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苏记】广东广州六榕寺:题改寺名(上)

 真友书屋 2020-12-30

宋元符三年,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贬居在海南儋州的东坡得以获释北归,他渡海之后来到广州,在这里见到了散居各地的子孙。当地的一些官员也予以热情接待,比如广州转运使兼广州知州程怀立、广州通判萧世范等人。

广州原本有一座建于唐代的开元寺,北宋大中祥二年十月,皇帝下诏要求天下各州都要建天庆观,故广州的开元寺改建为天庆观。苏轼来到广州时,就住在此观内。距天庆观不远处有一座净慧寺,某天,程怀立等人在净慧寺设宴为东坡洗尘。

六榕寺山门

净慧寺创建于南朝宋代,原名宝庄严寺。宋开宝三年,赵匡胤派大将潘美、尹崇柯南征,由贺州攻入粤北韶州,次年二月,攻下广州城。宝庄严寺被毁,该寺内原有一座建于梁大同三年的舍利塔也同时被毁。

宋开宝四年,此寺得以修复,改称净慧院,直到绍圣四年,院中的舍利塔才得以复建。该塔内供着贤劫千佛,故又称千佛塔。当时苏轼到净慧寺游览时,正赶上该寺无塔的时段,但他还是很有兴趣地参观了该寺内的各个殿堂。

四大天王与防疫

当时的净慧寺住持是释道琮,这位住持希望东坡能留下墨宝,东坡看到该寺内有六株古榕树长的枝繁叶茂,且榕树间有一小亭还未悬匾,于是他就写下“六榕”二字,道琮将此匾挂在了小亭上。

因为东坡的巨大影响力,后世很多人都来欣赏该匾,人们渐渐把净慧寺叫成了六榕寺。清光绪元年,广东巡抚张兆栋根据东坡的题字,刻制成大匾,将其悬挂在净慧寺门口,于是净慧寺就正式称为六榕寺了。估计东坡也没有料到他给一座小亭所题之匾,最后竟然改为了寺名。

六榕寺花塔

但是,根据六棵榕树来题匾,虽然有景观上的视觉作用,但似乎并无多少内涵,于是关于六榕二字的涵义,就有人做出了其他的解释,比如余庆绵在其主编的《广州六榕寺志》的小注中说:

苏轼何以题书“六榕”二字?编者考证认为:绍圣三年(1096),苏公在惠州,七月,爱妾王朝云辞世,葬西湖樓禅寺之松林中,寺僧为之建塔,曰“大圣塔”,稍后复在塔旁建亭,苏公书榜“六如”,盖取《金刚经》“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之意,于此可观苏公归依我佛之心。其后,苏公更远谪儋州,比及北归、苏公“心似已枯之木”矣!在净慧寺榕荫之下,苏公深感世人受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蒙蔽,眼前六株古榕正好遮隔世间“六尘”之烦恼,于是题书“六榕”二字,与惠州所题“六如”后先辉映,皆具弘扬佛教哲理之深意也。

藏经阁

这种解释方式有了佛语味道,是否确如其言,我未查到佐证材料,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东坡确实为净慧寺题了“六榕”二字。而后六榕沿革成了净慧寺的寺名,故所有来此寺参拜的信众及游客,每入该寺都能目睹东坡所书之匾。

关于东坡题额改寺名之事,历史文献多有记载,比如清代广东文昌县知县沈元沧在其所作《六榕寺》一诗中写道:“萧梁瞥过眼,人代阅千秋。宝物不可见,古碣多难求。(旧有王勃碑久佚,惟存宋林修重建一碑,永嘉禅师《证道歌》石刻今剥蚀。)坡公有遗踪,六榕表炎洲。(苏长公南迁过此,书六榕二大字,因以名寺,额即公书也,六榕已不可考矣。)有形终变减,念之令人愁。”

六榕

沈元沧是康雍间人物,在他那个时代,该寺已经将东坡所书的六榕匾挂在了寺内,寺院已经改称为六榕寺了。对此还有不少的旁证,比如清初大诗人王士禛写过一首名为《登六榕寺浮图》的诗。既然有这样的诗题,说明那时人们已经习惯称其为六榕寺了。王渔洋在该诗中写道:

六榕不可见,地以大苏名

白社无人到,苍苔满院生。

塔穷炎海目,山拥粤王城。

欲假南溟翼,扶摇詄上征。

文保牌

王士禛说他游览该寺时,六棵大榕树已经看不到了,但六榕寺之名却叫得很响亮。这更说明了人们已经习惯于以六榕替代该寺名。

民国六年,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带朋友游览该寺,并且登上了寺内之塔,之后他写了篇《登六榕寺塔记》,他在该记中写道:“寺初名宝庄严,赵宋改名净慧。东坡手书六榕二字,榜之寺门,后人重苏书,遂呼为六榕寺,而寺之旧名,无几有知之者矣。”

介绍牌

朱庆澜说此寺原有正式的名称,但因后世重视东坡所题之匾,故称其为六榕寺,致使此寺的正式名称已少有人知。

民国八年,曾任交通部长的赵藩游览该寺,而后写了篇《六榕寺建东坡精舍记》,该记中首先提到东坡题匾事:“广州六榕寺,故净慧寺也。宋元符三年庚辰十月,苏文忠公被命北归还。广州转运使程怀立邀公会寺中,憩于六榕之下,徜徉竟日,为题六榕二字榜,后遂以为名寺。” 但赵藩同时说:“明洪武初,撤改寺址,建永丰仓,仅留塔院。后虽僧愈坚重建佛庐,而榕树已不可闻矣。”

