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门~阑门穴: 阑门穴定位:属任脉,人体前正中线上, 脐上 1.5 寸。 骨度定位方法: 1 脐中至胸剑联合为 8 寸,先找脐上 4 寸(中脘穴) 2 定位脐上 6 寸(巨阙穴) 3 定位脐上 3 寸(建里穴) 4 定位脐上 1.5 寸(阑门穴) 操作方法:左手中指迎着巨阙穴,右手中指点按阑门 穴,点按 36 下、点揉左 3 圈右 3 圈、深按 3 秒缓缓抬起,做 3 组,在最后一组深按 3 秒后有一个挑拨的动作。(是对穴位里的 精气有一个调动和激活的作用) 阑门穴的作用:本穴是根据李东垣的补土 派思想填补的一个关键的要穴,此穴位, 作为第一道开门的穴位,专门理中焦之 气,使五脏六腑有所滋养。 第二道门~建里穴 建里穴定位:属任脉,人体前正中线,脐 上 3 寸。 操作方法: 左手中指迎着巨阙穴,右手中指点按建里 穴,点按 36 下、点揉左 3 圈右 3 圈、深按 3 秒缓缓抬起,做 3 组,在最后一组深按 3 秒后有一个挑拨的动作。(是对穴位里的 精气有一个调动和激活的作用) 建里穴的作用: 建立肠胃之间的关系,打开三焦,使经气上下贯通,脏腑和谐。 第三道门~气海穴 气海穴定位:属任脉,脐下 1.5 寸。 操作方法:左手中指迎着左梁门(脐上 4 寸旁开 2 寸),左手拇指迎着右石关(脐上 3 寸旁 开 0.5 寸);右手中指点按气海穴,点按 36 下、点揉左 3 圈右 3 圈、深按 3 秒缓缓 抬起,做 3 组,在最后一组深按 3 秒后有 一个挑拨的动作。 注意事项: 1 一定要注意力度,要轻柔不能用力过 大,防止真气散开。 2 不要点到石门穴(影响女子生育) 气海作用:调动先天之气也就是肾间动 气,滋养全身。 第四道门~带脉: 带脉包含两层的概念,其一是奇经八脉中 的带脉经络;其二是人体侧腹部的带脉 穴。 操作方法: (1) 拿带脉 36 下,左手拇指按住患者右 侧的带脉穴,中指水分穴(脐上 1 寸) 右手中指按住患者左侧的带脉穴,右手 拇指按住阑门穴(脐上 1 .5 寸) 手小够不着以带脉为主,拿 36 下。 (2) 掐带脉 3 下,掐住带脉,快速往外 提。 (3) 捋带脉,双手中指分别扣住命门 穴,沿带脉向关元穴捋三把。 带脉的作用:调节诸经气血。 第五道门~章门穴和中脘穴 章门穴定位:属足厥阴肝经,位于侧腹 部,在腋正中线上,十一肋游离端下方, 简便取穴法,屈肘合腋,肘尖正对着即章 门。 中脘穴定位:属任脉,胃的募穴,八会穴 之腑会。位于脐上 4 寸。 操作方法及操作要点: 左手迎巨阙穴,右手中指按住患者左侧章 门穴,拇指按住中脘穴,以章门穴发力为 主,通过点按章门穴的一种惯力带动拇指 上下进行发力,章门穴是朝着对侧髂前上 棘方向发力,中脘穴是向下发力,手不要 离开穴位,同时点按 36 下、点揉左 3 圈右 3 圈、深按 3 秒缓缓抬起。要注重频率的连 贯性,避免卡顿式操作,影响疗效。 (章门只操作患者左侧,因人的气机左升 右降,通过驱动左侧就能人调动整体的气 机) 最后加辅助式手法,把大拇指下移至阑门 穴处,其余四指由章门旋拨至关元穴,轻 轻深按 3 秒,旋拨三把,可增强小肠的吸 收。 双穴无法同时够着,,可先操作章门,再 做中脘,再做辅助手法。 第五道门章门、中脘穴位功效 章门: 五脏经气之会(脏会章门);脾的募 穴,属足厥阴肝经 中脘: 六腑经气之会(腑会中脘);胃的募 穴,属任脉 1:同时调动五脏六腑经气; 2:使三焦更加畅通, 3:同时调动脾胃功能; 4:助力气血生化! 第六道门~梁门和石关, 梁门穴的定位:属足阳明胃经,脐上 4 寸 (中脘)旁开 2 寸。 石关穴的定位:属足少阴肾经,脐上 3 寸 (建里)旁开 0.5 寸。 操作方法 左手依然迎着巨阙穴,拇指按在患者右侧 的石关穴上,右手中指按住患者左侧的梁 门穴。点按 36 下、点揉左 3 圈右 3 圈、深 按 3 秒缓缓抬起,做 3 组。再加辅助手法~ 扭拨三把,每次扭拨 2 下最后弹拨一次, 重复三组。 