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适合学术圈做的副业,连清华、人大教授都在做......

 skysun000001 2020-12-29
有这样一群教授学者,在三尺讲台之外,他们架起手机、打开摄像头,在内容平台上专业辟谣,跟民间常识“抬杠”,把学术术语变成易懂段子,让科学知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他们不仅为大众打开了多元了解科普的方式,也让自己的真知灼见产生了更大的价值。

故事的主角们是人大副教授、植物学博士和社科院博士后……

钻研学术十四年,如今她想说点自己想说的

@飞岸老师 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副教授,从2006年硕士毕业到现在,已经在学术圈工作了十四年。她热爱这个圈子,却直言至今仍不是特别适应——

“其一,很多学者穷尽半生的证明,就圈子里几个人看,说的还是老百姓看不懂的话;其二,文人相轻,派别林立的同仁圈子难以互通;其三,对于她自己而言,知识结构在最近遭遇了一场亟须自我清理的系统危机。”

这种不适应成为了她来到头条创作的原因。“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知识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也可以选择自己爱听的话。”
 

@飞岸老师 从她最擅长的国际关系方向,开启了自媒体创作的第一步。

因个人学术研究方向是美国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功能,今年的美国大选为@飞岸老师 提供了不少可深入挖掘的选题:

比如西方为何陷入了自由民主危机?「白左」到底是指什么?“一个热点出来,大家都在谈,但是很多人谈的只是现象,所以我是想结合热点问题,谈一些深度内容。”她说。

结合热点输出的专业、有料分享,解答了不少头条用户的困惑,也让@飞岸老师 收到越来越多的点赞与关注。
 

除了解读最擅长的国际政治形势外,作为一名女性,@飞岸老师 也持续关注着女性相关的社会话题,“网上有女利主义者的教程,教女人如何骗男人的钱,这种现象非常败坏社会风气。”字字珠玑,拳拳到肉,教会大众如何辨别女权和女利主义者。
 

“您的话对女性成长更具深度和广度”,正如这位读者所言,@飞岸老师 充分运用自己的学识与经验,引导读者对各类问题的好奇与思考。如今,在头条已有逾70万粉丝关注的她,俨然成为国际关系领域一股兼具温柔和力量的声音。

不论是教书育人,还是创作分享,@飞岸老师 都十分享受。前者给了她以思考为业的平台,后者则让她能“放飞自我”:“我创建了一个自己说话的平台,也许这个平台并没有很多听众,但至少我不用掩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我可以说一些任何派别都不十分满意但不违背自己本心的话,我也可以选择我感兴趣的话题,并采用自己喜欢的说话方式。”

把植物研究做成一档科学脱口秀

史军是一名植物学博士,研究植物注定是条孤独的旅程,但是他依然脚踏实地、常年坚守与植物为伴:“一定要搞清楚专业和研究方向,这样才不至于迷失自我。”

史军认为:“科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对全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普应该成为阳春白雪的工作,与大众生活脱节”。所以他将大众生活最常见、最关心的“吃”作为科普内容的出发点。——突然尿血了?皮肤变黄了?嘴巴肿了?别担心,你可能是水果吃太多了。这类选题都会出现在@植物人史军 的头条号主页。

因其讲解表情丰富、语言调皮、充满了乐趣,所以粉丝催更时总会调侃道:“科学脱口秀不更了吗”。

 
问答是他常用的创作体裁之一,自入驻头条以来,史军回答了700多条问答提问,“苦瓜减肥不减肥不确定,但是对避孕绝对是有帮助的”、“菠萝好不好吃与泡盐水完全没有关系”,看似漫不经心的话,其中都有着科学依据。

这也他的创作初心所在——“吃吃植物,吃吃生活,吃出世界真滋味。用舌头探知不一样的植物世界。”
 

如今他在头条已经有累计超过6万的粉丝,他们聚集在这里,通过@植物人史军 的创作进入到植物有灵的世界,可以学习、也可以随时提问,这种双向的交流正是史军科学科普的特色所在。

