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囚徒到皇帝,他完成了生命的救赎

 旧时斜阳 2020-12-30

  

  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明英宗朱祁镇都算不上一个好皇帝,作为九五之尊,他信任小人,做过俘虏,吃过败仗,甚至还杀了忠臣于谦。

 这样的人,你说他是明君,估计骂我的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但你说他是个坏人,似乎有点过分,因为没有那个坏人,坏到连自己的敌人都成了他的朋友。

 这就是朱祁镇。

 一个介于坏人与明君之间的独特的大明皇帝。

 公元14271129日,朱祁镇出生。

 作为皇帝的第一个儿子,从出生的那一刻,朱祁镇的人生就写满了两个字——凶险。

 谁都知道作为皇帝的第一个儿子意味着什么,无论他愿意还是不愿意,他的出生都伴随着危险。

 看似平静的后宫,每时每刻都可能掀起波涛汹涌的巨浪。

 浪花足以淹没小小的朱祁镇。

 想要活下来,必须有将前浪拍死在沙滩的手段。

 历史没有告诉我们,在那座充满危险的皇宫里,朱祁镇是如何躲过一拨又一拨的海浪。

 我们也看不到这个被凶险包围的孩子用过什么手段,如何的早慧。

 唯一知道的是,他安全的活了下来(出生四个月被册立为皇太子,其母孙贵妃为皇后。)

 这样的日子一直到九岁才结束。

 那一年,做了十年皇帝的明宣宗驾崩,还没学会做皇帝的朱祁镇被推上了龙椅。

 十岁的孩子做个孩子王,还勉强凑合,做天下之主,似乎有点儿戏。

 朱祁镇也明白,自己还没有管理这个强大国家的能力,他需要的是学习。

 幸运的是,经过永乐,洪熙,宣德三朝积累,大明国力逐渐强盛,老爹生前留下的三位老师都是一等一的治国能手。

 还有一位奶奶级别的女诸葛坐镇指挥,给了他无比的信任。

 如果说,前十年他是懵懵懂懂,是天之骄子,唯一的乐趣是活下去,唯一的爱好是如何活得开心,那么在后面的十年里,他仅有的生活是看着三位老师和老奶奶如何治理这个国家。

 这个庞大的国家,在他们的手里如何走向了繁荣。

 应该说老天爷对他是眷顾的,给了他想要的一切,也给了能帮他的一切。

 如果历史就这么一直走下去,没有后来的那么多事。

 我相信,在历史上,他这个皇帝的地位绝对不亚于自己的老爹,明君二字是妥妥的贴在他的脸上,远没有后来的说不完的争议。

 但历史最大的毛病是没有如果。

 一切的一切的恶果都来自一场战争。

准确的说来自一个叫王振的太监大力的怂恿

曾经的少年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变成了一个热血青年,颇有一股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

 朱家骨子里冒险家的血液告诉他,该做点什么证明自己。

 于是,他信了太监王振的话,用一场战事,用一次胜利来证明自己。

 他将目光看向了北方。

曾经的曾经,他的祖先明成祖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驱逐和防备的,无外乎漠北的蒙古,毫无疑问这个曾经辉煌的民族是朱家一等一的敌人。

 消灭了他们等于证明了自己。

 在二十三岁的朱祁镇看来,大明朝国势鼎盛,区区蛮夷,怕他不成?

 !

 不打怎么能体现我做皇帝的价值,不打,怎么能证明我是明君,不打又怎么

能超越先祖呢?