注意事项:一定要轻按,本门派有句话 说,左梁门,右石关,不能伤着脾和肝, 点按时手倒下,悬腕。 第六道门的作用功效 梁门穴:属胃经,水谷由此而入胃的下 部,犹如梁堰以障水谷之上逆。 石关穴:属肾经,肾经与冲脉的交会,水 谷入肠之大关,其坚如石。 上治心下满,下治腹泄泻,中治脾和胃, 妇人无子,恶血上冲,腹痛难忍。 总结:定破腹部褚般疾,使清气上升,浊 气下降。 前六道门回顾: 1 阑门,2 建里,3 气海, 4 带脉,5 章门和中脘, 6 梁门和石关, 六道门的穴位目的,就为了打开中焦,调 理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使上下经气贯 通。 第七道门~巨阙穴, 巨阙穴:属任脉,脐上 6 寸 操作方法: 用右手中指在巨阙穴操作,要用意念控 制,心里想不要让气往上走。进行点按 36 下、点揉左 3 圈右 3 圈、深按 3 秒缓缓抬 起,做 3 遍,在最后一组深按 3 秒后有一 个挑拨的动作。 巨阙的功效 1 心的募穴,心神居住于此,心为血之 主,脉之宗,是打开上焦的关键! 2 火生土,生我者为母,也就是心为脾 之母,心阳温煦,助脾运化; 3 此位置疼痛反应几类病症:心脏病, 肝病,胆病,胃脘痛,阑尾炎 第八道门~日月穴和期门穴, 期门穴定位:属足厥阴肝经,在乳头直下 第 6 肋间隙, 日月穴定位:属少阳胆经,在乳头直下第 7 肋间隙,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期门穴与日月穴左右两侧都有,先做患者 左侧,再做右侧;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第 7 肋骨,在这两个穴位上下点按 9 下,再用 鱼际把日月、期门推 21 下,来回推的时候 手都要贴着皮肤,手始终不能离开。操作 手法要轻柔,现代人肝胆疏泄不好,骨质 疏松,探到穴位,轻轻点按。如果操作不 方便可选择站立起来! 第八道门日月期门的功效:加强疏泄功能,健脾和胃,调节胃气上逆! 1 日月:胆经的募穴,胆经与脾经的交 汇穴,日为阳指胆,月为阴指肝 2 期门:肝经的募穴,肝经与脾经,阴 维脉的交汇穴;疏调肝胆,理气活血 3 日月期门:在五行里,肝胆为木,脾 胃为土,土得木才能活跃,脾胃更能舒 展,胃肠气机更加活跃。 第九道门~膻中穴, 定位:属任脉,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用右手中指进行上下点按 9 下,再用小鱼 际立掌进行上下直推运动,推 21 下。 膻中穴的作用: 1 属任脉; 2 心包经的募穴; 3 是任脉和肺经,脾经,心经,肾经的 交会穴; 4 是八会穴之气会,调节三焦气机。 引气归元: (1) 旋推八卦:连旋带推,双手要带动 患者的腰身皮肤肌肉推三圈,顺时针逆 时针皆可; (2) 上提抖动:双手虎口张口,左手往 上推右手往回带(反之亦可),双手虎 口掐住肚脐上下的肌肉往上提,然后抖 动 3 下,这样的动作重复操作 3 次; (3) 劳宫对神阙:医者双手叠掌(左、 右手都可),劳宫穴对准患者的神阙 穴,进行上下按抖 3 次。 第十道门~肩井穴 肩井穴定位:位于大椎和肩峰连线的中 点。 操作方法: 先拿肩井 3 次,然后医者脚前后站姿,用 两个大拇指按在肩井穴,上下点按 36 下, 要用身体移动的方式,把力气传导手指上, 胳膊肘不能打弯。 作用功效 1 :属足少阳胆经 2 :是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足阳 明胃经和阳维脉的交会穴。 3 :是调理五劳七伤的要穴 4 :调动经气,把人体的内伤排除体外 5 :能调理肺部病症 6 :点通它能全身轻松,缓解人体疲劳。 第十一、十二道门~风府穴、哑门穴 风府:属督脉,在项部与后发际线正中直 上 1 寸,也是枕骨下缘的凹陷处。 