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胖:脱口秀的本质是冒犯吗?

 靠你了谭胖 2020-12-31

“脱口秀”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文艺表现形式。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够犀利;

二、善于自嘲自黑;

三、有态度。

这种西方泊来的语言类艺术在中国发展快二十年了吧?依我看,目前越来越成熟。


很多人觉得有些脱口秀表演者说的问题是以偏概全,其实不然。

脱口秀里的段子很多是通过以偏概全来营造笑点的。比如杨蒙恩吐槽甲方,他不需要说“有些甲方”,大家不会去说他以偏概全,甚至很多甲方自己都会会心一笑。这佐证了我想说的一个观点:

脱口秀的精髓是共鸣,而不是取悦。

什么意思呢?

段子好笑是因为很多人感同身受了,而不是因为我身为某个团体的一员,我要为这个段子摇旗呐喊。

脱口秀植根在西方的舞台背景是——大家都需要“政治正确”,但有些话又想要说出来,那就必须有一种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通俗点说:生活压力大,大家动不动就冒火,但都是成年人了,有些话又不能直说,所以才有了“脱口秀”,换一种方式来说。


没想到换了一种方式以后还是被人揪住了。

说明出现矛盾的情况是因为:支持你观点的人未必看脱口秀,他们只是把你的话当真了。而另一部分人也不关心脱口秀的本质是什么,也拿你的话当真了。

那剩下的,自然就是“你有问题”了。

因为在中国社会,正常开玩笑都是针对优势群体的,但是对于弱势群体就要慎重。比如现在的喜剧几乎已经没有用残疾人做笑点。

而在男女关系方面,没有哪一方是绝对优势的,并且在网络的某些地方针锋相对。很多人都是想用个体事件来证明这是普遍现象,从而获取自身利益。这个对错现在不好说,毕竟人太多了,什么人都有。

在这种情况不明的时候,去开玩笑,就要承担风险。

比如邻居两口子吵架,你不劝和,反而帮着一方把另外一方一顿骂,怕是看热闹不怕事大。等事情过去之后,总会有人找后账。


以前某著名相声演员就曾在台上半开玩笑地说:“我现在说的可都是电视台不让播的啊,提前说好了,免得台下有人会拿着小本本记下来然后反映到有关部门去……”

还有,正常的脱口秀是看个乐,有些脱口秀演员获得了极高的热度,这也是她自认为大众都理解的根本。可事实是,我们不能认为别人都是笨的。但有时候有些人他们的不聪明也很令人意外。

社会上,很多人心里压着一股火。不,错了,不是一股,是很多。

所以,无论是丁真还是杨笠,不过是分别从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形式,给了很多人一个发火的由头。

丁真现象,被一些人理解为是对知识青年的无差别攻击。其实一开始我是很不理解的,有知识的人,为什么要对小学肄业的人意外走红而感到愤怒,不应该投之以关爱祝福的目光吗:“小伙子,你看,没文化也不意味着人生毫无希望,人人都有机会”。


后来我开始读那些愤怒的文字,慢慢理解到,原来这些感受被冒犯的知识青年是觉得价值观失衡:“小学肄业都能发达,我读这么多书却毫无希望”。

所以,问题的根源,是前途的稀缺。假如你在某个资源点上感觉不到什么竞争压力,你更不会介意个别人以远低于你的成本获取这种资源。

杨笠现象,被很多人理解为是对男性的无差别攻击。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我做了一点调查,这里面还真是有人群分层。我不想展开这个讨论。


我基本上不认为自己是杨笠的攻击对象。倒不是说有什么优越感。而是因为,我曾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角度研究过女性主义和平权运动,假如任何一个自诩的女权主义者坐在我面前,想跟我辩论,我一点不怯场。

但我深知,任何辩论都不解决现在男性和女性面临的现实问题。蛋糕不再涨大的日子里,任何说理都是苍白的。

说者有心,听者也有心。

能笑着听完,就是无伤大雅的事情。

要是你急了我也急了,就不好玩了。

最后说回脱口秀的创作本身,脱口秀为了演出效果开玩笑无可厚非,但也应该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冒犯,就如传统相声,损人的哏很多,但一般都是特指某一个对象。

脱口秀是个新生事物,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衷心希望有一天脱口秀能够成为继相声和哲学之后的第三大语言艺术。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