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献词:我们走在大路上

 劳动者2010 2020-12-31

(图片来源:pixabay)

无论人间有多少悲喜,时间总是恒常流动,如同一条平缓的大河。一位法国诗人写道:让黑夜降临让钟声吟诵/时光消逝了我没有移动。但是逝者如斯,谁能够做到无动于衷呢?
 
临近岁末,嫦娥五号从月球挖土归来,夜色中,最先迎接它的竟然是一只“兔子”。这巧合的一幕,给2020年的深冬抹上了一笔诙谐的亮色。或近或远,或喜或忧,生活中总有意想不到的奇遇。
 
很多人盼望2020年早点过去,有人甚至希望把2020年从日历中抹掉,这样就可以重新开始。但是,当这特殊的年份真的逝去的时候,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个年份凝结了太多的记忆,它是那样厚重,已然屹立在历史的群山之中。有人在雪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我曾经以为2020年会让我拥有一切,但是,2020年真正教会我的,却是珍惜我已经拥有的一切。这小处的着墨,抒发的则是每个人心中共有的深沉况味。
 
再过多少年,人们依然会记得,2020年最先袭来的,是怎样的惊恐和伤痛。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即将来临的喜悦之中时,一种未知的病毒开始在江城肆虐。正如历史的许多重要时刻一样,未知总是最早带来恐慌的事物,而无知则会加深这种恐慌。太多不确定的信息,把九省通衢这座古老的城市掩盖在一片晦暗之中。有多少人在那时就已经意识到,我们面临的是泰山压顶般的危难呢?
 
回想起来,最初的许多场景都难以忘记。真正值得铭记,而且必然会被后人大书特书的,是武汉封城。近千万人口的大型现代城市,在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突然和外界彻底隔离起来,这在人类历史上恐怕也是极其罕见的。谁都知道,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活跃,在于它和世界生动而多维的联系。一座被孤立、被隔离的城市,会遇到它从未预期过的巨大难题。更何况,病毒正以不为人知的方式加速传播。但也正是这样的当机立断,为一个人口大国战胜新冠病毒赢得了先机。
 
武汉并不是一座孤城,武汉并没有被放弃。在特殊时期,国家力量被广泛动员起来,大量资源开始向江城汇聚。在短短数天的时间里,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战地医院就被建成,更多的方舱医院很快投入使用,来自全国各地的逆行者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和病毒的较量之中。“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当这个重要决策做出的时候,动荡的人心忽然就安定下来,阴霾中的城池再度沐浴在冬日暖阳之中。即使是身在千里之外的人,也不再那么害怕了。
 
武汉封城的日子,有太多浓墨重彩的集体记忆,也有太多不为人知的心碎与振奋。一位年轻的新武汉人,在封城的日子里主动报名当志愿者,他说他每天骑车出门,看到熟悉而又空空荡荡的街道,总会忍不住哭一场,哭完了继续去给附近的居民送菜。这种普通人的心迹从未被媒体讲述过,却最好不过地映射出武汉人的整体风采。他们经历过许多人未曾经历的恐慌与孤独,他们也感受到平常的日子里从未意识到的力量。这力量不仅来自国家的投射,也来自于彼此的守望相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句诗忽然有了全新的诠释。当人民被紧紧团结在一起,当每个人都愿意为他人舍弃和付出的时候,又有什么困厄是不可战胜的呢?冬天无论多么寒冷,春天总会如期到来,当武大的樱花在无人注视中自开自落,那恰似写给武汉人民的壮丽史诗。
 
