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德与纳什:德克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yushi823 2020-12-29

前几天后台有读者提到这篇。

2009年写的了。

2009年4月7日对阵凤凰城太阳,杰森·基德半场时总助攻总数超过了魔术师,美航中心全体球迷起立为此欢欣鼓舞。

全场结束时,基德所在的达拉斯小牛140比116解决了凤凰城太阳,让太阳没法去2009年季后赛了。

失去季后赛席位的斯蒂夫·纳什,第一时间走到基德身边,拥抱,握手,祝贺他。

那天,纳什送了基德上马,杀过了季后赛的命运峡谷,继续去那个名利场战斗。而他自己横马古道,背着凤凰城漫山红遍的夕阳劝了一杯酒。

那一天,这对包揽过去十年中八届助攻王的两个人,忽然都显得老了。

而亲历他们老去的,是那晚12投10中的德克·诺维茨基。

1998年,德国人初去达拉斯时,人们说他流年不利,没来得及赶上基德在达拉斯狂刷三双的年份,没品味过那绵长醇厚的传球。

那时的达拉斯自废墟重建,一群年轻人站在瓦砾堆前彼此张望,不知道何从措手。老尼尔森这个疯狂科学家答应德国人的父母:“我会像自己儿子一样看待他的。”回头就朝德克大吼:“训练!投篮!不许胆怯!”

一旦德国人在场上胆怯的望他一眼,就会招致怒吼。

“如果你不敢出手,球永远不会自己投进!”

“发挥你的优点,少动别的脑筋!!”

德克来不及思考就被推上战场。那时他骨瘦如柴,踏进禁区就被怪兽们连皮带肉吃刺身,骨头拿来做牙签。一门心思只能琢磨找个后卫打挡拆弯弓射箭。

那一天有人为他拉开了弓上了弦,一支穿云箭裂空而去:大他三岁的纳什。

最艰难的1999年,德国人和加拿大人彼此扶持着走过怪物丛生的泥淖。他们被老尼尔森催逼着一往无前,没有过去可以缅怀,没有荣耀可以守护。每一次挡拆突分,都是一条新的血路。达拉斯尘烟飞舞,铁蹄动地。他们的彼此联系到了心有灵犀的地步。因为,从一开始投入战斗开始,这对瘦弱的年轻人除了彼此就一无所有。

后来他们在战争中学习了战争,在对手盔甲上磨砺出了自己的兵器。你不知道他们谁向谁传授了“后仰45度骑马射箭”,谁向谁学习了“长发飞扬中路切入急停跳投”,谁才是联盟最好的“快攻急停三分球”操作者。

后来,马克·库班摸了摸德克的翅膀,觉得已经够硬,可以自主飞翔。于是笑着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把加拿大人送去了凤凰城。

分开之后,德克和纳什才发现了彼此的才华。他们俩垄断了三届常规赛MVP——实际上,2004-07那三年MVP选票,纳什排位第一、第一、第二;德克第三、第三、第一。

2007年夏,他们各自经历了人生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失败。时代更替的声音风云际会,凤凰城和达拉斯的风流都开始经历雨打风吹去。德克依然守在达拉斯。某天训练馆的门打开了,那个他错过的名字来到了身前。

“噢,杰森·基德!”

卡莱尔在2008年夏来到小牛,基德走过美航中心的地板。德克接到了他的传球,起手,跳投:

纳什走后,他真的有许多年没接到过类似的传球了。

在德克最热血的年份,他和纳什,弓和箭,他们谁都不需要思考,只是按着老尼尔森挥舞的鞭子去奔跑。

而在他必须承当责任,独自扛起小牛的而立之年,基德到来,默默的和他一起扛起了一切。基德为小牛控制节奏、分配、传输、思考、判断,在恰当的时刻将球交给德克。

这是德克·诺维茨基的人生。在他起步的时刻,纳什是他的红玫瑰。他们一起狂飙突进长发飞扬,倾洒少年热血。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流逝之后,他们分开,找到彼此的人生高峰,成为对手。

中年近晚夕阳垂西时,基德到来,那是命运配给他的新伴侣,是他的管家人。

所以德克是幸福的:如果一个时代最伟大的两个控卫,分别是你篮球生涯中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吗?