哑门:属督脉,在风府穴下 0.5 寸。 操作要点:操作风府穴和哑门穴的时候大拇指在两个 穴位进行上下点揉 21 下,手法要轻柔,尤 其对于癫痫、中风、失语、神志患者;观 察操作后状态,调整力度和操作时间。 作用功效 风府穴: 1 属督脉 2 是督脉和阳维脉的交会穴 3 是风邪聚集的部位,故名为风府。 4 是人体四海中的髓海,与脑髓相通。 5 点通它,能调理头痛,半身不遂,中风,高血压等病症。 哑门穴: 1 属督脉 2 是督脉和阳维脉的交会穴 3 有通经络,开神窍,治失语之功用故 称之为哑门。 4 是人体是大海之中的气海,是气,血 输注的重要穴位。 5 点通它,能调理中风,不语等病症。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 人有四海,十二经水者,皆注入海,人有 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 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气冲 穴),下至三里(足三里); 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血海)其输上在 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 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与柱骨之上 下(上哑门,下大椎)前在于人迎 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与其盖(百会 穴),下在风府。 凡此四海者,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 者利,不知调者害。 第十三道门~大椎穴, 大椎穴定位:在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两个高骨的中间。 操作方法:用两个大拇指重叠,在大椎穴 进行上下点按 36 下,同样是身体移动发 力,传导在手指上。 功效作用: 1 属督脉 2 手足三阳经也就是六条阳经所汇聚的地方 3 四大海中的气海 4 调理高血压,低血压,五劳七伤等疾病 第十四道门~膏肓俞 膏肓的定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3 寸 (肩胛骨下缘平第七胸椎) 操作方法:左右都要按揉,同样是用身体的移 动,把力传导手指上发力,进行点揉 36 下。 膏肓的功效: 1 属足太阳膀胱经 2 元气通过的地方 3 调理五劳七伤,内伤,久病虚弱,久病不 好的人。 推热膀胱经和补火生土法: 1. 推热膀胱经:施治者站在患者头部前 面的位置,双脚前后站立,从后背的腰 部开始发力,延续到上肢,身体随着胳 膊往下走,肩膀下沉,让力沿着胳膊到 达掌根或拳面。 (1) 先用掌跟和鱼际单推一侧膀胱经, 另一只手可以扶住患者的肩膀固定,沿 着膀胱经从上往下做直线运动,每一侧 推九下(推热为止)。 (2) 再用拳面双推膀胱经,从上到下, 缓慢、匀速、匀力推,而且这个力一定 要用到底。回来时用拳眼在患者身体上 拉过来,再推 9 次。 2. 补火生土法 (1) 用掌跟从脾俞穴一直推到骶椎,从 上至下(或由下至上)推 36 下(或推 热为止),先慢再快,推热为止。 (2) 然后用两个手的重叠,劳宫穴捂着 命门穴往里灌气。(壮阳气) 收功法 1 拿肩井三次; 2 放松肩颈部位,左右都要放松开; 用空心拳进行背部的敲打,敲打的范围 不是整个背部。是在一定的范围之间可 以上下敲打,也可以左右敲打; 3 拍打左肩、右肩,然后双手合于大椎 穴,之后以掌跟为轴两手向肩部分开; 4 必须要从丹田往外发力喊出一个 “好”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