这也让史军在科研之外,找到人生又一价值所在——“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科研相对枯燥一些,几乎没有交流,通过科普来分享交流知识,就成了重要的精神支撑”。

科学知识可以高深专业,也可以大众易懂。正如他的粉丝时常感慨“吃水果竟然有如此之多的讲究”,史军便是从日常饮食切入,向大众科普最常见、却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知识,拉进大众与科学的距离。

考古,是对历史文化的填补和传承

2016年入驻头条的@考古军中马前卒 ,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从事考古研究与教学。

加入头条的他,希望能通过现身说法,让大家对考古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知。“当代观众热衷的盗墓剧、古装剧都不能展现历史的全貌,其背后的历史知识在娱乐化信息面前容易大众忽略,这个时候亟需考古学家站出来,指点迷津。”

譬如最近热播的《燕云台》,让辽朝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考古军中马前卒 便将辽朝的服饰作为最近的选题:“在契丹贵族的丧葬文化中有一个特别的习俗,死者需佩戴金面具,银丝网。”


陈国公主和驸马萧绍矩的合葬之处证明了这个风俗的存在,据传,这些配饰是公主出嫁时携带的,是陪葬品同时也是大婚的陪嫁品。明明是大喜的日子,却放置“送终之具”、“覆尸仪物”,这都让粉丝感慨契丹风俗竟然如此剽悍。

 

对于当下流行的一些文化,@考古军中马前卒 也有自己的见解,例如东西方的独角兽究竟有何不同的含义;十二星座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对他而言,考古的意义,是对历史文化的填补和传承,@考古军中马前卒 说,“大部分人对于文物工作乃至文化交流都缺乏深入的了解。”如今,1746条头条,3.5万粉丝,都是他坚持分享创作的证明,持续引发读者思考,他期待让考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喜爱。

分享、互动、辟谣、解惑,是这群教授学者提及最多的创作关键词。对他们来说,自媒体创作既是将自己所学转换成通俗语言输出的过程,也是在平台与同行、粉丝交流互动的输入过程。

而在头条,这样的「行家」创作者在慢慢变多:

@教书匠看天下,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专注解读国际形势。
 
@三一博士 ,长安大学讲师,聚焦基建领域,带你领略前所未有的科技魅力。
 

@韩秀云讲经济,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在她看来,经济不仅是谈钱,更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结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这些拥有各领域专业知识的教授学者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开始越来越多地在内容创作者平台分享。我们需要这些“行家”们,把世界变成一个多面的万花筒。

何为行家?

行家是一群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热爱总结分享,并富有社会责任的创作者,他们创作的内容由于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能提供用户“饱腹感”,为用户打开更大的世界。

早在去年,今日头条便启动了IPUP项目,希望通过视频化的方式帮助有潜力的作者打造个人IP。一年时间,IPUP项目为200多位创作者提供内容策划、选题建议,以及一定的视频制作支持。让这群作者平均每月涨粉达到900万,视频播放量从年初的日均不到2000万增长到了日均7000万。
 
IPUP项目打造的部分视频IP

而今年今日头条生机大会上总结出的内容新趋势为——“行家创作时代来临”。

为此,头条推出【头条行家计划】,其中包括加大IPUP项目的投入,成立今日头条奇点工作室,全面升级视频化内容的策划、包装、制作能力,计划全年为超过1000位作者打造视频化的品牌。

同时,针对各行业专业创作者的专项扶持计划,旨在从政策、运营、流量、资金各方面对行家作者进行扶持,以帮助其更好地打造个人品牌、增强行业影响力,以及提高内容变现能力,目标在未来一年帮助 1 万名“行家”创作者收入 10 亿元。

如果你也是高校讲师、教授,或某个领域的研究专家、学者,欢迎来头条分享你的专业知识,让用户和你一起多元视角看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