 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他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并让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这下没人再敢反对。

志得意满的朱祁镇领着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了。

 后面的结果,笔者实在不想多说,在各种势力都碾压对手的情况下,我们的朱祁镇就稀里糊涂的北狩了。

 据历史记载,得知自己被俘虏了,朱祁镇倒是没有慌张的四处乱跑,他很有风度地坐了下来,等待着决定自己命运时刻的来临。

 这个正确的决定,让他得以在敌人的刀口下活下来。

 不过身份从皇帝成为了俘虏。

 这段没有尊严,随时都有可能被杀的日子,朱祁镇过了将近一年,这一年里他身陷敌营,没有人可以信任,没有人可以依靠,一切都靠自己。

 从皇帝到俘虏,巨大的落差,很少有人能承受如此大的转变。

 但朱祁镇却坚持了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公元1450年,瓦剌无法从朱祁镇身上得到好处,又多次被明军打败,于是派人南下求和,决意放朱祁镇返回大明。

得益于群臣的坚持,在瓦剌接受了几年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朱祁镇以俘虏的身份重新回到了故乡。

本以为等待自己的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好日子,却不想依旧是一间牢房。

返回的朱祁镇从俘虏变成了囚徒。

地点从漠北转到了北京城。

看守从敌人变成了自己的亲弟弟。

对此,他淡淡一笑,成王败寇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即便是自己的亲弟弟又能如何呢?

败了就得忍受苦果。

囚徒就囚徒吧?只要能活着怎样都好!

披着囚徒的身份,他蹲了整整7年的监狱。在这7年里,他目睹了自己的儿子被废去太子之位,目睹了朝臣们对自己的狠心决绝。他本以为此生必是老死牢房。

但老天爷又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

公元1457年的元宵节,他成功从弟弟手中夺回了本就属于他的一切——皇位。

武清侯石亨等率家兵1000多人潜入长安门,由曹吉祥作内应,砸开宫门闯入南

宫,迎接他复辟,史称夺门之变,也称南宫复辟

从皇帝到俘虏,从俘虏到囚徒,从囚徒到皇帝,兜兜转转了八年,他还是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一刻,他猛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缓许久才说了句——我依旧要证明,

我是个好皇帝。

 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他狠下心杀了保卫京师的大功臣于谦,以及王文、范广等一批文臣武将。

 这是他一生中犯下了第二次错误,但他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

 不杀,不足以名正言顺。

 除了这件最不可原谅的错误,他基本上做到了自己的誓言。

 政务上,他做到了选贤任能,提拔重用了李贤、翱等一大批能臣,恢复国家生产。(早晨拜天、拜祖毕,视朝。既罢,进膳后阅奏章。易决者,即批出,有可议,送先生处参决。)

 面对错误,他敢于承认,并且带头做出表率。

 释放了从永乐朝就开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幼子朱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

 对待内乱,他应对有度,尽显英主风采。

 曾经为他荒唐举措买单的大明,经过他的救赎似乎又开始一点一点的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看着慢慢走向正规的大明,他释然了。

 我还是做到了我该做的一切,不,还有一件!

 公元(1464)年的正月,做了八年皇帝的朱祁镇病倒了。

 躺在了病床上的朱祁镇召见了他的儿子,用最后的声音喊出了足够光辉他一生的声音传旨……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歛时湏沐浴洁净,棺内装用袍服系腰绦环,皇后同东宫自选带皮鞓者易以绦鞓,衣服不湏多,纵多亦无用,择好地建陵寝,皇后他日寿终,宜合葬。惠妃亦须迁来,以后诸妃次第祔葬,此言俱要遵行,毋违。”——《明史》

 朱元璋去世,殉葬了46位嫔妃;明成祖朱棣驾崩,殉葬了30多人(还不包括朝鲜进贡的低级嫔妾);明仁宗朱高炽驾崩字面记录殉葬了5人;明宣宗宣德帝死后殉葬8妃,他们的生平建立了让人羡慕的丰功伟绩不假,但丰功伟绩的背后,何尝不是数不清寡妇和幼子的眼泪呢?

 朱祁镇病逝前下达了最后一道圣旨,取消了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单凭这一点,就不足以列入坏人的行当。

 对此《明史》评价的还算公正: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后八年又当皇帝,富有传奇的三十七

年的人生,这个不算好人的大明皇帝,却用人生最后的光辉,完成了从囚徒到皇帝的自我救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