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莫做微信的信差

 阿福根 2020-12-30
原创:黄承林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力地推进着人们生活方式、购物方式、沟通方式、阅读方式的嬗变。

就连我这样笨拙迂腐,因循守旧,至今坚持不淘宝、不网购、尚未开通支付宝的人,也不由自主、身不由己地被“互联网+”进去,开始玩起微信。

曾经有一段时间里,近乎“痴迷”状态。业余时间,原本耐得寂寞孤独的写作,突然间变得骚动起来,不安起来,热闹起来,互动起来。时不时地通过移动互联平台,通过虚拟的空间,频繁地接收、阅读、欣赏、点赞、分享、转发、下载、收藏,以微信方式传递到手机上的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

我自己也时不时原创一些粗浅的文字,自拍一些清晰度不高的图片,甚至涂鸦几张幼稚的画作,通过微信方式,四处显摆,随处张扬,到处转圈,以期被朋友圈点赞,关注,分享等,来满足某种自以为是的自信心、虚荣心、自尊心,寻求某种虚无缥缈的存在感、认同感、成就感。

突然之间,我发现自己被“控在网中央”,成了典型的“微信控”、“手机控”,犹如染上毒瘾、赌瘾,没能戒掉一般,似乎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手机、离不开微信了。从早上一睁眼开始,早上起床、上班路上、出差途中、工作之余,下班回家、晚饭过后、睡觉之前、半夜醒来,甚或如厕时间,都是手机不离手,微信不停转。

要是一天不捣腾几下微信,就好像一天没有吃饭,一夜没睡觉,没抓没捞,无所适从的样子。前几日,更是通过微信朋友圈,算是见证了一把网络拉票的“奇迹”,让我进一步感觉到移动互联功能的强大,甚至“无所不能”。

但是,当我预感到我所参加的网络短诗大赛或将面临尴尬的收场;当我得知一些朋友因微信圈的信息引发出家庭矛盾;当我听说一些朋友因微信圈的信息而上当受骗……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海量般真假难辨、好坏难辨、对错难辨的微信,如潮水般涌来之时,我感到目不暇接,感到有些茫然,有些迷惑,甚至开始质疑和反思。

因为,我豁然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成了一名义务的、充满热情的、乐此不疲的、传递微信的信差。

我更发现我周围的亲戚、同事、朋友、同学、学生,越来越多的人,犹如温水煮青蛙一般,也在不知不觉地步我的后尘,加入到不计酬劳、义务献工的微信的信差行列之中。

诚然,我不否认,在我收到的大量微信里,的的确确有很多微信,内容精彩、图片精美,富有内涵、富有哲理,启迪人生、启发智慧,令人阅读欣赏之后,顿觉受益匪浅,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这样的短信,自己认真阅读之后,有启发,有感悟,有收获,将其转发给朋友圈,自然是传递一种正能量,放大一种正效应,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当我回归到现实的生活、工作、朋友交往时,就会发现虚实之间的很大差异。我渐渐发现微信圈里点赞你、转发你微信的朋友,未必真正就完整地阅读了你的微信、读懂了你的微信、理解了你的微信……之所以点赞,或转发,完全出于一种虚拟网络礼节,甚至就是作为信差的本能习惯。不点赞,不转发,不评论,感觉不好意思,觉得有悖微信发明之初衷。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做起微信的信差,自觉担负起信差的职责。我这样说不是自己虚拟的感受,恰恰是有现实的依据。

就我而言,我首先诚挚地感谢许多朋友对我微信的点赞、转发和评论,这无疑是对我写作的一种弥足珍贵地鼓励和鞭策。但是,我发现有一些朋友,确实没有完全地看我的微信具体内容就点赞和转发。

现实中会有一些朋友热情地对我说:“你最近写了不少微信,我都拜读了,而且转发了”。这听起来很给力,着实让我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当我兴奋而故作谦虚地问:你觉得某篇文章还有哪些不足?我写的哪个事你觉得如何?诸如此类的话时,对方以“蛮好,蛮好”之类的话迅速搪塞过去时,我便知他或许根本就没有仔细看我写的一些文字,之所以说一些“恭维”的话,完全就是顾全我的面子哦!而我却幼稚地“捡个棒槌当个针”。

我更进一步发现,有些朋友不仅仅对我的微信如此。很多人在朋友圈公开转发的微信也是如此。当我当面感谢某位朋友说:你转发给我的某个微信真好,谢谢哦!没想到对方会反问道:“是吗?啥内容?”乖乖!我的亲!您居然自己都没有审阅一下就转发给我了?你真是一个微信的信差啊!

我不能去追问每一个人,是否都做起微信的信差。但我想诘问一下:我们每天收到或转发那么多微信,每一篇都认真阅读、理解、体会、感悟、反思、学习、借鉴、参考了吗?我想,整体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吧!

小小微信,折射出社会百态,人生百态,人间万象。这里良莠不齐、鱼目混珠。这里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好好坏坏,对对错错,交织一起。让你兴奋,也让你颓废。让你欢笑,也让你流泪。我想,每个人的感受、感悟都会有所差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