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秸秆还田到底对土壤有没有好处呢?

 一池 2020-12-29

秸秆是指小麦、水稻及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收割脱粒以后的剩余植株部分,传统的做法是当作牛羊等家畜的饲料、当作农村生火做饭的燃料或者是直接焚烧归田。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和杜绝安全隐患,现在各地都已经禁止了焚烧秸秆的做法。那么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没有好处呢?应该采取怎样的还田方式呢?

从秸秆的基本成分而言,它们所含有的水分、糖分、粗蛋白和粗脂肪还有无机物当中,很多都是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营养成分。客观的讲,只要把秸秆加以合理利用,采取正确的措施让秸秆还田是能够改善作物长势、提高农业种植效益的。那么秸秆还田以后,对于农田土壤的影响大不大呢?是否会对改善、优化土壤的理化结构起到一定的作用呢?这个是可以肯定的,只要将秸秆中的有效成分分解利用,土壤就会变得更加肥沃。

一、秸秆还田对于土壤理化性能的影响。

土壤中含有水分、有机质及微量元素等,这也是所有农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秸秆本身就是农作物生长老化的产物,并且含有剩余的有机物和其它营养成分,通过人为的方法也是能够将秸秆的营养物质分解在土壤中的。当土壤当中新增了这些有效物质以后,含有的有机质成分和熟腐质就更加丰富了,理化性能提高了,整体的肥沃性也就更好了。

二、秸秆不合理还田也有可能造成污染。

秸秆的种类、成分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农田土壤的土质成分也存在差异,如果不注意土壤肥效观察分析就将秸秆还田,或者还田的方式不恰当,也很有可能对农田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作用。秸秆并不是现成的肥料,它仅仅只是一种可被利用的肥源。秸秆还田之前要对农田的含水量、酸碱度还有温湿度做一些测试,再决定是否可以将秸秆还田。秸秆是一柄双刃剑,利用的好就是肥料,利用不当就将成为农业三废的主要来源。

三、秸秆还田的相关措施与把握还田时间。

秸秆在工业用途中通常会采用氧化、固化以及碱化处理等方式,将不同的秸秆对应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在农业再利用的过程中,秸秆多以熟腐发酵的形式将其回归农田,作为水稻、小麦以玉米种植的重要基肥之一;也可用于培植蘑菇等菌类。秸秆还田可以直接均匀的撒入农田,再放水浸泡发酵;或者是用机器碎化处理,撒施在田里,总之都要完成熟腐发酵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每次秸秆不能过量,不然沤制过程中也有可能会造成有害物质超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