吉姆·杰克逊高中时就两次当选了俄亥俄州篮球先生,年少早达;在自家身上纹了“自知者明”的字样,更仿佛是“兄弟我早早儿就和方仲永划清界限”的模样——然而,大多数NBA球员的中文纹身都是当符咒画了了事。

1993-94季达拉斯已经聚了杰克逊和马什本,然后常规赛13胜,以及联盟倒数第一的进攻。1994年,杰森·基德被选中榜眼。

1995年夏天,小牛比上一季进步23场,三个青年每场合计拿超过60分。联盟最全面的组织后卫,年轻的射手,以及拥有全面攻击技巧的小前锋。在还未有芬利、纳什与诺维茨基前,这是达拉斯人的骄傲。杰克逊在对掘金一战中拿下50分——那会儿50分并不那么多见,整个1990年代至为出众的得分手米奇·里奇蒙,生涯最高亦不过47分。

比犀利进攻更迷人的,是他们的年轻:似乎每一个队伍的球迷都愿意相信,一个年轻的组合会,王子公主一样快快乐乐一直到老。

马什本在1995年底膝盖受伤:对于一个可以当作甜瓜模板的背打型小前锋,这一伤等于釜底抽薪。3J只剩下二位,小牛战绩跳水。但1995-96季,达拉斯还算有个热血的结尾:季末他们去圣安东尼奥,马刺正思量着坐收本季第60胜。但小牛那边杰克逊的35分和基德的本季第9次三双,拿下了一场灿烂的客场胜利。达拉斯人立刻被安慰了:他们还年轻,明年再来。

然而那是吉姆·杰克逊最后的巅峰故事。

具体细节无从得知,但下一年,大多数报导都暗示了以下事实:某天更衣室里,杰克逊揸开五指一拍基德肩:“听闻兄弟结识了个唱的,敢有这事么?”基德道:“兄长恁的耳报神一般,小弟却也听说兄长寻了个嫂嫂。”二人大喜,各取相片看时,倏然间脸色一变,然后达拉斯的更衣室里发出了爆炸声……吉姆·克莱门斯1996年执掌小牛帅印,把争风吃醋的诸位一股脑的请走,壮士断腕般的决裂。三杰就此分拆。

34岁时,2005年1月25日,吉姆·杰克逊披上了他职业生涯第十一件球队的战袍。“换球队的好处?你不知道今日的朋友什么时候会变为仇敌。”这句自嘲是他34岁人生的总结。他并不觉得凤凰城有什么特别:按期收到一笔薪水,以及一些空位传球。他就像签掉单据一样,把传球化为三分远射。

当他接过斯蒂夫·纳什的传球之后,他的看法改变了:“经过了十三年职业生涯后,我终于在这里找到了比赛的乐趣。”

十三年职业生涯足以磨洗掉杰克逊的运动能力,但他还老马识途着技艺、手感和经验。他的刀不如以前快,但只会比以往更熟练。在凤凰城,篮球变成了他在俄亥俄初见时的模样,那些令人愉悦的成分:

跑动、传递、远射。一切都那么清澈明快。

他飞快地沿边线跑动,望见一记长传落到他手中。停步,出手远射。周遭广阔得像训练场,每一记远射得手都伴随着二万人的鼓掌。

他度过了快乐的2005年春天,然后2005年季后赛第二轮,他随太阳回到达拉斯,环顾左右,发现一切已经沧海桑田。

因为乔·约翰逊受伤,他出任太阳首发,在系列赛后对小牛四场得到65分。他从来没想过,他与达拉斯的孽缘会在34岁上才了解。

他的2005奇幻之旅在马刺身上结束,然而34岁,退役前夕,吉姆·杰克逊达到团体成就的巅峰,用三分球回报了达拉斯对他的放逐,打了职业生涯第一次西部决赛。

这就是吉姆·杰克逊职业生涯的首尾:在他呼风唤雨的年份,杰森·基德把他扶到了个人成就的顶端,青春少年样样红;在他和基德闹翻之后,便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漫长流浪。

到黄昏斜阳,斯蒂夫·纳什又让他谏果回甘,在老去后,一窥联盟顶级强队的风情,顺便对达拉斯报了仇。

如果把纳什与基德的故事写成剧本,吉姆·杰克逊则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伴随基德的少年老成,并把他赶离小牛队;见证纳什的老年辉煌,并目送他扶上巅峰。

很幸运的,这两个伟大控卫命途的转折点,都被他见证了。


2001年夏,新泽西记者问新到球队的基德:“你会为26胜的球队带来些什么?”

“我会把球队转个360度!!”

当然,新泽西人没机会嘲笑他这个口误——只有败者的口误才能拿来说笑话。一年之后,新泽西记者忙着为基德拉MVP选票:一个让球队从26胜变成52胜、全季10次三双、把球队带进总决赛的家伙,居然不是MVP?!

