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谷《唐朝背影》 六 公元 699 年,75 岁的武则天

 黄堡书院 2020-12-30

01

公元 699 年,75 岁的武则天“虑身后太子与诸武不相容”,将李武两大家族和满朝文武召集到明堂,举行神圣而庄严的仪式,命皇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梁王武攸暨、定王武攸宁等人立誓文,向天地神灵保证李武之间和睦相处,永结为好,并告天地于明堂,铭之铁券,藏于史馆。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还是在这座明堂,19 岁的懿德太子李重润、17 岁的永泰公主李仙蕙和 21 岁的魏王武延基 3 位青年在大堂下等候处罚。

武则天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下旨:杀!

在陕西乾县的乾陵东南隅,分布着 2 位太子、3 位王子、4 位公主、8 位大臣共 17 座陪葬墓,这些墓按照主人生前的地位高低,由远及近地排列开来。

其中就有生前深受武则天宠爱的皇太孙懿德太子李重润的墓。

1971 年 7 月至 1972 年 5 月,考古人员对这座墓进行了发掘。大墓地表有双层封土,呈覆斗形,南北长 56.7 米,东西宽 55 米,高 17.92 米。整个陵园南北长 256.6 米,东西宽 214.5 米,陵园四角有夯土堆各一。南面有土阙 1 对,阙南有石狮 1 对,石人 2 对,1 对只残留底座。石华表 1 对,已残,倒塌后埋入土中,周围设围墙。地下由斜坡墓道、6 个过洞、7 个天井、4 对小龛、前后甬道和方形前后砖室组成,全长100.8 米。

葬具置于后室,为庑殿式石椁,外壁雕饰头戴凤冠的女官线刻图,墓壁满绘壁画,保留约 40 幅。墓道两壁以楼阙城墙为背景绘太子出行仪仗,过洞绘驯豹、架鹰、宫女、内侍等。第一、二天井绘列戟,为天子之制。甬道及墓室壁面绘持物宫女、伎乐等宫廷生活画面,墓顶绘天象。

虽然大墓已遭盗掘,但仍出土文物 1000 余件。有太子哀册、俑、三彩器和鎏金铜马饰等。1971 年,考古工作者发掘懿德太子墓时,在墓室石椁内发现一男一女两副残缺不全的人骨架,其中有男左肱骨、左右股骨、骨盆和女左右肱骨、左右桡骨。经鉴定,在男骨盆上有一条明显的骨骺线,断定其年龄不超过 20 岁,与文献记载懿德太子卒年仅 19 岁,和以裴粹亡女配冥婚合葬均相符合。

懿德太子生前未曾婚配,死后实行阴间结婚,即冥婚。

冥婚早在西周时代就已产生,是我国古代一种颇为特殊的婚姻形式,又叫“鬼婚”或“嫁殇”,就是把已死的男女结成婚姻关系并合葬在一起,是一种原始的鬼魂崇拜,在周代被看作是“乱人伦”的行为而以礼禁之。实际上这种风俗后来并未得到禁止,反被历代统治者所利用,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与韦氏之长子,生于公元 682 年,取名李重照,出生后不久即被立为皇太孙。公元 684 年,两岁的皇太孙被废为庶人,随被废除太子身份的父亲中宗流离于均州、房州等地。因避武后“曌”讳,时年 8 岁的懿德太子李重照改名李重润。16岁时因其父中宗复为太子而被封为邵王。公元 701 年,19 岁的李重润被祖母武则天下旨所杀。

站在懿德太子墓顶上,可以看到临近乾陵的另外一座陵墓——他的妹妹永泰公主、魏王武延基夫妇合葬墓。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

永泰公主李仙蕙,生于 684 年,唐中宗李显第七女,母为韦皇后,初封永泰郡主。15 岁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之子魏王武延基。公元 701 年,17 岁时,她与21 岁的丈夫武延基,还有 19 岁的哥哥李重润,被祖母武则天下旨所杀。

千年之后,我们仍能够想象得到,作为祖母的武则天和作为父亲的李显,在失去亲生骨肉时那黯淡哀伤的心情。

3位青年究竟做了什么?他们是怎样命丧黄泉的?

