鲤鱼最喜欢的电影是哪部,或者那些电影可以给十分。这个对于我来说是个很难解答的问题。和电影无关,是我的价值观造成的。前几天孙俪有部挺热的剧集《那年花开月正圆》,看一眼片名我就不会看。花开月圆对于我来说觉得一点都不好,花未开时,月未圆才是我最推崇的境界。所以我对喜欢的东西,也不愿意评价成最好,满分,完美。换言之最好最喜欢的电影,永远是我要看的下一部,才是我一直不断看下去的欲望。

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评分标准,我把8-9分电影界定为经典,而9+的界定为伟大。在我的微博关于两部电影是否伟大展开过十分激烈的讨论,一部是《阿甘正传》,另一部是《肖申克的救赎》。每次几十人发言差不多,这两部在我这里都是8+的评分到不了9分。很多小朋友对我的看法嗤之以鼻,一部电影在上映二十几年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正常现象,评分当然取决于个人喜好和其他人没太大关系。在看的不多,没有正视自己审美观的年纪,才容易被舆论影响,并且希望影响别人。看过三千部以上,更喜欢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部,或者为什么不喜欢这一部,至于是不是250排行榜第一名则显得无足轻重。

今天整理是枝裕和导演作品时,想起了这部,这部我给9.5分,在我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这两个月我建了微信小号以后,有一位小朋友问我为什么喜欢电影。我说娱乐,我对电影最直接的需求是娱乐。她很意外,她说计划看一万部电影,可以体会人生哲理。这种观念我不太认同,电影的篇幅和表现方式,对于哲学这种需要系统思考的命题有点太高大上了。一部电影能反思一到两个哲学问题就是很不容易了,没有一部伟大的电影能系统的探讨人生哲理。而用无数部电影,支离破碎的拼凑一套世界观去指导人生则更是难上加难。

有这种想法还是应该计划用几年时间系统研读一些哲学典籍。就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文学都强过电影。年过不惑,我很少想人生观,世界观这些问题。二十多年前我挺着迷的,用了差不多五年的时间,看了很多儒家,禅宗,道家和马克思主义的典籍。没错就是很多小朋友不屑一顾的马哲,我是在接触了欧洲古典哲学一小下之后,马上跳到马克思的。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方法论很强大的,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绝对是具有权威意义的,至于社会主义部分我没看完,也没看懂呵呵吧。哲学这种学问研究多了人容易迷糊,说白了,知道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要怎样得到,这三大命题人生真的没什么好困惑的。

之前说了我对电影最大的需求是娱乐,这就使我成为了杂食动物,我什么电影都看,不受好莱坞类型片理论拘束,只要让我觉得好玩,兴奋,刺激,愉悦的都是好电影,只要做到这点我基本会给7+,我称之为好看;而在好看之上能够引起我情感共鸣的,无论是让我欢喜,忧伤,痛苦,恐惧,仰天长啸还是牛肉满面的,我认为可以称作经典了;而在经典之上,就进入了那位小朋友说的体会人生的层面上了,一旦有电影在我看过之后,会重看几次,并且不断反思电影提出的问题和电影给出的答案,绝大部分电影没有答案,答案靠观众自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几个月或者几年,也许在困惑之后渐渐脑海中有了清晰的答案,有些会一直困惑下去,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把这样的电影放在伟大的范畴之中。

