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期审美辅导班|结课展:城里城外

 吞像摄影 2020-12-30


本篇编辑:鹳鸟踟蹰

图片:@张霞、李兵

点评:王霄

资料来源:摄影师供稿

导师点评

国社会长期以来城市与乡村以二元化的方式发展。都市的现代化进程与农村的原生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最近几年城市与乡村的互动交流在某些层面上使原本的情况有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城市经济的发达让城市人群对自然、乡土有了回归的渴望,对现代化给人与环境带来的异化产生了反思。其次,乡村经济在之前本地务农与外出务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为城市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旅游产业。在这样的局面下,城市继续着高速发展,人与环境变得持续紧张。而乡村在努力维持原貌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外来的游客,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本次汇报展所展示张霞拍摄的《城市方格》与李兵拍摄的《王金庄掠影》正是用照片呼应了我上文的阐述。在张霞的作品中,城市的发展让无数的高楼拔地而起,但我们走进大厦的同时也远离了土地,被“囚禁”在建筑同质化的方格之中。而李兵以游客的身份介入拍摄地点,在极具本地特色的王金庄感受着朴素的风情与外来游客涌入所导致的乡村的迎合。

在看照片之前,我也要再说说这两组照片所存在的问题。《城市方格》虽然视觉感受抽象、形式感统一,但也能够明显看出受到德国摄影师迈克尔·沃夫《建筑密度》的影响。《王金庄掠影》的问题在于拍摄的还是不够深入、主题不明确,对于乡村开展旅游所带来的变化,所产生的矛盾或效益并没能通过作品有所揭示。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作品



《城市方格》张霞/


自  序

在阳光晴好的日子里:行走在城市繁华街区,抬头可见写字楼的玻璃幕墙上映射着对面楼群的斑斓光影;开车在市区的高架桥和马路上,两边钢筋水泥高层住宅楼鳞次栉比;漫步在新开发的居民小区,你会被周边的高楼所包围只能看见一块天。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一、二线城市发展也步入了快速道,商业大厦争先恐后冲破城市的天际线,居民住宅楼一片片拔地而起,高楼大厦越来越多、越“长”越高,已成为城市的一道道风景线。

虽然现在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工作、生活和居住条件改善了,但有时还是很怀念小时候能敞开家门的四合院、邻里相识的单位多层宿舍楼,更向往老家的田园、平房。














张霞
摄影师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金融摄影协会会员、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摄影家协会会员、新浪安徽签约摄影师。

《王金庄掠影》李兵/摄


自  序

今年10月,我和几个影友来到河北涉县的王金庄,深为王金庄独特的地域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吸引和震撼。我在作了简短的思考后,确定把当地独特的建筑和村民生活作为题材来拍摄。

我在王金庄拍摄了几百张,最后选了部分照片来表现此地独特、古老、优美的石头建筑和村民和睦淳朴的生活。希望通过这组照片让山外的人知道,在太行山深处竟然还有这么一个建在石头上的古朴的村落。



















李兵
摄影师

1959出生,2015年开始进行摄影相关创作,现为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2015年至今,有多幅摄影作品参展获奖,喜欢人像和记实拍摄。

💐

特别提示

王霄老师第2期《摄影审美意识提升辅导班》已经圆满结束,想参加第3期辅导班的朋友可以联系吞像管理员预约登记。

POEMS FOR YOU

为张霞、李兵的摄影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