02

公元 655 年,极受唐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高宗正式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自此,皇家内宫大权集于武氏之手,从那一年起,李武两大家族的权力之争从未停息过,李氏皇室后裔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公元 660 年,高宗李治因患风眩,目不能视,遂下诏委托武后协理政事。自此,武则天从参政步入执政。武则天人虽在幕后,却掌控了朝廷实权。公元 674 年,武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当时,高宗想禅位于长子李弘。史料记载,李弘是得肺结核猝死的,但有不少人认为李弘是被武则天下药毒死的。

李弘死后,李贤继立。李贤,唐高宗第六子,武则天次子,高宗子女中比较有才华的一个,容止端庄,上元二年(675)立为皇太子。

李贤处理政务颇为精干,被高宗委以监国之任。李贤召集大儒张大安等注《后汉书》,书中追溯到汉高祖刘邦死后,其妻吕后大量起用吕氏族人,排挤朝廷大臣,篡夺汉室刘姓天下的史实。武则天认为这是在含沙射影地将她比作吕后,于是忌恨在心。为了保护自己,李贤不得已在他居住的东宫马坊里暗藏武器,以防不测。

武则天发现后便以私藏武器、图谋不轨为由,将李贤废为庶人,流放到巴州(今四川巴中)。武后废李贤为庶人后,立三子李显为太子。公元 684 年,李贤在巴州神秘地死去,年仅 31 岁。李贤之死,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是武则天怕李贤东山再起而派人害死的。

公元 683 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武后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

1 年后,武则天便废掉中宗,将其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即睿宗。李显、李旦都是平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则天。

公元 690 年,武则天建立武周后,武氏子侄封王,10 余年间,武氏势力一路飙升,一度凌驾于李唐皇室之上,荣贵之极。李显、李旦等李唐旧皇室权势衰退,而以武则天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周新皇室势力崛起,对武周初期政权的稳定与巩固,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随着武则天年事渐高,两大势力的争斗也影响着武周政权的走向,特别是立嗣问题,武则天一度犹豫不决。传位不仅仅是权力归属,还关系到武则天身后的归宿。这让她一时拿不定主意。

据《资治通鉴》二○四卷记载,宰相李昭德向武则天进言说:唐高宗李治,是陛下的丈夫;皇嗣,即李旦,是陛下的儿子。陛下自己拥有天下,应当传给子孙作为万代家业,怎么能用侄子为继承人呢?自古以来,没有听说侄子坐天子而为姑母立庙的!况且陛下受天皇临终托付,如果将天下交给武承嗣,则天皇就无人祭祀了。

武则天犹疑之下,同意了这种判断。

公元 698 年,武则天卧病不起,李旦请求母亲让位于哥哥中宗。随后,李显从房陵被召还,九月,立为皇太子。立嗣之争以李显复太子位、武承嗣郁郁而终暂告一段落。

处心积虑地修好李武关系,反映了武则天在政权交接问题上的忧虑和担心。这一系列的举措能否奏效,能否达到预想的目的,其实她自己也心中无底。李武关系是武则天的心病。

洛阳紫微宫的明堂,于公元 688 年建成,号称“万象神宫”。万象神宫高 90 余米,富丽堂皇,成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举行祭天地的仪式,同时迎接各地使节。明堂是帝国国运的象征,见证了大唐帝国的盛衰沉浮、荣辱变迁,同时也见证了李武两大贵族集团的斗争。

“明堂盟誓”不久,武则天又亲自撰写了《升仙太子庙碑》等,褒颂先贤不贪权位的高德,暗示李氏与武氏要学先贤的高德,不因贪权势而互相争斗不息。

这次明堂盟誓的内容虽无文献记载,却有对违约的诅咒和惩罚条例:“有贰其德,兴兵动众,明神鉴之,百殃是降,子孙不育,社稷无守,世世勿敢犯。”对违约的处罚和诅咒十分严厉。

