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中师表

 捉光凑影 2020-12-31

2017年6月18日,赤峰二中老三届校友300余人齐聚新校址,参观校园,浏览教室,回首当年,畅叙友情。我是1963年高中毕业,属于“列席”。面对新校园漂亮的教学楼、图书馆和实验室,置身绿树婆娑、绿草如茵、亭台错落有致的校园,校友们在感慨母校93年巨变的同时,都情不自禁地思念和缅怀教过大家的老师。这些老师虽然在中学执教,但其师德和业务水平都足以堪称大师;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为莘莘学子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多才多艺车燕翟

一米八五的大个,浓眉大眼,上身穿一件夹克服,脚上穿一双翻毛皮鞋,头上戴一顶前进帽,上衣胸前的衣兜里经常插着一把吃饭用的勺子,这就是车燕翟老师给学生们的第一印象。1958年我上初二,他教我们三角、几何,每次上课他都只带一篇教案和两支粉笔,从来不拿圆规和直尺。他在黑板上做题,需要画一个圆,先点一个点,然后手一转圈,一个特规范的圆就出现在黑板上;需要画直线,左右点两个点,然后用手一连就是一条特直的线。如果叫到哪个学生在黑板上做题,也不许用圆规和直尺,而且明确告知只要把圆和直线画得标准,即使题做错了也给3分。有一次叫我在黑板上做题,我当然没有那个本事,既画不好圆也画不好直线。这时,我发现他正在讲台下细心观察一个同学在做题,于是我就悄悄走到讲台下的墙角旁,那里有一张桌子,上面放有住宿生吃饭用的饭盔,我轻轻拿起一个,扣到黑板上,用粉笔顺着饭盔转圈一画,一个特标准的圆就画好了,然后再悄悄把饭盔放回原处。这个小动作很快就被几个同学发现了,他们都发出了讥讽的笑声。车老师当然没发现,他奇怪地对那几个讥笑我的同学斥责:“你们笑什么啊?张玉祥画了一个非常标准的圆,就凭这一点,题不会做也给他3分!”此话一出,那几个同学笑得更欢了。直到下课,有一个同学向他打小报告,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以为他会狠狠地训我一顿,没想到他却和颜悦色地对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你们不用圆规和直尺做题吗?我是让你们懂得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要从基本功做起,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做学问,老老实实做人。”


赤峰二中园林路校址的大礼堂

随着授课时间增加,同学们也加深了对车老师的了解。他是山东荣城人,1934年9月出生在解放区,父亲是共产党员,他十岁时就见过解放军高级将领和美国记者路易斯·安娜·斯特朗。195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北师大数学系,校长成仿吾的治学理念和大学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都激励他发奋读书。除了学习数学专业,他还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同时也是学校文艺骨干,吹打弹拉、写写画画都是佼佼者。毕业时曾要求去西藏支边,因为写过一份过激的大字报被内定为“严重右倾”,不许进藏,只能到内蒙支边。他在二中工作期间,充分显露出自己的特长和才智:他不是美术老师,却教学生画一手好画,他会画毛主席像,我班跟他习画的金中全在初三时的作品就刊登在全国闻名的《连环画报》上,十年后,金中全成了自治区一所高等学府的一名优秀美术教师;他不是音乐老师,却会吹萨克斯、拉小提琴,在南山校田劳动休息时,他和我班同学刘天仁一人一把小提琴演奏《牧歌》,优美动听,意境高远,博得师生连连叫好,刘天仁将他跟随车老师学到的音乐知识传授给他弟弟刘天礼,刘天礼不仅考上了北京音乐学院附中,而且后来成了闻名全国的吉他演奏家;有一次学校在大礼堂召开表奖会,光线暗,又没有闪光灯,他硬是拿一台旧相机用B门拍出一张非常好的照片;学校创办印刷厂,他也跑前跑后出力最多……


