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好”与“害怕被抛弃”

 老友手札 2020-12-31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老师,我想问一下,如何才能够让别人接纳我呢,感觉我的室友都不怎么喜欢跟我在一起。”

“嗯,那平时你们有闹过矛盾吗、生活中有没有一些日常的互动呢。”

“我们同学一年了,平时没有闹过什么矛盾,而且只要我出去买东西,就肯定给她们带零食,寝室里的事情也大都是我在做,可不知道为什么,她们始终都只是呆在各自的小圈子里,并不肯跟我一起。平时交流也有,但不是很多,而且有时候我主动说话,她们也不理我。”

“我想这样的状况一定让你特别委屈。那么,接下来你是希望继续努力,然后最终被接纳,还是有其他考虑呢?”

如果处于这种状态的是我们自己,那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样的考虑和选择呢?

我先说我自己。

在遇到这样的状况,并且确实已经做过一些努力,但还是没能被接纳的时候,我并不会因为没有被接纳,而停止像之前一样对待她们,不过会在程度上有所降低;

我也不会执着于追求“被她们接纳”这个结果,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对方如果不选择我,那我也正好可以利用这样的“自由”,把时间都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而如果慢慢的我们的关系融洽起来了,那我也不会抗拒这样的转变。

“但是毕竟是室友,这一呆要好几年呢,保持着这种‘尴尬’的状态,天天热脸贴冷屁股,真的不难受吗?”

在记忆中已经有很多朋友问过类似的问题了,而其中多数最终选择的方向是“我希望能够收获一些方法,做了之后就能融入进去”。

当然,这个选择没有什么奇怪的,即便是多数人会这样选,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可是,他们做这个选择的原因,我觉得十分有趣。而其中就包括了刚刚提到的“毕竟是室友”与“不想太尴尬”。

可能会有朋友想了,这理由不是很正常吗,有什么奇怪的。

理由确实也并不奇怪,但是你有没有觉得,这理由里多少包含了一些“被迫”的味道。

“毕竟是室友,所以就肯定得搞好关系,不能尴尬”、“不想太尴尬,尴尬让我不舒服,所以还是搞好关系比较好”。

我把这两句话稍微完整了一下,你有没有体会到那种“被迫”的味道呢?

在这些朋友身上多少都一些“这样的状况我不喜欢、让我很难受,所以我需要改变它”这样的含义,而包括在之前的努力中,他们所做的诸如买零食、帮室友打饭、打扫寝室卫生等努力,其实也是在努力拉近关系、希望能被接纳。

可这时候“不被接纳很难受、很尴尬”与这样的努力结合起来,反而给了我们另外的提示,那就是,这些如此努力的朋友,可能平时并不是一位勤快、友善、积极的人,但为了能够尽快融入,或者说尽快摆脱尴尬、尽快走出尴尬带来的难受,所以才让自己展现出了与此前不同的一面。

这是不是有点像“因为表白没有成功,而加倍努力”的那些朋友呢?

不仅有点像,他们在努力后,也出现了与“表白被拒”后一样的难受、一样的失落、一样的委屈、一样的焦虑,可最终也一样的,为了让内心中那个“能融入进去”、“能真的在一起”这个目标实现,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边自己尝着苦果、一边强颜欢笑的继续努力,甚至比之前更加努力。

而所谓的“更加”,其实就是在努力中加入卑微与讨好。

这让我想起来曾经做销售工作时发生的一些事情。

那时候跟前辈一起去拜访客户,按照往常的礼节呢,我们去了也算是客人,但到了对方的办公室,并不是对方招待我们,而是前辈主动给对方斟茶倒水,那时候只顾感叹“生活不易”,现在才理解里面有多少辛酸。

当然,协助我理解的,并不是随后我也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而是那些“想要融入进去”的朋友,陈述的不仅孤单、无助,还一次次的自己降低自己的底线、一次次的去讨好,让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心路历程。

“这个世界没有谁离不开谁,为什么要如此卑微、如此讨好他人呢?”

说是这样说,可有些人呢,就是离不开别人。

之前遇到过一位朋友,跟他聊的时候呢,他说自己身边有一位跟了十多年的助理,人呢,比较靠谱,也很有执行力。

我就说,“你那么认可他,也多带带他呀,这样你也能轻松不少。”

“怎么说呢,他人是不错,但就是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做事基本不动脑子,这毛病从一开始跟着我就有。每次我想教他点东西呢,他就说‘这些东西太复杂了,学不会,反正只要跟着你就行了,你说什么,我肯定去做’。这一来二去呢,我也就不想着教他什么了。”

在自己没能力的时候,找棵大树确实要好乘凉。可跟了十多年依旧依旧没有什么长进,也是挺让人感慨的。

而这时候他又是为什么离不开呢?

在认知能力有限的时候,思考确实是一件费力的事情,而相对的体力劳动就变得简单,这时候为了不做“复杂的”、“辛苦的”事情,就需要依赖他人、依赖他人的大脑;

体力劳动带来的回报是比较低廉的,这当然不利于养家糊口,所以如果身边有人能承担思考的责任,那自己就能在其指导下做一些包含“智力”因素、有更高回报的工作;

长时间的依赖,也使得依赖成了习惯、本来欠缺成长的大脑,长时间处于欠缺成长的状态,因此,为了不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为了不被抛弃,自然继续依赖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人的能力当然是一点点锻炼的,所以我并不觉得一开始的依赖、依赖他人的大脑,这有什么奇怪的。

所以,真正让他十多年都离不开的原因,虽然也包括了那位朋友其实对他还不错,但更多的是:

如果离开了,自己就会因为长时间依赖、能力基本没怎么成长,而经历一段特别痛苦的时期,这对现在已经拥有的生活会造成冲击、对自己会造成冲击,而自己又不希望这样的冲击出现、不希望面对这样的风险。

这些因素最终会转化为“我很担忧自己会被抛弃”。

当然了,内心中的这份担忧,会因为那位朋友的持续进步、自己的基本没有成长,而逐渐缓慢增加,并最终展现出如我做销售工作时那位前辈的状态。

这时候我们再回过头看看“室友关系”,你有没有发现,那位朋友的努力其实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我很担心一个人”、“我很担心被抛弃”、“我不希望自己是一个人”、“我不希望过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我很难受”这样的因素在里面呢?

她的内在价值感,与刚刚那位助理一样十分的薄弱,也同他一样,很害怕“被抛弃”。

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与“你如何对待我”有关,可最终决定两个人关系如何的,是在于“你身上是否有我认可的价值”。

在家被父母照顾惯了的室友,自然不会将“她的勤快”当作重要的东西;那位朋友确实需要执行力,而助理也只能提供这方面的价值,所以他与助理之间才会保持十多年的上与下的关系。

若本就是勤奋、友善的人,那勤奋与友善自然是自己的价值。可如果是为了讨好才如此,那透露出的不过是内心的卑微。而与其花费时间讨好,不如努力提升自己。

虽然提升自己,也未必能获得一部分人的认可,但只要有不认可自己的人存在,就必然存在认可自己的。

你觉得呢?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