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乡韵——杨涤江乡村油画艺术品鉴

 泊木沐 2020-12-30

杨涤江,1948年9月出生,浙江海宁人。1970年支边黑龙江42团,开始从事油画创作。1973年进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学习,于1976年毕业。曾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嘉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和海宁市文联主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浙江省油画家协会艺委会委员、浙江当代油画院副院长、浙江人和自然油画院艺委会主任。

晨晖

艺术与乡情

文/潘鸿海

著名油画家

浙江画院名誉院长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艺术家在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他成长的土地、文化和经历。

杨涤江先生,是经历了这一年龄层次都经历过社会变革一代人中的一员。他生于江南鱼米之乡——浙江海宁。这是一块孕育了闻名世界的钱江潮,以及王国维、徐志摩等名人辈出的土地。杨涤江自幼受故乡深厚文化积淀的熏染,而后支边去黑龙江,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磨炼自己,并且又进入了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完成了学业。中年之后返回故乡海宁执教至今。期间多少机遇擦肩而过,但他割舍不了家乡的情结,始终在海宁这块土地上从事他的艺术创作和生活。

秋霜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杨涤江的艺术创作曾经锁定历史画这一创作题材。为了能真实地反映历史面貌,他追寻历史的印痕,收集大量客观史料,创作了一批主题深刻,风格凝重,尊重历史又富有新意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使他在全国大展中不断入选、获奖,在同龄中脱颖而出并闻名于世。近年来杨涤江在忙于世事之余,又开始用他的画笔潜心于对故乡风情的讴歌。他画笔下的江南农家生活和清雅宁静的水乡情调更引人遐思、令人神往。这些作品完全摆脱了历史画创作中的固有惯性而步入另一个全新的空间,在新语境内外的寻找中获得了突破,更多地流露出东方神韵,在艺术创作的探索上取得了成功,达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

婺江

杨涤江的油画作品是他思想、情感和学养积累的体现,更是他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真实表现,值此画集出版之际,除祝贺他取得的既得成就之外,更祝贺他在今后的艺术创作道路上,取得更为丰硕的杨果。

2005年10月

春山

杨涤江的乡村情怀

文/范达明

美术评论家

杨涤江(1948-,浙江海宁人)近年的油画作品堪称笔者所谓“另一种风流”的重要代表画家。他的作品为我们展示出富于江南农村特色、体现鱼稻文化内涵的田园图景。这些作品虽然有时也不乏比兴式的象征或隐喻,但更多更直接表现的往往是直赋式的叙事元素,这有利于增强并凸现画面的特定主题。如果说纯粹的风景画犹如一首抒情诗,那么这些以乡村田园景致为背景而叙说农家人活动的农村风景画,很大程度上就呈现出了风俗画的特征——抒情诗在此就转换成了叙事诗。

晚桥

画面尽管还是在“叙事”,却仍可把我们引入“诗”的意境——这是叙事进入尾声的意境,有着一唱三叹、余音绕梁并渐去渐远的味道。

清溪

这些作品展现的都是一片碧绿色调的江南田园,总有一两个劳作人物,绝没有闲人出现,更少不了那些放养在田园任其自由觅食的农家牲畜,或为几只白色山羊,或为成群的白色塘鸭,白色家畜点缀着绿色的农田与山坡,白色的河道从绿色的小树林子或大树后边穿过——画面在此营造出了“绿遍山原白满川”的田园诗意境,咏叹着农家祥和的牧歌情调,这确实是唯有在江南农村才可寻觅的无限好风光。

霜姸

总是让其画中的人、牛与景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一种平和的、知足常乐的气息,一种小康的安详与温暖感总会洋溢在他所构筑的农家田园风情的氛围中——这很大程度上也和作者自己的性格特征相似或相关。

晨露

秋水

山涧

老河

东山

晨溪

雨后

山路

秋收

农闲

放学

农家

拾柴

樟村

小桥

后街

余辉

【创作年表】

杨涤江的油画创作,20世纪80年代以历史题材为主,风格写实,造型严谨。作品十多次参加全国性重大美术作品展,代表作有:《剿匪英雄杨子荣》(1977)《毛主席视察橡胶厂》(1978)《荒原情》(1980,中国美术馆收藏)、《孤儿》(1981)、《太行山上》(1984)、《苏俄红军中国支队》(1987)、《徐志摩与泰戈尔》)(1989)、《伟大的使命》(1991,获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铜奖)、《孙中山辛亥归国》(1996,中山纪念馆收藏)、《刘邓中原大捷》(1999)、《近代浙江学者精英群像》(2007)等。

近年来所创作的油画作品侧重于农村风景、风俗题材,着重描绘江南农家生活和清雅宁静的水乡情调。他通过写生不断积累素材,寻找新的表现手法,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的创作风格,使作品完全摆脱了历史画创作中的固有惯性,步入了一个新的空间,在艺术创作的探索上取得了成功。不少作品在日本、欧洲、美国、东南亚和我国港台地区展出并收藏,出版有《杨涤江油画集》、《中国当代油画家—杨涤江》等。

此外,杨涤江在连环画领域也有建树。1987年创作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苦难的历程》(托尔斯泰)、《父与子》(屠格涅夫)、《六号病室》(契诃夫),该套书获第二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1988年创作界童话名著连环画《玛丽·波平斯阿姨》等(英·特拉弗斯),该套书获第三届中国图书奖,并先后在《富春江画报》、《连环画报》、《中国连环画》等刋物发表作品,还参与《中国童话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世界通史》等连环画套书的创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