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东在绿色建筑的实践

 绿色建筑研习社 2020-12-31

本文转自《绿色建筑》2019年第1期,作者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查世旭,原标题为:京东集团总部2号楼项目绿色实践

01
引言

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扎实推进产业园区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资源、区位优势,以开发区为试点,积极探索园区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路径,示范引领本市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京东集团总部2号楼的建设理念是积极响应开发区的绿色低碳理念,充分融入人文、科技、绿色元素,凸显创新、低碳、开放、人本、共生的绿色理念,通过标准引领,示范推动,促进亦庄开发区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02
项目概况

京东集团总部二期2号办公楼,位于C14C-1、C14C-2、C14S-1三个地块内。与已建成的京东集团总部一期办公楼隔经海路遥相呼应。C14S-1为公共停车场用地,停车场建于地下,与C14C-1、C14C-2地块整体设计。地上主要功能为办公、会议、多功能厅、餐厅等,地下主要功能为停车、设备用房等。项目红线内建筑用地面积为66237.3m2,总建筑面积约55万m2

03
建筑专业绿建专篇

1. 本项目选址、规划与建设符合北京市城乡规划,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2. 本项目场地选址、规划与建设保证场地安全,场地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等危险源的威胁,且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3. 本项目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物,通过合理布局和隔离等措施降低厨房等污染源对办公区域的影响。

4. 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且不会使周边建筑及场地的日照条件低于日照标准要求。

5. 本项目属于办公建筑,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设计原则,容积率>3.5。

6. 本项目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绿地率符合规划指标要求,且承诺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

7. 本项目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基底面积的比率Rb≥70%。

8. 本项目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

  • 玻璃幕墙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热性能》GB/T 18091的规定。

  • 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

  • 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规定。

9. 本项目场地内环境噪声控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规定,采用植树等措施对影响场地的噪声源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处理。

10. 本项目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有利于建筑冬季的防风和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 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行活动区域距地面1.5m高处的风速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

  • 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

11. 本项目采取措施降低场地内的热岛强度。场地中处于建筑阴影区外的步道、游憩场、庭院、广场等室外活动场地设有乔木、花架等遮阴措施的面积比例达到20%;除绿化屋面和表面设有太阳能板的建筑屋面外,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建筑屋面面积达到75%。

12.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

  • 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

  • 场地出入口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

  • 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

  • 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500m范围内设有3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轨道交通站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站);

  • 有便捷的过街天桥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13. 本项目场地内无障碍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的规定,且场地内外的人行通道实现无障碍衔接。

14. 本项目合理设置停车场所,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全部停放于地下车库中;停车库内设置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且满足规划配建指标要求;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库使用效率。

15.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 本项目兼容2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具有办公和展览两种使用功能;

  • 展厅等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

  • 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

  • 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

16. 本项目对场地进行设计时充分保护原有生态环境,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

17. 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 下凹式绿地的面积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65%。

  • 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 公共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和休闲广场、室外庭院的透水铺装率不小于70%。

  • 建设后场地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不大于0.5。

18. 本项目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种植适应北京市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种植区域覆土深度和排水能力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19. 本项目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

20. 本项目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北京市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比北京市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提高10%。

21. 本项目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取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

22. 本项目在室内设计温度、湿度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不结露。

23. 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高标准限值要求。

24. 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性能良好,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的高标准限值要求。

25. 本项目采取减少噪声干扰的措施。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对易产生震动及噪声的设备设置隔声、减振措施。

26. 本项目的多功能厅、大型会议室和其他有声学要求的重要房间进行专项声学设计,满足相应功能要求。

27. 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户外视野,能通过外窗看到室外自然景观,无明显视线干扰。

28. 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要求的面积比例达到80%。

29. 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设置遮阳帘等措施,有合理的控制眩光。

30. 本项目采用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有效的改善自然通风效果,在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60%。

31. 本项目进行建筑二氧化碳排放计算分析,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建筑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达到相应建筑类型的碳排放先进值。

04
结构专业绿建专篇

1. 本项目不采用国家和北京市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

2. 本项目混凝土结构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

3. 本项目建筑造型要素简约,且无大量非功能性的装饰性构件,纯装饰性构件造价不高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0.5%;女儿墙以及外幕墙高度不超过标准最低要求2倍以上。