后院

可见在明初时,寺内的六棵榕树已经不见了,到清末时,该寺住持释铁禅下大力气整顿该寺:“清季主僧铁禅立愿力,从事于振兴,修祖堂,立宝坊,补榕作亭,浚池艺花,祇园聿新。余暇辄往游,因语铁禅,当创立东坡精舍,表苏公遗迹。而新会刘洵初居士惟闻之赞美,独出钜金担其费造,计日而观成。奉公笠屐像,嵌公书《证道歌》残石于壁,四时佳日,士女瞻礼,咸欣欣然韪为胜事。”

释铁禅于寺内修建了祖堂,同时补种了六株榕树,挖深了池塘,使该寺又恢复了当年的辉煌。当赵藩游览该寺时,他跟铁禅说东坡的题匾对于传播此寺的名声起到重大作用,他建议铁禅在院内建造一所东坡精舍,以此来纪念这位先贤。

拜塔

新会人刘洵初是一位居士,他听闻到赵藩的建议后,拿出一笔巨资独自来承担建造东坡精舍的费用。在建造之时,赵藩建议方丈铁禅把藏在寺内的东坡笠屐像描刻在石板上,而后将此石嵌在东坡精舍的墙上,同时墙上还嵌上了东坡所书的《证道歌》残石。

赵藩的建议得到了完美实施,这当然令他很欣慰,他看到建起的东坡精舍十分漂亮,于是题写了这篇记。他在记中感慨说:“磋夫,文忠公以名臣大儒,遭谗远谪,于时小人极之,于其所住寄官舍,供民居,犹被差逐。而孰知身后之向墓崇拜,即空桑一履,鸿雪一痕,凡所经行标榜推重者,有如是者,其亦足以信人世秉彝之公,而坚士大夫特立之节也已。”

每面一拜

赵藩感慨说,东坡乃是一位名臣大儒,因遭谗言而被贬到广东、海南,那些小人仍不罢休,不让东坡能有稳定的居所。但那些小人没有想到的是,几百年过去了,人们对东坡的崇拜之情丝毫没有减弱,即使他随手题的六榕二字,竟然也一直受到后人的追捧,可见士大夫的节行多么的重要。

释铁禅写过一篇《重修六榕寺花塔缘起》,该文详细谈到了该寺的沿革,在提到寺名的变化时,铁禅写道:“光绪元年,广东巡抚张兆栋,记同治修塔事。始称六榕寺佛塔,所以称六榕寺者,以东坡于元符三年游寺,见有古榕六株,留题六榕二字,寺僧镌石,榜诸大门。人遂以六榕寺称之,实非寺名也。”

大雄宝殿内景

铁禅也说到光绪元年,该寺方正式称为六榕寺,虽然他说六榕二字并不是寺名,但也有人将东坡题字镌刻上石而后嵌在大门上。在铁禅看来,这才是将寺名改成六榕的标志性事件。查《六榕寺志》,上载有光绪元年库穆长善所撰《重修六榕寺佛塔记》,该记中亦写了因东坡题名而改为寺名事:“绍圣时,苏文忠公谪戍岭南,侨寓天庆观,沙门道琮丐公题额,公喜其地有六榕古翠浓荫,大书六榕两字与之,悬诸门榜。由是来游者仰玩东坡墨宝,群以六榕呼,而不知寺名之为净慧也。”

戴口罩

自此之后,人们认为东坡题写的是寺名,而非亭名,因为六榕二字就挂在该寺的山门上。比如光绪年间雷州海康人李晋熙所写《六榕寺怀苏文忠公》一诗,该诗的前半段为:

我来六榕寺,不见六榕树。

树昔影青青,坡公此翔步。

传闻游海南,掀髯奋毫素。

题为寺额名,挂在招提路。

塔后情形

有的文献上说民国八年释铁禅看到寺内还有一株榕树,于是他又补种了五株,以补齐东坡所言的六榕。李晋熙游览该寺时,铁禅还未补种五株榕树,但似乎他应该看到留下来的那一株,不知其何以有如此之说。但他想象着东坡游览该寺时的状况,以及题写六榕二字的潇洒,同时他已经看到了六榕二字挂在了此寺的山门之上。

与时俱进

铁禅在光绪二十四年继任六榕寺住持,他为复兴该寺付出了很多心血,在他任住持五年后,两广总督岑春煊曾打算拆掉六榕寺。铁禅闻讯后捐出了十万银元,同时又拿出一些名家字画来贿赂岑的幕僚王广龄等人,得以保全了六榕寺。因为他所捐之钱用作了武备学堂毕业生赴日留学的经费,为此,他获得了光绪皇帝所赐“清修忠悃”的匾额。然我更感念于他在六榕寺内建造东坡精舍,此处成为了后来人们纪念东坡的重要地点。赵一生,王翼奇所编《香书轩秘藏名人书翰》中收有叶楚伧诗笺一页,叶写道:

东坡生日,南社同人集六榕寺,用石禅韵,率呈同社诸子。

放歌昔作铜琶语,生日今招玉局魂。石上姓名犹谪吏,冢中狸鼠渐成村。文人片语能亡国,通鉴千秋苦覆盆。除却逃禅无解法,又留微翳是春痕。

另一侧所见

由诗题可知,在东坡生日时,南社的一些成员前往六榕寺举办祭苏活动,社员纷纷题诗,为东坡招魂,由此而让我想象着东坡精舍内应当收有不少名家纪念东坡的墨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