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周山荣公众号的第713篇原创文章 有一位我很敬佩的大哥,每次和他聊天,都以『天』为单位。不是说一聊就是一整天,而是从吃了下午饭开始,多半会『跨天』——通常要到第二天凌晨,聊天才能结束。我问他,为什么总能有这么多好的想法,随时可以娓娓道来?他说:『我没事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喝茶。脑子里就想发生的这些事,经常一坐就是一下午。』这是他的思考方式。有时候他找我聊天,其实并不是听我的见解,而是分享和确认他的观点。聊来聊去,他的想法就渐渐成型、成熟了。他的想法成熟了,他就去干!而我,想法还是想法。『把想的当成真的!』是一个难以自知的毛病。我选择写作,而且只写酱酒和茅台。目的就是把想法记录下来。本质上讲,我的写作与吹牛皮无异。每天关注酱酒行业的动态,与亲友谈到酱酒的事情,有什么想法我就会记录在手机里。晚上坐到电脑前,把这些信息梳理一遍,结构化成一篇文章,与你分享,和你聊天。2020年,我曾立下每天更新一篇【山荣说酒】公众号的flag。一个人每天的想法千千万。每一件事情的刺激,都会在大脑中产生一个或多个念头。在日更以前,我会觉得想法转瞬即逝。如果不是这一年下来,我都不会记得自己思考过什么?
图 | 痛饮酒,慢品茶(鸣谢/大哥) 我是『贵州省第一个农民公务员』。这个头衔的背后,是我学历不高,没有正二八经读过多少书。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早年我曾经把要读的书,每天撕1页揣在身上。直到这页书读完、读懂,或者丢失,方才作罢。但是,不会忘掉。现在大家出门都不必带纸巾了。那时,每天1页书也有厕所救急的功用。我是那种没有天赋的人,所以我逼自己用笨办法,不准停、不能停。停了,手就生了。我把写作当做手艺!刷一刷朋友圈和订阅号,看一看手机备忘录,找到感兴趣的话题,确定一个主题,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把文稿写出来。再用半小时编辑推送。有时候呆坐一个小时,100个字也写不出来。为了日更,我几乎焦虑症大爆发。这就是你看到的样子。有些零碎,有些偏激,有些自以为是。有的问题,我其实并没有真正搞懂。但是,为了把想法记录下来,我就把我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你看到的样子,就是我本来的样子。还有4天,2020年就要结束了。又到一年一度立fang的时间了,怎么样?什么计划说一说呗……这是罗永浩最新的台词。我和我的【山荣说酒】,一事无成地告别2020,迈向2021。是时候为2021立flag了:2021,出版三本书,精读20本书!前两本书分别是《聊聊酱酒》《山荣说透酱酒》。这是我奉献给大家的『茅台镇防坑宝典』。图 | 《聊聊酱酒》封面,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 2019年,我就把2018年以前的『山荣说酒』文稿,整理成了电子稿交给出版社。书名先叫《朋友圈的酒文化》,出版社不同意;又改为《聊聊酱酒》,书号到现在也没有办下来。 预计2021年春节前后,会把这本写了4年的书,奉献给你。2020年6月,受某机构的邀请,我着手创作《山荣说透酱酒》。为此,我闭关近一个月,拉出了10多万字的初稿。目前,书稿已经进入出版流程,预计明年上半年面世。这两本书是『欠账』。第三本书,其实是2021年的【山荣说酒】更新计划:坚持写一年,再出一本书。在为酱酒奋斗的路上,弯路多,坑更多。我说过,我愿做仁怀酱酒的服务员、中国酱酒的愚公,用这支笔,为传播中国酱酒文化搞好服务,让天下热爱酱酒的奋斗者,少走弯路,少踩大坑!2021年精读20本书,强调的不是数量,是『精』。我总是写得太多,读得太少。如果能啃下来20本书,输出的质量想必会有所提高——明年,还将坚持日更(工作日)。为了防止自说自话,重点围绕『酱香酒史』、『仁怀酒业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等主题展开。避免鸡零狗碎,尽可能给你系统地酱酒认知。一次只讲一件事,力求清楚。多写、多改。升斗小民,手脚莫停。张艺谋曾说,『我要把自己迅速地工具化。工具化,你就会对别人有用……』我希望自己对酱酒的研究,于你有用。对茅台的热情,于大家有用。图 | 《聊聊酱酒》封面(鸣谢/万兴贵) 周山荣,持续研究酱香型白酒及茅台近20年,贵州省白酒特邀评委、国家一级品酒师、独立酒评人。著有《茅台酒文化笔记》《人文茅台》《山荣说酒》《山荣说透酱酒》等100余万字。自称『仁怀酱酒的服务员』,人称『中国酱酒的愚公』、『酱酒产业的活地图』。交流、转载、合作请联系:189852174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