基德成功让杰森·科林斯这个除了一对一背身防守外一无是处的家伙,成为史上进攻能力最弱的总决赛首发中锋;让凯利·基特尔斯的职业生涯晚年重现辉煌;让理查德·杰佛森成为联盟最好的快下扣篮手;让肯扬·马丁成为东部顶级野兽。总之,他把一群人带进了总决赛,而且是两次,让这些家伙都续上了好合同。

离开他之后,科林斯、杰佛森、马丁、斯卡拉布莱恩,所有这些人的合同都几乎换不出去。基德是这些人的驻颜仙药百草灵芝,当他离开之后,一切就都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属于纳什的伟大转折,留名于2004-05季的太阳。2004-05季,肖恩·马里昂场均19分11个篮板。而他每场所做的,只是不断接到传球:纳什把球吊到篮筐以上,纳什传球找到底线切入的他,纳什在球场的这一角传出一记对角线长传,找到另一侧的他。而他身后,昆廷·理查德森正和吉姆·杰克逊一样享受快乐时光:以往在快船队浑浑噩噩的他,在凤凰城打了他人生中仅有的一季好球:631次出手三分球,投中惊人的226个,领衔联盟,签了大合同……离开太阳之后的三年,每个人都在抨击昆廷的烂表现,无人会注意到:他仅仅是恢复了在快船时的水准。

不只是理查德森。23岁的乔·约翰逊打出了伟大的表现,让鹰队签给他一份大合同;阿马尔·斯塔德迈尔场均26分,拿下了一份顶薪。2004-05季的凤凰城太阳成为21世纪最壮丽的进攻队,那是他们朝阳初升的一季。62胜,纳什比2002年的基德幸运一点:他拿到了一尊常规赛MVP。

如果说有比2004-05季纳什魔法更神奇的事情,那就是2005-06季了。刚签了5年7300万,斯塔德迈尔立告伤停;乔·约翰逊和理查德森志得意满,抱着大合同走人,太阳猛将五去其三,眼看武功尽废。然而,纳什却让太阳打出了54胜,顺便造就了波里斯·迪奥场均13分7篮板6助攻的辉煌赛季。


他们创造过类似的神迹,他们有伟大控卫们一些共同的特点——视野宽广、聪慧、反应迅速、出神入化的球感、传送和节奏感。但是,他们的风格区别之大,却只能令人感叹篮球世界的神奇。

基德从一开始就是个完美的控卫。在奥克兰的阳光岁月练就的全面技术、精确传球,配上匪夷所思的大局观,强壮的身体。1990到1992年,加州的人们对他闻风丧胆:圣约瑟夫高中队被基德带着,63胜6负,连续夺取州冠军。而基德自己,场均25分10次助攻7个篮板7次抢断,天知道有多少次三双甚至四双。此后是顺理成章的大学辉煌。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大一成为抢断王,大二成为助攻王。他在篮球场上的智慧高出同龄人一个等级。PAC-10区历史上第一个大二最佳球员。两个大学赛季便破掉传奇后卫凯文·约翰逊的助攻和抢断记录。奈史密斯奖、伍登奖,一系列大学颠峰的奖项在其大二时便被囊括一空。1994年榜眼,首季他就取了4次三双。

“对于我来说,接管比赛的方法就是在防守上对对方施压和找到空当递出助攻。”2007年的4月,33岁的基德说,“比赛就是这样简单,只要你能找出空当。”

这是他多年以来的打球方式。视野开阔,操控全局能力突出,所有用来形容杰出组织者的词都能用来放在他身上。从1999年开始,他就比NBA一半以上的中锋抢得更多的篮板。他能够精准的判断落点,然后大步流星突入前场:左右手娴熟运球,变向飞快。他身体强壮,视野永远开阔,能找到任何地方的队友。肌肉、弹跳、意识和力量完美平衡。从1999年开始,几乎年年入选NBA最佳防守阵容。

他是完美的指挥家,掌控节奏,发现空位,发现手热的队友,分配。他能够在运动中窥见对手防守布阵的罅隙,然后挥手送球,如利剑刺入敌人死穴。他有惊人的嗅觉,能够感知到比赛的局势、队友的节奏,做出最准确的判断。他拥有一个控卫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是完美的教科书版的控卫。因此,他适应所有的体系:在太阳,他与凯文·约翰逊协同作战;在网,他经历了从斯科特到弗兰克的体系变化,身边的搭档从马丁换到了卡特;在小牛,他可以去打得分后卫。他是完美的队友和掌控者,

而斯蒂夫·纳什则在另一个极端:他的大学教练迪克·达维从一开始就对他说“你是我见过最糟的防守者”。他因为自己的远射、速度而被给予一份奖学金,到大三时还被球探认定“不可能进入首轮选秀。”直到1996年对马里兰得到28分,他才得到重视:1996年第15位被选中时,太阳队这么考虑他:“这个短发青年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射手。”