武则天将新都郡主嫁与嗣陈王武延晖,永泰郡主嫁与武承嗣之子武延基。之后,安乐公主也嫁与武三思之子武崇训。武则天希望通过进一步加强李武两族的联姻,实现政权的平稳交接。

明堂盟誓后,武则天觉得解决了李武相争的问题,没有什么棘手的问题了,她志得意满,写下了这样的诗作: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03

当时,76 岁的武则天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暮年,老病缠身的她居住在长生院,长时间不能上朝,宰相们都不能进去拜见,她对朝政的控制力自然也逐渐下降。

然而,武则天并没有真正放弃权力,在她居住的深宫里,有一对年轻兄弟不离左右,日夜侍候。这对兄弟一个叫张昌宗,一个叫张易之。她将一些政事委托给二张兄弟,逐渐地,二张插手朝政,陷害宰相,跟大臣结怨,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

时为邵王的李重润和妹妹李仙蕙,以及妹夫武延基一起议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入宫受宠。张氏兄弟得知后,将此事告知武则天。武则天听后大怒,认为他们违背了明堂誓约,又伤李武和气,简直不成体统,令皇太子李显予以重罚。满朝文武都无法为其开脱或求情。

李显怕动摇自己的地位,遂大义灭亲,下令将儿子、女儿和女婿处死。

武则天为弥合李武间怨隙,采取了联姻、盟誓等一系列措施,可谓处心积虑。作为李武两家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他们之间的纷争直接触犯了盟誓约定,这是武则天最不愿看到和不能容忍的,必须毫不留情地予以惩罚,以儆效尤。

虽说这一事件是 3 位天皇贵胄因冒犯了李武之争这个大忌而命丧黄泉,但其直接起因却是张氏兄弟。那么,张氏兄弟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又是如何来到武则天身边的呢?

公元 697 年,73 岁的武则天年事已高,体弱多病,长时间不能上朝。太平公主推荐了一个叫张昌宗的男子入宫,侍奉母亲武则天。

张昌宗,今河北安国人,行六,人称六郎,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词,武则天见后大喜。从此,张昌宗衣着华丽,修饰打扮,出入宫廷,极力讨武则天怜爱。

入宫不久,张昌宗又向武则天推荐自己的哥哥张易之,称其才干超过自己,善于炼制药物。武则天听后立即召见,兄弟二人双双得宠。

武则天很羡慕传说中的周灵王太子姬晋,即王子乔。传说他擅吹笙作凤鸣,后随浮丘公登仙而去,成仙后还乘白鹤现于缑山。

武则天侄儿武三思想讨其欢心,就对她说:“我以为六郎之美,已非凡世所能有,他一定是王子乔转世。”武则天很喜欢这个说法,就下令建造鹤麾并制木鹤,将张昌宗打扮成她心目中的王子乔模样,果然仿若神仙中人,武则天欣喜若狂。

公元 699 年,武则天有意使自己的特权制度化,她设置了一个颇似女皇“后宫”的名叫“控鹤府”的机构,由张易之做府监。武则天对外宣称设置控鹤府是为了储备诏令撰写者和文学作品创作人才。

为了推行三教并举政策,武则天令张昌宗、李峤、徐彦伯、张说等人修撰《三教珠英》,全书 1300 卷,目录13卷,是在《御览》及《文思博要》诸书基础上,加佛、道二教以及亲属姓名、方城等部构成的。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还任命张昌宗为云麾将军,行使左千牛中郎将职务,任命张易之为司卫少卿,并赐给二张住宅、绢帛以及大量的男仆女婢、骆驼、牛马供他们使用。后来又提升张昌宗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给防阁官员担任警卫,和朝臣们一样每月初一、十五朝见武则天。甚至追认二张的父亲张希臧为襄州刺史,将其母亲韦氏、臧氏一起封为太夫人。公元 700 年,武则天又将控鹤府改为奉宸府,由张易之任奉宸令。