这部看得挺早十几年前,第一次应该没全看懂,但是我已经把这部看做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了。这部其实主题讨论就是什么才是天国。不是一个破烂楼房,絮絮叨叨的访谈是天国。从电影里出发下一站,才是天国。中国人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多,所以考虑死后之事的则更少之又少。把握人生及时行乐才是硬道理。可是短暂的生命之后,所有人终将归于永久的沉寂。所有的宗教都会用死之后的归宿来约束教徒生时的行为,说白就是行善或者为恶,决定死以后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至于天堂什么则各有所述,有《疯狂麦克斯4》说的天堂就是每天吃炸鸡和可乐;而《早死早投胎之地狱摇滚篇》里则是安详的躺在蹲便一样床位里怡然自得;或者跟奥丁,耶稣,释迦摩尼,太上老君每天玩耍。反正天国大家都是愿意去的,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除了菩萨可能没有人愿意。而是枝裕和在这部里,则把天国描述为,永远生活在自己一生最感动的记忆里,辗转反侧期待情人出现的时刻;为了讨好哥哥翩翩起舞的时刻;傲于天际徜徉在云海的时刻。第一次看完之后,我马上喜欢上了这部。只挑一件对于我来说虽然难以取舍,可是之后无尽的时光中都是生活在自己最幸福的时刻,绝对是天国。

而电影还要表达的另一个问题是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这个我当时没看懂,完全体会要等之后好几年。电影是在两千年左右看的,就算没全懂,以我当时的电影修养,也知道这部分是枝裕和是要在截图的这位老人,他的妻子和那个年轻的问询员的故事中表达这个问题的。毕竟在琐碎的群戏之中,三个人的故事相互联系。而且选择人生最难忘的片段是同一场景。

什么是幸福当时没有体会到,可这位老人算不上幸福我是知道的,他选不出来嘛。那时年过而立,身边这种工作还不错,妻子也不错,看起来什么都不错的人不少,可注定到死了却无法回忆起自己幸福时刻的人大有人在。那个谁谁也许会说这辈子喝酒是最开心的吧,结果发觉一辈子喝了几百上千次,百分之九十喝醉了;那个谁谁谁或许会说打麻将会是很开心的事,结果发觉人生七十年算起来有二十年时间在打麻将,最终却是蛋疼的不输不赢;还有个谁谁谁一定会为一辈子把过几十条妹自豪吧,可惜在死之前唯一能想起女人的脸却是妻子离家出走时的样子,拼尽最后一口气只能回忆下孩子三岁的模样,至于现在多高是胖是瘦,没见过也不知道。是枝裕和要表达的幸福,我在三十岁时不明白。

看过这部过了大约四五年,儿子三四岁的时候。我陪妈妈和妻子,带着儿子还有外甥去游乐场玩。各种滑梯,蹦床,球海洋的那种,之前也去过很多次,一帮小魔怪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一般都在车里抽烟或者睡觉,如果不是要充当司机的角色这个场合我实在没必要出现。那天不困左等右等也不见他们回来,索性走了进去。妻子和妈妈都没有走的意思,妻子在器具旁保护儿子,妈妈则坐在长椅上静静的看,脸上都挂着淡淡的笑容,蹦来蹦去的我真看不出有什么好玩。人生很多东西不是靠学,靠背,靠思考的,一瞬间就懂了,就是禅所说的悟。静静的站在所爱之人的身边,因为自己的存在而让他感到幸福时,自己会更加幸福。儿子看见我的瞬间,高高跃起,尖叫挥手的瞬间,我的脸上也浮现出了微笑,一瞬间我们五个人集体幸福起来。

朋友,你有所爱的人吗?有爱你的人吗?有因为你的存在而让所爱之人感到幸福吗?你幸福吗?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国吗?

伟大的电影有很多种,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魔幻史诗是伟大的,天灾巨变前的深情相拥是伟大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是伟大的,年华老去心底深深埋藏的一缕脆弱的忧伤是伟大的,卓别林的电影是伟大的,奥逊·威尔斯的电影是伟大的,希区柯克的电影是伟大的,莱翁内的电影是伟大的,特吕弗的电影是伟大的,无数伟大的导演用自己的才华演绎各自理解的伟大。而出道不久的是枝裕和在这部里,用低廉的成本和简陋的设备,拍摄着每个人即将带到天国的幸福,用摄影机再现芸芸众生平凡琐碎的幸福,并且让观众感受这种幸福,就是是枝裕和的伟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