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观》第一部分,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中基础命题的介绍

 捡芝麻666 2020-12-29

如果你每天都读你看得懂的书,那么你就只知道已知的世界观,而现实中的世界观根本不会以你个人的意识而转变。《世界观》是一本让你建立知识据点,升级自己认知体系的书,可以让你重构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看法。

作者:理查德·德威特(Richard DeWitt),美国费尔菲尔德大学(Fairfield University)教授。他利用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对《世界观》一书的文稿进行反复打磨,并配以丰富的图表补充说明。同时,作者具有将复杂的技术概念分解成读者可理解的语言的独特能力,读来令人深受启发。

书中介绍了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根本的问题,如什么是真理、哲学性概念性事实等。涵盖了科学史上对世界观产生冲击的历史事件和哲学主题。科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套新的认知体系,如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变迁,作者探讨了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演化论等理论给世界观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世界观》第一部分:是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中一些基础命题的介绍,这些命题包括世界观的概念、科学方法和推理、真理、证据、经验事实与哲学性/概念性事实之间的对比、可证伪性以及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些命题的意义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随后将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说明。本文着重分享第一部分,对一些科学哲学基础命题的感悟,其书中的一些经典思想提炼入下,期望能够对你有所启示:

1.  世界观指的是一个观点体系,其中不同的观点普通拼图的一块块拼板一样的相互联结

2.   世界观不仅仅是一些分离,独立,不相关的观点的集合,而是一个不同观点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相互联结的体系。

3.  事例: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牛顿世界观,形成一个内部相互联结,具有一致性的体系。每一个观点都与其周围的观点紧紧相连,这些周围观点又继续与围绕在外的观点紧紧相连,以此类推

4.   每一个体系中,核心的拼板观点和外围的拼板观点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一些中心位置的拼板不能被另一块不同形状的拼板来替代,否则可能需要替换掉整个拼图,而外围的拼板则可以在对拼图剩余部分影响不大的情况下进行替换。

5.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牛顿的世界观的伴随下长大的,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被灌输这些观点,现在它们看起来显而易见都是正确的。如果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那么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同样看起来像尝试。

6.  简而言之,从任何一个世界观的角度来看,这一世界观的观点都显而易见是正确的。虽然现在看来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它们组成了组成了一个具有一致性的观点体系,这一体系的观点在2000年的时间里一直看起来显然是正确的。

7.  真理符合论:决定一个真的观点为真的因素是这个观点与现实相符合,决定一个观点为假的因素是这个观点没能与现实相符合。

8.  现实不是你的现实,我的现实,指的是真的现实,这样的现实是完全客观的,独立于我们,通常也不取决于大多数人是如何认为的

9.  真理融贯论:决定一个观点为真的因素是这个观点与其它观点连贯一致,或紧密结合

10.个人主义融贯论:如果一个人的观点能够与你的其它观点相一致,那么这个观点相对于你来说就是真的。如果与另一个人的其它观点不一致,那么这个观点相对于另一个人来说就不是真的。同理如果关注某个群体的观点集合,就是团体融贯论。

11.知觉表征论:感官为我们提供了外部世界的各种物体的表征。要评估感官所提供的表征是否正确,我们需要把这些表征和表征所代表的事物进行比较

12.真理符合论问题点:个人无法把苹果视觉的表征与正真的苹果进行对比。一个人无法从自己的意识经验中走出来,一个人所能运用的表征都在自己的意识里。我们根本没办法评估感官给我们的表征是否准确

13.真理融贯论问题点:真理都是相对于某个个体或群体而言,容易陷入一种让人无法接受的相对主义。如果群体没有一个具有一致性观点拼图,这个群体融贯论也就不能很好的拼合。

14. 在归纳人们深信不疑而又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撑的观点时。把其中一些更依赖相当直接的,经过观察得来的证据观点归为经验事实;而把那些与一个人整体世界观紧密相连的世界观归为哲学性/概念性事实。

