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谚俗入印,化俗为雅(二)

 渺渺m69vnzsah9 2020-12-29

沪语朗读:高仁

作者

谚俗入印,化俗为雅(二)

原创:老有上海味道

作者:沈嘉禄

朗读:高仁

推荐:丁迪蒙

制作:沉默是金

中国个印人也一直拿闲章视作表达内心诉求、精神寄托、自戒自嘲个载体。散文强调“闲笔勿闲”,篆刻讲究“闲章勿闲”,就连我迭个附庸风雅个门外汉也集纳了一百多方闲章,为此,让勿少篆刻界个朋友邪气劳累。近年来,传统文化、尤其是书、画、印三项国粹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个历史语境当中,激起了民众个广泛回应,勿少印家除脱仔斋室印、藏书印、吉祥印、纪年印以外,还欢喜调动印石方阵,制作大作品,譬如心经、名人名语、唐诗宋词、词牌曲,成语典故,戏曲剧目咾啥,巨制佳构,玲珑串珠,侪可以摩挲玩味,为书画、插花、焚香、读书、品茗、挂画、抚琴、拍曲、弈棋个时空,点上了一颗美丽个朱砂痣,或者是辣末生头撞响了内心个钟声。一向斯文儒雅个建国兄也制作了勿少遥襟甫畅,逸兴遄飞个闲章,但搿次伊要另辟溪径,从沪谚、熟语当中娶寻找创作个灵感,拿大俗化为大雅,为古老个篆刻艺术浇灌文学搭仔风俗个养份,拓展了中国篆刻个表现空间。

以民谚、俗语入印,勒搿前头蛮少有人做过尝试。据建国兄讲,韩登安先生治过一方“起马人”,搿对伊是个启发。韩登安是杭州西泠印社社员,曾经担任该社个总干事兼龙渊印社个常务监事,49年以后拨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起马人”个意思应该就是“起码人”,搿是谦逊个定位搭仔独善其身个警策,勒建国兄心里向引起回响,也是勒情理之中个,于是伊也奏刀为自家治了一方“起马人”个闲章,自戒之余兼向老前辈遥致礼赞。后来,灵光闪现,建国兄干脆以沪谚、熟语为题材,创作了好几方闲章,受到同道个鼓励搭仔称赞。

新民夜报夜光杯副刊有个“上海闲话”专版,每周一期,鼓励作者将上海方言植入小品写作,勒上百万个读者当中引起阵阵喝彩。周建国个沪谚熟语印岂止是版面个点缀,更加是写作者灵感个来源搭仔遣字造句个依据。所以勒编辑个“抢逼围”之下,伊勇于担当,乐此勿疲,用志勿分,愈战愈勇,积三年之功,积有一百多方,蔚成大观。

上海个沪谚、熟语,是活态个文化遗产,见微知着个见证了一座伟大城市个形成搭仔发展,凝聚了上海人个集体智慧,体现了上海人个品性搭仔风度,也体现勒一个族群对世界个基本认知方式搭仔成果,尤其三勒特定个场域、语境、情势当中,传递了上海人个处世待人、评判时事个机警搭仔善意。

沪谚熟语搭仔成语典故有得相似个功能,视勿同个对象、勿同个场合,精准、含蓄、婉转、直接、文雅、通俗个表达语义,往往因为形象生动、比喻恰当、意蕴丰富、回味悠长而获得邪气好个沟通效果或者评判质量。

当然,随牢时代个嬗递,有些谚语已经进入了休克状态,有些仍旧勒较大个范围里向使用,为方言争取到了更加大个转寰空间,体现出地域文化个顽强生命力。

周建国选择沪谚、熟语入印,勿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伊心里自有一杆秤,过于粗鄙个勿取,江湖气忒重个勿取,描写恶俗场景个勿取,涉嫌暴力行为个勿取,容易引起勿愉快个联想个勿取,用普通闲话可以表达本意个勿取,有违道德规范个勿取。为此,伊勿仅走访市民阶层搭仔文化界个“老上海”,还翻阅了大量个方言典籍搭仔民国时期个文学作品,精心挑选了一批可以入印个素材。譬如“看人挑担不吃力”“花好稻好样样好”“行得春风有夏雨”“吃人一口报人一斗”“脚馒头浪打瞌充”咾啥,体现了农耕文明对上海市民生态个深远影响,而“照排头”“出外快”“有心有想”“别苗头”“勿上勿落”“有数有脉”“工夫卖铜钿”“求人不如求己”“闷声不响大发财”“吃力勿讨好”“兜得转”“头子活络”“有花头”“看三四”咾啥,又折射了上海走向商业文明阶段城厢社交空间个微妙变化搭仔市民个精神状态。再譬如“小家败气”“人来疯”“好白相”“推板一眼眼”“勿领盆”“猪头肉三不精”“做人家”“有腔调”“路道粗”“现开销”“老克勒”“茄门相”“笃悠悠”“身宽不如心宽”咾啥,表达了市民阶层评判人事个尺度或者生活态度。搿些沪谚熟语邪气难勒普通闲话或者外国闲话里向寻到对个应词语,个中个奇妙精微,唯有上海土著能够体察,而且今朝个八零后、九零后恐怕也只能莫名其妙了呀。


上海言话叙身边事体

吴侬细语吟诗词歌赋

往期回顾:

金陵东路:上海“过街楼”最有特色的街道

上海人“斗螊绩”

诗词赏析——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谚俗入印,化俗为雅(一)

月,自古韵味深长

愚园路上有一座消失了的“愚园”?

家乡个老房子

“上海言话讲起来”旨在传播沪语,若有不当之处,恳请留言指正。

感谢您的支持转发,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