有学者研究,不管是控鹤府还是奉宸府,其设置都前代绝无,纯系武则天集聚男宠,以娱晚年的宫制之一。府内的官员,除了向女皇提供“男性温存”之外,另一重要职能是曲宴供奉,“每因宴集,则令嘲戏公卿以为笑乐”。内殿设宴,由张氏兄弟和诸武侍坐,陪女皇玩乐。

很快,它就成为一个制造闹宴、赌博、酗酒、反常勾当和荒诞行径的丑闻之地,也成为以后几个世纪富有想象力的小说家取得素材的“富矿”。

皇太子李显、相王李旦请求封张昌宗为王,武则天不同意,改任他为春官侍郎,封张昌宗为邺国公,张易之为恒国公,各获收纳 300 户租税的实封。

得到武则天宠爱的张氏兄弟,使李武两家的皇族们都抢着上门讨好巴结,亲自替张氏兄弟牵马递鞭,称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张昌宗、张易之一时权势熏天。

作为李武两家新生代的代表人物,李重润、李仙蕙以及武延基,看到张昌宗、张易之如此受宠和嚣张,私下议论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年少未经世事的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会给他们带来杀身之祸。

《廿二史札记》卷十八《新书改旧书文义处》记载:中宗子重润与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武延基,窃议张易之兄弟出入宫禁,后怒,杖杀之。

《旧唐书·武延基传》云:与重润等窃议,皆得罪,缢死。《新唐书》《旧唐书》两传分别记载为“杖”与“缢”,稍有出入。《旧唐书·张易之传》则云:重润等窃议二张,后付太子自鞫问,太子并缢杀之。《旧唐书·武延基传》又云:武后咸令自杀。是二传一以为中宗所缢死,一以为后令自杀,又不符合。盖中宗之杀之,或令自杀,皆迫于武后之威也。新书竟书武后杀之,较为直截。

这些记载,均将懿德太子等三人被杀的直接原因,归结为私议二张与武后隐私,触怒武则天。

1960 年至 1962 年,考古专家在发掘永泰公主墓时,发现了永泰公主墓志铭,以及一些盆骨碎片。

永泰公主墓志铭写道:“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琼萼凋春,忿双童之秘药。女娥篪曲,乘碧烟而忽去;弄玉箫声,入彩云而不返。呜呼哀哉!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于是有学者根据这一段墓志铭推测,永泰公主是因丈夫死后,忧郁成疾,医治无效而死。

因史料记载与墓志铭不一致,永泰公主死因至今依然是一个谜。

3 位青年冤死后,张氏兄弟更加嚣张,朝廷重臣魏元忠看透二张,公开说:“小人得在君侧。”

二张闻之怀恨在心,诬告魏元忠谋反,武则天判处魏元忠贬职出京。

公元 704 年,二张因贪污、巫蛊之罪被弹劾,4 次入狱,4 次均被武则天特赦。二张在武则天庇护下,气焰嚣张,这是朝臣们不能容忍的,他们担心二张重蹈酷吏滥刑冤狱覆辙。

公元 705 年,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大臣,趁武则天病重发动“神龙革命”,逼武则天退位,扶持中宗李显复位。第二天,武则天被从迎仙宫请出,住到洛阳城西上阳宫。

《太平广记》记载,在这次政变中,张氏兄弟在迎仙院被杀后,其尸体又于天津桥南被公开枭首。另外两个身居高官的兄弟张昌期、张同休也同时被处死。关于二张,有学者解读其为政治爪牙,也有其他说法。但可以断定的是,武则天贪欲过盛,亲手击碎了自己“明堂盟誓”的梦想。

“明堂盟誓”以懿德太子、永泰公主和魏王被杀而告终结,对中宗李显来说不仅是铭心的戒示,也是深重的痛苦。而他继位后,对母亲武氏的势力不但不予以清除,反而重用武三思等,与诸武过从甚密,或许明堂誓文言犹在耳吧。

