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琴会】海上名器归来参演,传世名琴汇聚徐汇

 坏人彭 2020-12-30

金牛迎春,吉祥凌云

2021年上海徐汇传世名琴和斫琴艺术展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丰富社区精神生活,拟在梅陇文化馆举办“金牛迎春,吉祥凌云——2021年上海徐汇传世名琴和斫琴艺术展”,为社区居民和广大琴友提供一场大型古琴斫琴艺术展览。

指导单位:

中国乐器协会

支持单位:

中国乐器协会器乐文化专业委员会

北京乐器学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徐汇区凌云街道办事处

中国乐器协会古琴研究会

北京乐器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

承办单位:

徐汇区古琴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梅陇文化馆

徐汇区凌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国琴网

上海奉浦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博古琴堂

杭州"琴在江南"

怀阳堂

江苏雅韵琴筝有限公司

南风古琴艺术有限公司

無弦堂斫琴坊

扬州太古琴坊有限公司

扬州挹琴坊

中昊乐器扬州有限公司

九嶷山房

活动时间:

2020年12月31日12:00——21:00

活动地点:

上海梅陇文化馆一楼展厅、二楼展厅


琴弦保障单位:

上海乐圣乐器有限公司

活动亮点——传世名琴展览演出

此次除了当代斫琴名家制琴外,还借用了藏家珍藏的传世名琴:

(1)宋代苏东坡款琴,此琴为民国时期海上名器

(2)宋代琴“云鹄”,吴景略先生曾用琴;此为珍品

(3)宋代岳飞“仙人友”琴

(4)吴门藏宋代“劲松”琴

(5)明代“尘闲”琴,明代时期哲学家罗汝芳曾用琴

(6)明代无名蕉叶琴,此琴为传世名器

(7)明代崇禎官造琴

(8)清代琴“望海潮”

参展老琴介绍



1、宋代苏东坡款琴



此琴为民国时期海上名器,琴为仲尼式,金徽,栗壳色暗含深红,琴传为北宋斫制,背后书“元祐四年,东坡”。琴为海上今虞琴社老社员邓宝森先生的用琴,琴传给其女著名琴家邓崇英女士。这次拿回上海,是近年来这件琴界重器第一次回到上海并用于大型活动展演。



2,宋代琴云鹄,吴景略先生曾用琴



“云鹄”琴为仲尼式,面板为桐底板为梓,长122.5厘米,有效弦长为113厘米,肩宽19厘米,尾宽13.7厘米。琴面断文斑驳,无抗指拍面之疾,底板龙池上方和左方曾有刻字,不知何时被人凿去,覆以漆灰,再生断文竟又天衣无缝,可见此琴在传承过程中的故事和坎坷。底板断文美丽,细密的牛毛断和流水断相间,犹如新制歙砚水纹,层层叠叠无风而有波。凤藻左侧有“王崑一重修”款,这和故宫飞泉琴、朱晦翁琴腹内的王昆一重修款相似。

琴额底面,曾保留有一块10平方厘米左右的断文,开片较大,断文深刻,为宋代旧漆遗迹,此做法是明代琴师王崑一修琴时的常用手法,龙美术馆藏朱晦翁琴也有这样的保留。裴金宝先生在2018年修复此琴时候防止漆面剥落进行了加固,旧痕迹依稀可见。琴声清雅松透,一二三四先散音如闷雷,泛音透亮,四五六弦6徽以上声如羯鼓,六七弦声如金石,丁承运先生称赞其为琴人难得的佳器。

此琴为吴景略先生建国前客居上海时的用琴,传给了上海今虞琴社资深社员,辗转半个多世纪,由两位琴友递藏,现为丁承运先生演出专用古琴。



3,宋代“仙人友”琴



年代:南宋  (1127–1279)

长 宽  厚:长 122.5 宽(额17,肩20,尾14) 厚4.6公分

漆色断纹:面底皆暗朱漆,因经前人多次重修,故断纹已隐。

琴材配件:桐木面板,螺钿徽,白牛角轸及雁足。岳山、承露、冠角、龙龈等皆紫檀木所制,琴额镶龙纹白玉一片。

琴背铭文:轸池下刻大字隶书琴名“僊人友”三字。

特     点:琴材朽旧,面弧宽扁,按弹音韵洪松–尤以下准为然,重修琴面时见面漆下有旧漆达七、八层之多,足征年代古远。



4,吴门藏宋代“劲松



北宋“劲秋”琴,仲尼式,解放初期由吴兆基先生得于苏州一古董店,由于之前古董店老板不识琴为何物,而做为孩童玩耍之跷跷板,故初得时破损严重,后经吴兆基先生弟子裴金宝多次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发现,在琴背漆下隐有“劲秋”二字。),才使其重复往日之风采,经专家鉴定为北宋年间所制。



5,明代“尘闲



琴为仲尼式,有宋琴气质。琴长为:肩宽:尾宽,琴体标准完美,略扁,面底断文清晰,较为深刻,漆灰较薄,有利于发生。

琴底池上刻隶书“尘闲”二字,龙池边款贴格,池右侧边刻小楷字一行,记此琴曾为晚明哲学贤人罗汝芳所用之琴。

罗汝芳(1515年6月13日-1588年10月21日),字惟德,号近溪。学业者称为近溪先生,江西南城泅石溪(今南城天井源乡罗坊村)人,明中后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先驱。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罗汝芳赴京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授太湖(今安徽太湖)知县,开始从政。

