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剧播出19年了,为什么家暴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

 昵称3cnM8 2020-12-31

一部影视剧对于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

最有名的当属韩国电影《素媛》和《熔炉》。

 《素媛》原案件被披露后,韩国民众多次游行抗议,迫使时任韩国总统的李明博出面向全国民道歉,并很快修改了和强奸尤其是对于幼女的法律法案,2012年韩国推出化学阉割,就是因为该案件的推动。

 《熔炉》2011年上映后,引起巨大的社会舆论,百万人签名要求案件重审。从而引发了“熔炉”效应,压力迫使案件调查重新启动,原审判结果被推翻,罪犯重新被判刑。光州私立听障学校也被勒令关闭。同时,韩国国会重新修订性侵罪行量刑标准,通过《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新法于2012年7月实施。

回看国内,虽然每年拍出的影视剧占据世界前列,但是真正能够成为经典的却不到1%,能够由一部影视剧影响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的又是屈指可数。

之前的电影《亲爱的》助推走失儿童救助时间不再是24小时之后;《我不是药神》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国内医改:2018年,中国已有19个省市相继将瑞士诺瓦公司生产的格列宁纳入医保,2018年,中国开始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

也许,一部影片的伟大意义在于此,也正是因为在于此,才使其成为一部伟大的电影。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部距今播出已经19年,但是每当提起时,依然是童年阴影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与前面所说的电影相比,《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并没有推动国内相关法律改革,但是它的意义正如电影所表达的含义一样——

让我们对世界充满了恶的怀疑,让那些不安和憎恶重新找到了善良和美好的出口。

也正是因为该剧是中国第一部直观反映家庭暴力的影视作品,所以它给予了家暴一个善与恶、美好与丑陋的出口,亦如电影《素媛》的结尾的一句话:最孤独的人最亲切,受过伤的人总是笑的最灿烂,因为他们不愿让身边的人承受一样的痛苦。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由张建栋、吴孝明联合执导,梅婷、冯远征、王学兵、董晓燕等联袂主演的家庭伦理电视剧。

该剧瞄准暴力家庭成员的心理和心态上的微妙变化,讲述医界名流安嘉和与美貌妻子梅湘南新婚燕尔之时,丈夫对妻子的言行难以信任,深深的爱恋由此转化为苛刻的束缚的故事。

2001年10月22日在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至今已经19年了。

19年后,每每提到该剧,如今的冯远征已经是一名老戏骨艺术家了,然而,提起他,大部分人还是会对他主演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安嘉和记忆深刻,这也成为他的代表作。

因为该剧的影响太大,有网友记得,现在不管是主流媒体还是其它平台,只要宣传家暴,都是他的剧照,他也很无奈。

剧中的安嘉和是众人眼中一等一的好男人,医术精湛,十佳青年。事业一帆风顺,然而他却是一个具有家庭暴力倾向的丈夫。

男主角冯远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诚:如果找一个本身长相凶神恶煞的人来演,可能很多人就认为不是那么真实。男主角安嘉和是一名医院胸外科专家,恰恰是这种身份,恰恰让人们相信这个戏是真实的。

很多80后90后纷纷留言:

“当时吓死了,有阴影。”

“现在一提安嘉和还心里犯嘀咕。”

“这个噩梦阴影伴随着很多人一生。”

而大部分人恐婚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看了这部剧,足见其真实性和影响力。

但是现实中,安嘉和的扮演者冯远征却是一个很可爱,很爱老婆的男人。

回头再看,距今这部戏播出已经19年了,观众依然记忆深刻的最大原因应该在于:为什么家暴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每次都是重重举起轻轻放下?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作为中国第一部直观反映家庭暴力的电视剧,在2001年播出时,就被网友称为最恐怖的非恐怖电视剧。

有一部分网友针对剧中梅湘南似的悲剧女性提问:不明白不离婚的那些女的,为什么遭受如此家暴还不离婚呢?

是啊,提起家暴,人人都痛恨痛骂施暴者,同情被家暴者,但是为什么这些女人不愿意也不会选择离婚离开这个伪君子呢?