15. 我们所秉持的大多数观点的原因,一方面是有经验性的,经过观察得来的证据,另一方面是这些观点能与我们的整体观点拼图拼合在一起

16.证实推理是一种归纳推理,不证实推理是一种演绎推理。在一个好的归纳推理过程中,即使所有的前提都是真的,得出的结论也可能是假的。相比之下,在一个好的演绎推理过程中,真的前提条件就保证了真的结论。

17. 无法证明一个理论正确的同时保证这一正确性不受质疑。对于一个科学理论来说,不管有多少可以证明其正确性的证据,这个理论是错误的这种可能性始终存在。

18. 通常,不证实推理模式涉及大量的辅助假设,因此,通过不证实推理模式得出的证据只能表明要么是使用的理论不正确,要么就是一个或几个辅助的假设不正确。

19.奎因迪昂论点三个关联点:我们的观点并不是单独而是作为整体来面对经验的裁判,对一个假设的验证,通常并不只是对单独一个假设的验证,而是对一组观点或者一个观点集合进行验证

20.通常不存在可以用来判断两个竞争理论中哪一个正确的关键性实验。原因,关键实验的目标是证明两个竞争理论中,至少有一个做出的是错误的预言;在任何一个这样的实验中,做出错误的预言的理论都仍然可以保留,所要摒弃的只是某种假设。

21.非充分决定性概念,也就是现有可用的数据,不足以让人们找到唯一正确的理论

22.通常认为的科学方法:收集相关事实;收集解释这些事实的假设;验证假设

23.亚里士多德的公理化方法:如何才能得到必定为真的知识,那就是使用基于必定为真的基本原则的演绎推理模式。

24.假设演绎法:背后的基本思想是从一个或一组假设可以演绎出一些列可经观察得来的结果,然后去验证这些结果是否可以观察得到。

25.休馍的归纳推理的困惑:在我们的过去经验中,未来像过去一样(未来会继续像过去一样),所以,未来很有可能继续像过去一样。每一个归纳推理都依赖于未来将继续像过去一样的隐含前提,但是用来支撑这个隐含前提的方法是循环的,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撑,这些推理逻辑上也无法得到支撑。

26.乌鸦悖论:为了说明归纳法违反直觉而提出的一个悖论。“所有乌鸦都是黑的”;“所有不是黑的东西都不是乌鸦”;二者逻辑上是等价的,也许苹果能够增加我们对所有不是黑的东西都不是乌鸦的信任度,但是不能增加所以乌鸦都是黑的信任度

27.可证伪性:对待理论的一种态度,而不是这个理论的一个特点。具体来说,对某个理论,当你觉得存在一种“这个理论也许不正确”的可能性时,你所持的态度就是可证伪性。

28.可证伪性的复杂杂性:重点是,什么的证据可以算是最有意义的,最重要的证据。人们认为的最有意义,最重要的证据与其整体世界观是紧密相连的。一个认为是合理的证据在另一个人的世界观体系下并不一定是合理的。

29.工具主义者来说,一个合适的理论可以给出预言和解释,至于这个理论是否反映或模拟现实世界,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对于现实主义者,恰恰相反,一个合理的理论不仅仅可以给出解释和语言,而且要反映现实事物的真实情况。

看完《世界观》的第一部分,你会发现那些常见的哲学命题,已不在是难题,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理解。作者用浅显的语言、精妙的类比、丰富的例证,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科学与哲学的相互关系,将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这两大看似分属不同领域的学科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读本书之前,我认为所谓世界观,就是对这个世界的真实看法,那些哲学命题都是很高大上的,我们普通人都难以理解和企及的。之后,我却突然意识到,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可能根本就没办法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真实”,如果我们坚信“眼见为实,实践出真知”,那么我们就会进入“认知障碍”,对世界的认知永远停留在农业文明的低水平上;而那些拗口难懂的哲学命题,也没想象的那么难懂,只是我们把它们想象的那么难懂,而不愿意去读而已。期望此书也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收获,让你如醍醐灌顶一般,豁然开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