罗汝芳一生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理学思想方面。罗汝芳认为,“大道只在自身”,人的目视、耳听、饮茶、吃饭、早起、夜寐、相对、问答,以至弹子的转动,肌肤的痛感,无一不是这个“道”的作用和表现。只要具备了一个肉体的形躯,就有了做圣人的条件。他主“拟不学为学”,“以不虑为虑”,不学不虑,就可以造就“良知良能”。在他看来,人的良知是永远不会泯灭的,不以修炼而增,也不以不修炼而减,圣愚的差别只在于“觉”与“迷”之间,因而成圣、成贤简直是容易非常。

此琴为罗汝芳藏琴,水儒轩主人曾为此琴赋诗一首:近河抚琴穿近溪,明今哲思传保升,河溪美景自不变,时变尘闲境不迁。

(注:琴在藏家处,暂无照片)



6,明代无名蕉叶琴,裴金宝先生藏



一、蕉叶式

二、裴金宝藏 斫琴者:祝公望

三、明琴

四、通长119,隐间109.6,额宽19.6,肩宽20.6,肩厚5.4,尾宽13.4,尾厚4.3,边厚0.2(蕉叶卷边薄,无仲尼、伏羲式之边墙)

1、介绍:面桐,底梓(双层面板:即二层面板,外层为整块桐木,内层为六角形桐木、梓木贴片)黑漆,面板小流水断,兼有小蛇腹断,底板大蛇腹断。

2、贝徽、轸、足、岳、冠、承露均为红豆木,所有配件均为原物,一雁足足盘为后配。

3、龙池凤沼均为蕉叶形,龙池长20.2,最宽处3.2,最窄处1.9,凤沼长11.4,最宽处2.8,最窄处2.1。

4、上中下三准均为正弧形,琴身裱青花夏布。

5、此琴形态秀逸,蕉叶卷边灵动有致,音色苍古透润,桐木双层面板(内贴六边形百纳片)梓木底。琴腹款识:大明嘉靖丁末秋新安毕古石鉴,龙游海鹤道人祝公望制。

6、历史评价:明·屠隆《遵生八笺》记:祝海鹤之琴,取材斫法,用漆审音,无一不善,更是漆色黑莹,远不可及。其取蕉叶为琴之式,制自祝始



7,明代崇禎官造琴



琴落款:“大明崇禎戊寅年春奉勒製太監臣張允德督造,池中墨字浸以漫漶依樣移刻用示久遠,崇禎戊寅後二百二十七年甲子,東海移民尹定鉉謹識”。

  根據記載這張琴可考的擁有人-尹定鉉(1793-1874),是韓國朝鮮李朝的大儒。  其先祖為朝鮮大學士尹集,1637年(丙子年),清皇太極率兵攻人朝鮮,吳達濟與尹集,洪翼漢力主抵抗到底,堅決反對屈辱議和,朝鮮敗降後,仁祖將三人縛獻清軍,隨後被押送盛京處死.而朝鮮君臣欽敬其義烈,合稱三人為'丙子三學士'。爾後尹氏一族為韓人尊重,世代受祿於朝廷。

  這樣的背景下,貫徹幾輩祖先傳承下來的精神理念,尹定鉉協助吳達濟後代子孫吳慶元父子編篡近代朝鮮最重要的史學書籍《小華外史》以明志,並為其題序,

此著作旨在全面記載朝鮮與明朝的關係史, 在政治文化上將清朝視作'夷狄',並從事尊周思明活動。

  尹定鉉重要著作有《梣溪遺稿》,《淸涼館會吟》等,最後官拜尚書。無論古典散文詩詞到有相當造詣,除此外在考古與金石成就上,尹定鉉發現著名的《高麗新羅真興王出行石碑》(568年),這一年是1852年,也同時尹氏在此琴上落款刻字的前十年。

  如今建於1883年,首爾著名觀光古蹟明洞大教堂,即是尹定鉉的故宅原趾。 

  1885年後的甲午戰爭,馬關條約之下朝鮮獨立,割讓台灣,直到1910年日本入侵占領韓國,此琴在戰爭間搜刮下流落到日本。

  1995年前又自台灣骨董商從日本買回台,由著名斲琴家馬來西亞華僑陳國興(習琴於孫毓芹,書畫學自歐豪年),修復並落款。

琴底落款:此琴由張學渠先生自扶桑購回台,琴底破爛不堪爾由陳君國興剖腹重修,民國七十九年陳國興謹識。

1982年後原主易手,陳國興因此將落款以灰填掉以示尊重,目前隱約可見。

2011年九月,斲琴家鄭德宣(2004年北京首屆斲琴賽銅獎,斲琴受教於陳國興,琴學習自袁中平)受委託再次重修,琴面經長期使用露出木底,故以硃砂混合生漆修製,磨開原底面板的漆過程中見到陳老師的落款,經電話與網路詢問,取得20餘年前照片使知此琴來歷始末。

400餘年此琴自北京宮中到漢城,經戰火流至日本,爾後過台灣到馬來,如今因緣際會又回到台北。



8,清代“望海潮”琴



该琴为变体仲尼式,琴头方俊宽大,起项处为圆弧状,与常规仲尼式略有不同。琴髹黑色大漆,掺入少许朱砂,呈暗红栗壳色。琴面和背部没有断文,有凹凸不平的漆锈生成,侧墙有间隙较大的断纹,未形成高剑锋,不影响演奏,而思思断纹隐约可见,给古琴增添了几分古朴和历史感。
琴体较为宽厚,气象博大,通长 124.8厘米,琴额 19.3厘米,琴肩 20.5厘米,琴尾 15.3厘米,隐间 115.5,是一张体态较大的清代传琴。
琴面板为杉木底板为梓木,声音较为苍古,低音宽厚,高音透亮有力,整体比较匀称,琴体发声共鸣直传琴尾,是专业琴家斫琴才有的发声能力,可以说具备了古琴九德之七八!

(注:琴在藏家处,暂无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