4. 本项目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全部采用预拌砂浆。

5. 本项目建筑形体属于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的建筑形体不规则类建筑。

6. 本项目在设计极端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并达到节材的效果。

7. 本项目所有区域全部采用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

8. 本项目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占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的80%以上。

9. 本项目合理采用高强建筑结构材料,400MPa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的使用比例达到85%以上。

10. 本项目采用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到15%以上。

11. 本项目在设计中选用一种北京市现行推广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比例的50%以上。

05
给排水专业绿建专篇

1. 本项目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

2. 根据北京市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本项目由太阳能提供的生活用热水的比例占生活用热水比例的20%以上。

3. 本项目制定了水资源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情况,满足规范要求。

4. 给排水系统设置合理、完善、安全,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5. 本项目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6. 本项目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

7. 本项目设计阶段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按使用用途,对餐饮厨房、公共卫生间、绿化、空调系统、游泳池、景观等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按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

8. 本项目公用浴室采取节水措施,采用带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调节功能的淋浴器;设置用者付费的设施。

9. 本项目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均为国家现行有关卫生器具用水等级标准规定的1级。

10. 本项目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

11. 本项目空调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水处理措施;采取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的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

12. 本项目除卫生器具、绿化灌溉和冷却塔外的其他用水采用了节水技术,地下车库冲洗、道路冲洗采用节水型高压水枪,用水量的比例大于80%。

13. 本项目合理使用非传统水源,建筑类型为办公类建筑,有市政再生水供应,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50%。

06
暖通专业绿建专篇

1. 本项目热源由市政热源提供。

2. 采用冷却塔释热的水冷式制冷机组时,冷源系统综合性能系数SCOP值满足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11/687的规定。

3. 本项目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冷源系统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比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11/687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提高6%。

4. 本项目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11/687的要求;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耗电输热比符合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11/687的要求;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11/687规定值低20%。

5. 本项目全空气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全新风或变新风运行,且排风系统应与新风量的调节相适应;办公室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过渡季节采用改变新风送风温度、优化冷却塔供冷的运行时数等节能措施。

6. 本项目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空调区域,办公室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合理选配空调冷、热源机组台数与容量,制定实施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制冷(热)量的控制策略,且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符合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11/687的规定;水系统、风系统合理采用变频控制技术,符合现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11/687的相关要求。有效的降低了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

7. 本项目合理选择和优化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系统能耗降低幅度可达到10%。

8. 本项目合理设置暖通空调能耗监测与管理系统。

  • 对暖通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可以进行远程启停、监测、报警、记录;

  • 能够对系统的总冷热量瞬时值和累计值进行在线监测;

  • 冷热源机组在三台及以上时,采用机组群控方式;

  • 全空气空调系统变新风比采用自动控制方式;

  • 调速水泵、调速风机及相对应的水阀、风阀采用自动控制方式;

  • 冷却塔风机开启台数或转速可根据冷却塔出水温度自动控制。

9. 本项目采用带热回收的新风与排风双向换气装置,且双向换气装置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低于55%。

10. 本项目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的规定。

11. 本项目办公室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供暖空调系统末端现场可独立调节。供暖、空调末端装置可独立启停的主要功能房间数量比例达到90%。

12. 本项目气流组织合理,重要功能区域供暖、通风与空调工况下的气流组织满足热环境参数设计要求。设计时采用独立排风系统,避免卫生间、餐厅、地下车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或室外活动场所。

13. 本项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新风的处理,降低进入室内新风中PM2.5的浓度,主要功能房间设置空气净化装置等措施,室内PM2.5浓度日平均值≤35μg/m3

07
电气专业绿建专篇

1. 本项目低压配电系统实施分项计量。

2. 本项目建筑室内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所有区域均照明功率密度值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要求。

3. 本项目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所的照明系统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

4. 本项目合理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三相配电变压器达到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2的2级能效要求。水泵、风机等设备,及其他电气装置满足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能效等级2级或节能评价值要求。

5. 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中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变化大的区域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对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与通风系统联动;实现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

6. 本项目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

7. 本项目楼宇自控系统中合理设置暖通空调能耗监测与管理系统。

  • 对暖通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可以进行远程启停、监测、报警、记录;