仔细想一想,梅湘南在剧中是一个中学老师,漂亮高知,有独立思想,有好朋友和当警察的小叔子帮助,也是在多次遭遇家暴直至骨折住院后,最终在艰难的取证和事实面前,才揭穿了安嘉和的伪君子面目,接受了法律的制裁。

对于那些势单力薄、娘家帮不上忙、亲朋又无力帮扶、邻里同事也无权干涉的受家暴迫害的女性来说,依靠她们自己的力量对抗甚至反抗本来是最亲近之人的暴力,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家暴在中国似乎永远是无法明确界定:

首先,男人打其她女人是不对的可以报警受到惩处,但是男人打老婆却又总是归结为家庭内部矛盾,各方先以调解劝和为主,并不会当成是犯错甚至犯罪,常用的说辞是“两个人过日子,谁家没个碟子碰碗的时候啊,”“女人嘛,受点委屈没什么,忍一忍就过去了,”“只要他没有在外面沾花惹草,能按时回家,为了孩子千万不能离婚啊,”巴拉巴拉。

所以,大家都是在劝女人用委曲求全的方式求得家庭和睦和美满,而几乎很少有人去劝说男人改掉这个恶习,甚至不会将其定义为犯罪。

其次,尽管有法律明文规定打老婆和家暴是犯法的,可是犯法了不一定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事情还少吗?!

仿佛,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和男人出轨找小三比起来,家暴似乎微不足道。

第三、家暴和性骚扰、强奸罪一样,实施到什么程度才算违法?违法后如何惩处?惩处的力度和强度如何定义?以及该处罚多少钱还是关押多长时间,就和取证一样,难上加难,甚至为此打官司需要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人力成本是一个处于弱势地位的女人根本无力承受的。

回到“为什么遭受如此家暴还不离婚”的疑问。

首先要明确一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单身孤苦到老。“就自己过呗!”说这话的人多是打嘴炮,意淫一下而已。单身一辈子,说得轻巧做起来难。尤其是对于遭受过身体和心理双重伤害的妇女来说,不能逃避的问题是,离婚了之后,想再找,能找什么样的男人呢?

更好的,很难找到,如果再带个孩子就更难;比自己弱的正常男人,就会和第一段婚姻那样。

归结一句话就是“经济”。它更像是一条链子而不是一个锤子,被拴住的自有难以脱身的理由。

央视主持人柴静在她的《看见》一书中,描述了一群饱受家庭暴力的妇女。

丈夫的大男子主义使得她们成了丈夫心情不好的出气筒,妇女身上伤痕累累,却依旧不能摆脱对丈夫的依赖,成为了他们切切实实的附属品。她们把丈夫偶尔的忏悔或者是道歉当作是对她们的爱,不料过后却变本加厉。为了保护丈夫的自尊心,自己受到丈夫的虐待从不对他人提起。

当一个人长时间生活在恐惧与压力下,其抵抗力就会逐渐减弱,或者以一种近乎孩童的方式去讨好丈夫。如同人质被绑匪切断了联系,受暴妇女也完全暴露于丈夫对自己的评价当中。丈夫在家庭中不断羞辱贬低妻子,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被强加的自我定义。妻子自己的价值构建和自信心完全依赖于丈夫给予自己的爱的多少。在她们眼中,丈夫就是公正的审判者。如果自己被施加了暴力,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事。

被驯化了的妻子成了切切实实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患者,她们在屈服之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被逐渐弱化。在这种依赖之中,哪怕忍受着痛苦,也不愿意主动结束这种关系。

听上去似乎不可理喻,但是心理学上早已对此进行了验证。

本剧导演张建栋在谈到之所以会拍摄该剧时说,因为他原来一直以为家庭暴力只会发生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或知识水平不高的家庭,但后来他却发现在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中居然也存在着暴力,于是拍摄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制止家庭暴力,给妇女宁静安全的家庭生活,为引起社会更深入而持久地关注家庭暴力问题。

是啊,梅湘南是高知,遭受家暴都无计可施,更何况那些在农村遭受家暴无知识无背景无门路的妇女呢?!

家暴时女人最初的选择都是一忍再忍,对男人抱有幻想,希望他能够就此改变。但后来如梅湘南一样,她便发现自己错了,安嘉和打妻子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而且她的容忍换来的只是使丈夫的暴力不断地升级,从最开始打一个耳光发展到将大腿打骨折,毒打使她肚子里即将出世的孩子流产……

梅湘南最终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可是依然遭受家暴和以后并不会就此绝迹的家暴和那些受害的女人来说,他们指望谁呢?

由明星家暴引发的相关讨论一直没有停止,每年的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也被称为“国际反家庭暴力日”。

但是,家暴却似乎永远无法终止。

最高人民法院曾公布《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离婚纠纷》,对2017年度140万起离婚纠纷案做了统计。

其中14.68%的夫妻由于家庭暴力提出离婚,这个比例意味着至少20万人陷入过家庭暴力。

借鉴美国日韩对于家暴的严厉惩处方法,有一定的意义,可是到国内却又似乎很难实施。

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在谈到家暴时提到一个观点:“受到家暴的女性找不到支援她离开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资源,这也是一种令人悲哀的局面。

远离暴力,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而直视暴力,不再沉默是我们迈开双脚的第一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