公元 705 年冬,武则天病逝,唐中宗李显为这一对儿女平反。追封儿子李重润为懿德太子,将其灵柩由洛阳迁到乾陵陪葬,特恩“号墓为陵”。追封女儿永泰郡主李仙蕙为永泰公主,将永泰公主与其丈夫武延基合葬于乾陵东南。永泰公主和她的丈夫,在这里长眠了 1300多年。

3 位青年因“明堂盟誓”而死,李显内心的痛苦难以想象。在安葬他们时,极尽隆重奢华,李显以此方式来发泄深藏内心的愤懑,慰藉死去儿女的冤魂。

永泰公主墓是 1949 年以来所发掘的唐墓中最大的一座。

墓的四周有围墙,围墙南北长 275 米,东西长 220米。墓区总面积为 6050 平方米。墓冢为覆斗形,高 14110米,每边长 56 米。墓道全长 87.5 米,宽 3.9 米,墓室深 16.7 米,墓为斜坡土洞砖室墓,全墓由墓道、5 个过洞、6 个天井、甬道、8 个便房、前后墓室组成,象征着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

墓道两侧有巨大的青龙、白虎和身穿战袍、腰佩贴金宝剑的武士组成的仪仗队。他们排列在阙楼和六戟兵器架前,组成威严的仪仗队。中间为男女各半的侍从。

考古人员发掘时,在第六天井附近发现了一个盗洞。盗洞口有一副骨架,骨架旁边有一把铁斧,四周还散落有金、玉饰品。经推测,应是一伙盗贼为了能分得更多赃物,毫不留情地把仍在洞内的最后一个同伙砍死。据推测,永泰公主墓被盗的时间,大概在五代或宋初。

永泰公主墓虽然被盗,但仍出土了壁画、陶俑、木俑、三彩俑、金器、玉器、铜器等珍贵文物1000余件。特别是三彩俑,造型精致,色彩鲜艳,纹饰奇特,反映了唐代高度发达的陶瓷工艺水平。墓内壁画丰富多彩,墓道、过洞、甬道和墓室顶部都有壁画。

前墓室象征客厅,壁画以华服侍女为主。这些手中拿着各种生活用品的侍女体态丰盈,神态各异,有的似乎在悄声细语,有的似乎在点头赞许,有的则在环顾四周,仿佛正行进在路上,准备去侍奉主人。由于千余年来雨水带着泥沙顺盗洞而下,许多精美的壁画都遭到了破坏。然而,幸存的壁画却依然是唐代绘画的精品。

后墓室停放着永泰公主与其丈夫合葬的庑殿式石椁,中间有门,两边各一名守门侍女。石椁内外均刻有线刻画,姿态生动,线条流畅,刻工熟练,十分精美。石椁内的木棺因长期浸泡在淤泥中,早已腐烂。

后墓室墓顶画有天象图:东边是象征太阳的三足金乌;西边是象征月亮的玉兔;中间是银河,满天星斗,颗颗都有固定的位置。这充分反映了当时天文学的高度发达。

05

唐中宗复位后,他还有一位冤死在远方的亲人遗骨未归,那就是中宗的亲哥哥李贤。

公元 706 年,即武则天死后的第二年,李贤的遗骨被从巴州迁到乾陵陪葬。公元 711 年,唐睿宗追封李贤为章怀太子,重开墓室与妃房氏合葬。

章怀太子墓位于乾陵东南约 3 千米处。其墓的结构与永泰公主墓基本相似,只是小些。墓封土呈覆斗形,底部长、宽各 43 米,顶部长、宽各 11 米,高约 18 米。封土堆南约 50 米尚有残存的一对土阙,高 4.5 米,底部长、宽各 5 米,土阙南面有并列的一对石羊。四周原有围墙,南北长 180 米,东西宽 143 米,西、东、东北 3 面的墙角仍残留于地面,整个墓区占地约 26000平方米。

该墓已遭盗劫,出土文物 600 余件,其中大型文吏、武士俑及驼、马、镇墓兽等制作精美、造型生动,均为唐三彩精品。

墓中壁画 50 多幅,保存基本完好。墓道壁画绘狩猎出行、打马球、客使、仪仗、青龙、白虎等内容,第二过洞绘列戟,甬道及墓室壁面绘男女侍从,墓顶绘天象。其中以墓道中的《马球图》和前室东壁的《观鸟捕蝉图》最有名。