  • 能够对系统的总冷热量瞬时值和累计值进行在线监测;

  • 冷热源机组在三台及以上时,采用机组群控方式;

  • 全空气空调系统变新风比采用自动控制方式;

  • 调速水泵、调速风机及相对应的水阀、风阀采用自动控制方式;

  • 冷却塔风机开启台数或转速可根据冷却塔出水温度自动控制。

07
“绿建三星”设计

本项目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 825-2015,以绿色建筑三星设计标识为设计目标,从建筑单体到园区整体环境全面进行“绿色”设计。

本项目采用以下节能技术,降低建筑全年能耗,节约能源:

1. 建筑外立面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屋顶天窗和采光中庭设计,充分利用天然采光保证室内采光效果;照明采用分区、定时、光感的智能控制技术,从而降低建筑电耗。

图1 照明智能控制系统

2. 选用节能型电梯和自动扶梯,电梯群控,扶梯采用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

3. 采用高效制冷机组和高效燃气锅炉,水泵和风机采用变频技术,降低建筑能耗。

4. 过渡季全空气系统实现全新风运行;办公室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过渡季节采用变新风送风温度、优化冷却塔供冷的运行时数等节能措施降低能耗。

5. 采用新风热回收技术,对新风进行预热,且双向换气装置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低于55%。

图2 排风能量回收系统

6. 合理设置暖通空调能耗监测与管理系统,对暖通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进行远程启停、监测、报警、记录,对系统的总冷热量瞬时值和累计值进行在线监测,采用机组群控方式,全空气空调系统变新风比采用自动控制方式,水阀、风阀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冷却塔风机开启台数或转速可根据冷却塔出水温度自动控制。通过以上控制技术,保证空调系统运行效率,减少能耗。

本项目采用以下节水措施,节约建筑用水:

1. 充分利用市政中水,用于冲厕、绿化灌溉、水景补水、道路冲洗,减少市政用水消耗。

2. 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

3.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阀门、设备,使用耐腐蚀、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件,室外埋地管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4. 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按使用用途,对餐饮厨房、公共卫生间、绿化、空调系统、游泳池、景观等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按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

5. 公用浴室采取节水措施,采用带恒温控制和温度显示调节功能的淋浴器,设置用者付费的设施,减少浪费现象。

6. 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均为国家现行有关卫生器具用水等级标准规定的1级;地下车库冲洗、道路冲洗采用节水型高压水枪。

图3 一级节水器具

7. 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

图4 土壤感应器

8. 空调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置水处理措施;采取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的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

9. 园区采用下凹式绿地和透水铺装的方式增加雨水入渗能力,减少场地雨水排放,下凹式绿地的面积占绿地总面积的65%以上,透水铺装率不小于70%,场使地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不大于0.5,减少城市雨水管网压力。

图5 透水砖

本项目采用以下节材措施,减少建筑材料浪费:

1. 本项目不采用国家和北京市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建筑造型要素简约,且无大量非功能性的装饰性构件,纯装饰性构件造价不高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0.5%;女儿墙以及外幕墙高度不超过标准最低要求2倍以上。

2. 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全部采用预拌砂浆。

3. 在设计时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并达到节材的效果。

4. 所有区域全部采用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避免装修材料浪费现象。

图6 土建装修一体化

5. 大量采用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达到15%以上;在设计中选用一种北京市现行推广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隔断;通过以上手段使材料可以重复利用,减少CO2排放。

图7 灵活隔断

本项目在屋顶设置太阳能集热板,为建筑提供所需的一部分生活热水,以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减少一次能源浪费。

图8 太阳能集热板

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变化大的区域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对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与通风系统联动,实现室内污染物浓度超标实时报警。

图9 二氧化碳检测并与新风系统联动

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新风的处理,降低进入室内新风中PM2.5的浓度,主要功能房间设置空气净化装置等措施,室内PM2.5浓度日平均值≤35μg/m3。通过以上手段提高工作环境品质,保证人身安全。

图10 一氧化碳检测并与排风系统联动

本项目在以上一些措施的基础之上,还对室内自然采光、室内自然通风、建筑能耗等进行了模拟,来辅助项目落实绿建三星级设计。

图11 室内自然采光   图12 室内自然通风

成为被动房专业人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