1998年他去到达拉斯,度过了他职业生涯最黄金的年龄。在那些年份里,他从没有真正被作为球队组织者看待。在老尼尔森的咆哮中,他和诺维茨基的挡拆、快速奔袭、三分球远射逐渐淬炼成型。他成为联盟最好的射手、最好的挡拆者和最好的快攻分球手之一。但直到那时,他都没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快攻奔袭射手,也许是有一点浪费了……他就像一个武功早已大成的剑客,直到三十岁职业生涯眼见末路,才发现自己的黄金年龄刚刚来到。

丹东尼在太阳推行的体系,若需归结,则无非两个概念:7秒快攻、V字进攻。2004-07年,太阳的初始落位一贯如下:得分后卫和小前锋接近底角三分线站位,大前锋(马里昂或迪奥)或中锋(斯塔德迈尔)在高位和纳什挡拆。由于射手拉开了底角,纳什、斯塔德迈尔或马里昂们总有非常宽余的活动空间;而对手试图包夹总会漏出底角的三分射手,于是纳什或迪奥可以轻松的分球。这套战术,多伦多猛龙的卡尔德隆操持起来同样驾轻就熟。而纳什就是这套进攻的开门人。而进攻的钥匙,则是两个概念:快速分球,高位挡拆。

在达拉斯磨砺多年之后,这个星球上几乎没有人比纳什更通晓这两招了。

这就是杰森·基德和斯蒂夫·纳什的不同之处:

基德控制节奏,思考,分配球,选择合适的进攻方式和进攻手,观察局势,决定发动快攻或稳打阵地,不断寻找空位队友,掌控大局。

纳什则催动队友奔跑,使进攻一刻不停;在半场进攻时,所有的进攻几乎都发源于他的挡拆,依靠个人超卓的挡拆技巧、投篮能力及迅疾分球,来为队友制造进攻。

基德是指挥者和舵手,操纵、驾驭、发号施令;纳什则是魔法师,无中生有的营造出海市蜃楼。

2003年,基德第二次杀奔总决赛,却遇到了同样第二次来到总决赛的邓肯。他们都是鲨鱼及其王朝的受害者,是那两季常规赛MVP选票的领跑者,都需要一个冠军来让自己安心。那一年,马刺决定给大卫·罗宾逊一个完美的收山仪式。邓肯统治了肯扬·马丁。基德抵抗了六场,然后败北。

那时,谁都不知道,那是基德在新泽西最后一次如此接近总冠军;也没有人知道,那年西部决赛被邓肯踏过的小牛队里,有一个人会成为邓肯的终生对手。2005年与2007年,马刺两过太阳,夺冠了;2008年和2010年,他们再碰了两次,赢家都在西部决赛输给了科比。

如果有人问起,纳什与基德的时代是什么模样,你可以想起2006年12月8日。经历两个加时,太阳161比157击败了网队。纳什42分13次助攻,基德38分14个篮板14次助攻。你可以告诉后来者说,那个时代最斑斓华丽的戏份,都离不了这对大师的手笔。你还可以说,他们有更早的缘分:1998年4月23日,蒂姆·邓肯第一次踏上季后赛舞台,抬头打量他的首个对手:凤凰城太阳队……首发后卫是凯文·约翰逊和杰森·基德。替补凳上坐着短发的1996届第15位新秀,斯蒂夫·纳什。你可以说,命运就是这么玄妙:纳什与基德,各自的首次季后赛,就遇到了宿命的对手,那注定要让他们的冠军之梦成为悲剧的巨人。而那时,他们都还不知道各自的命运:

一个要远走网队扶起新泽西,一个要在达拉斯呆到三十岁才回来中兴太阳……那时他们共同的老师凯文·约翰逊还只来得及对媒体说:“基德很成熟……纳什,学习得很快。”

更早一点。

1995年夏天。让球探和媒体真正把斯蒂夫·纳什这个名字画上圈,放进待观察的第一轮新秀中的事件,是他身披加拿大国家队战袍所打出的表现。1996年,当他第15位被选中时,纳什回忆起那个夏季:“我花了一整个夏天磨练我的技术……我当时有幸和其他一些NBA球员一起打球。比如加里·佩顿,比如……杰森·基德。”

那个夏天,纳什与基德还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彼此将来与小牛的冲突与哀伤,不知道在太阳的聚首与离去,不知道诺维茨基、吉姆·杰克逊,不知道161比157的华丽比分,不知道助攻王头衔、MVP奖杯,不知道那时大二的蒂姆·邓肯会成为他们命运中的夙敌,不知道十四年后有一个人要送另一个人去打季后赛,不知道他们其中一个的助攻数会超过魔术师,另一个人则会与魔术师一起成为史上仅有的、得到过两尊以上常规赛MVP的控卫。

当然也不知道,他们在1995年夏天彼此对敌磨练出的篮球技艺,会在21世纪的篮球史上拥有多么划时代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