如果说新冠疫情是对整个人类的一场大考,武汉这个最先遭受重创的城市,也最早交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卷。一场全民检测,让武汉成为了最干净也最安全的城市。以武汉重启为标志,中国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尽管还有零星病例出现,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看似平常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国应对新冠疫情的成功,其实潜藏着独特的政治和文化密码。高瞻远瞩的判断力,坚强无比的领导力,一往无前的执行力,是战胜疫情的关键。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对科学和权威的尊重,以及来自传统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样必不可缺。武汉战疫,最好不过地诠释了什么叫“以人民为中心”,什么叫生命大于天。在危急关头,整个国家的资源调动和组织动员,显示出难以复刻的制度优势。十八大以来的政治建构和制度建设,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在新冠疫情中得到了淬火般的检验。尽管风急浪高,尽管征途漫漫,我们仍然走在民族复兴的大路上。
 
新冠疫情大流行,是对人类社会百年未见的严峻诘问。它拷问人类活动的合法性,追问人类文明的韧性和相互关爱的深度,检验人类共同体的含金量。当一场全球性危机来临的时候,人类能够放下偏见和傲慢、以共同体的名义共渡危难吗?我们看到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温暖诗句,看到了塞尔维亚总统手捧红旗的动人画面,但是答案并不尽如人意。
 
在疫情大流行中,我们看到了太多不可思议的现象。在中国已经被证明为切实有效的戴口罩行为,在某些国家却成为一个政治问题乃至宗教问题。戴口罩是媒体的误导,是对上帝赐予的呼吸系统的冒犯,这些匪夷所思的见解反映出现代社会的蒙昧。而少数政治家表现出的对科学的蔑视,对一己私利的执迷,对民众福祉的淡漠,让人们看到了文明背后的致命虚伪。美国作为地球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在疫情初期隔岸观火,在本国疫情蔓延时热衷于甩锅,在疫情大流行时则几近躺倒,以至于成为世界上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瑞典是发达国家中极少数采取所谓群体免疫措施的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无所作为,但最终却被疫情蔓延带来的群体痛苦所击倒,连瑞典国王都忍不住站出来说,“我相信我们失败了。瑞典人民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但遭受着痛苦和悲伤的,又岂止是瑞典人民?
 
新冠疫情是二战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考验。疫情的蔓延和反复,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断了经济活动和国际交往,也加深了隔阂、歧视和不同族群之间的沟壑。巨大的不确定性,高悬在人类的头顶。有人说,大流行意味着以往我们所熟知的那种全球化的终结。结果是否如此,现在还言之过早,但毫无疑问的是,大流行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那些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一切,都将被质疑、被颠覆、并且被重新建构。世界迫切需要被治愈,但治愈后的世界也必然和以前大不相同。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破碎的、创伤深重的、充满疑虑的世界,只有以更大的勇气和包容去消弭分歧、加深合作,才能更快地走向宁静和繁荣。
 
中国很可能是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并不是大变局中的偶然现象。高层的定力和民间的韧性,成为行稳致远的底气所在。无论外界有多少质疑和挑衅,我们始终都在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无论是否有人执意以反智的、逆全球化的治理方式走向窄门,我们始终都走在大路上。在充满挑战的2020年,中国不仅成功控制住了新冠疫情,还战胜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中国的经济不仅快速恢复活力,还如期实现了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创造了人类扶贫史上极为罕见的成就。量子计算机“九章”的问世,嫦娥五号成功将月壤带回地球,意味着我们的科技事业从未停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为疫情后的中国道路指明了方向。2020年并不只有挫败和辛酸,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荣耀。
 
2021年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为“治愈之年”。多款新冠疫苗的问世,给创痛中的世界带来了“隧道尽头的一丝光亮”。在经历疫情反复之后,多个西方国家相继采取更严厉的封锁措施,为战胜疫情争取了更多的机会。
 
但对于中国人民而言,2021年有着更为非凡的意义。中国将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且开启新的伟大历史征程。无论动荡变革期的挑战多么严峻,我们终将走在大路上,这是潮流也是方向,这是使命也是担当。在参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的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将完成自己的个人史。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同时,我们自己的梦想也将得以绽放。没有一个人是卑微的,没有一个梦想不值得颂扬。我们终将因为自己的奋斗,谱写出属于时代也属于每个人的史诗。

(文/蔡方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