在墓道西壁白虎之后,是长约 9 米的《马球图》,因画面巨大,揭取时将其分割成了 5 块。图中 20 多名骑马者,有手持鞠杖激烈击球者,有驭马快骑奔向赛场者,亦有数十名骑手尾随其后,等候上场,最后绘有5棵古树点缀旷野。画面有起有伏、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和谐的韵律之美。无论是人、马的细部描绘,还是山石古树的粗犷勾勒,都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因场面宏伟,构图绝妙,它被定为国宝级壁画。

打马球,兴起于唐代初期,称作击球。一般认为马球源自波斯,后经西域传入中国。当时在皇帝的倡导下,马球运动很快盛行,历经宋、金、元、明,在明末清初才逐渐退出中国的竞技舞台。据《国史补》《资治通鉴》记载,在唐代后期甚至还出现了别具一格的“灯光球场”和“草地球场”。

《观鸟捕蝉图》高 2 米,宽 1.5 米,描绘的是 3 位宫女散步与伫立的情景。画面中的3位宫女,右边一位头梳小圆髻,身穿唐朝流行的半臂衫和曳地长裙,右手轻执金钗,左手托起披帛,正在仰头望着前方盘旋的一只戴胜鸟。她的动作优雅而轻柔,高贵而不失身份,但她的眼神、她的表情、她的体态清楚地表达出此时的心情:羡慕、无奈与期盼。比起戴胜鸟,自己的美要远远胜过它,但戴胜鸟可以翱翔云天,甚至飞出宫禁森严的后宫宅院,自己却无法越出宫墙半步。美丽是可贵的,而自由价更高,空有美丽而无自由,生命的价值在哪里?如何能像小鸟一样飞出宫墙?她望着就要飞去的戴胜鸟,内心深处在羡慕,在无奈,在企盼。

《观鸟捕蝉图》

从开国皇帝李渊的献陵开始,唐代援引汉代的制度,臣子死后在帝王陵园陪葬。唐太宗时,为了笼络人心、巩固政权,表示君臣“义同舟楫”,使这一陪葬制度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在乾陵,有 17 座陪葬墓,目前发掘了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 5 座。数量众多的陪葬墓,体现了帝王对皇室人员和文武大臣的一种特殊待遇和恩宠。

为了江山社稷,身为君主的武则天,抛弃个人的儿女情长,亲手结束了两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孙女的和一个侄孙的生命。她承受着一个正常女人不能承受的痛苦,也承受着整个大唐无法承载的悲哀。所谓明堂盟誓,不过是演绎了一出啼笑皆非的游戏罢了。

而武则天付出的伤痛,换来的是大唐的盛世。

摘选自作家和谷文史散文新著《唐朝背影》西安出版社

 

相关阅读:

和谷《唐朝背影》 一  在咸阳城西北125公里外的田地里

和谷《唐朝背影》 二  9个月取得天下,3 个月统一全国

和谷《唐朝背影》 三   关中平原北部,有一道横亘东西的山脉

和谷《唐朝背影》 四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和谷《唐朝背影》 五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叫武则天的女人

附:购书信息





 和 谷

和谷,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生,陕西铜川黄堡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长安》《特区法制》《百年陕西文艺经典》主编,陕西省文联副巡视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顾问。
   《市长张铁民》《无忧树》等多部作品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报告文学奖、新时期散文奖和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著有《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长篇小说《还乡》《谷雨》等60多部。舞剧《白鹿原》《长恨歌》《孟姜女》编剧。作品收入教材和北京高考试卷,翻译为英文、法文。
   从事文学创作之外,兼事书法绘画,画作《东原》《闺怨》《种豆南山》《北地》等入选《中国作家书画集》等多种书刊展览。曾获陕西省直机关书画奖项和陕西中青年书画家称号。
   黄堡书院设有和谷文学(艺术)馆。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五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