因爱人在长春工作,1965年大车老师调回长春,先是在第六中学教书,后来办校办工厂,生产当时社会上紧俏的防盗门,为学校增收上千万元,既改善了办学条件,又为教职工建了新房。曾经有人传说他是从长春一所监狱“挖出”一个做防盗门的专家才获取第一桶金的。事实是他有超前眼光,预测防盗门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先是跑公安部办手续,然后到重庆招商,很快搞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防盗门。由于业绩出众,贡献突出,先后被评为长春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人大代表、劳动模范和吉林省教育战线著名企业家。“天生我材必有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大车老师晚年经常吟诵的两句诗。


文理双全王润宅

王润宅老师出生在河北乐亭一个农民家庭,195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一个人背着小行李卷儿风尘仆仆来热河省立赤峰中学报到。三年后,他教的两个班高中毕业生考上清华3人,考上东北工学院7人,考上沈阳医大7人,留苏预备生3人。他在二中执教36年,历届学生都愿意听他的课:一是无论讲定义还是解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二是语言生动有趣,不时还将文科知识融入理科之中。我们念“大车”老师的名字时常常读错,把车燕翟的“翟”字读成zhai,他听了立刻纠正:“那个字不念zhai,念di,《幼学琼林》一书中有‘邑号朝歌,墨翟回车’一句,翟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的名字”。为了激励学生们文理并重,他讲过辜鸿铭学外语的故事,讲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和四大悲剧、四大喜剧。“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他这个数学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的名句。许多唐诗宋词,他都能张口背出,很少出错。海明威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老人与海》也是他鼓励学生看的。

王润宅


每一节课,他都把45分钟用到极致,前40分钟讲课,留下5分钟让全班同学做题,课上所学课上消化,在他的指导下喜欢理科的学生成绩斐然,我班同学张守信在全国数学大赛中榜上有名(63年考入南开物理系)。即使喜欢文科的,成绩也不断提高。我从初一就偏重文科,理科成绩极差,王老师出题考“排列组合”,满分150分,我只得20分。所以从初一到高二,我的数学几乎年年补考,直到高三快毕业时才知道数学不及格毕不了业。我把数学科代表的作业借来,先是浏览,而后押题。考试的前一天虽然是星期日,但同学们都坐在教室里复习,我将自押的两道题拿出来,请王老师再给我讲一遍,他很有耐心,讲得也很透彻。讲完后他笑着问我一句话:“谁让你问这两道题的?”我说:“是我自己不会才问的。”他走出教室后,我突然醒悟,他话里有话,这不是很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当年学艺时他师父在他脑后拍三下给予的暗示一样吗?王老师这是暗示我这个偏科的学生明天考试会有这两道题。我回家后就把这两道大题的解题步骤和答案全部背了下来。第二天考试,果然有这两道题,我高兴极了,刷刷刷就把背好的做题步骤和答案写了下来,仅此一举,稳拿40分。其他题目我也得益于“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最后公布成绩居然考了86分。不过有一道题我写的答案是个假分数,王老师判卷时被陈兆基副校长发现了,他批评说:“都高中毕业了,还写假分数,给他扣10分!”王老师笑着说:“这个学生只要60分及格能拿毕业证就行了,扣10分他也不会心疼。”那年夏天,王老师得知我考上南开中文系,特意向我祝贺,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中学传授的文理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将来走上社会会用得着。不过我也不反对偏科,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不同,将来选择的职业也不一样,应该有自己的长项,所以我祝愿你在学文的路上阔步向前!”他的宽容,他的大度,他的祝愿,都让我永生难忘。

2017年阳春三月,我去王老师家探望,已经93岁(与二中同龄)的他,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记忆力极好。他一会儿拿出 《东北师大校友报》,倾吐他对母校的怀念,一会儿又回忆起在二中的岁月,情绪激动。谈起我们在二中大礼堂演出过“采茶扑蝶”,他竟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采到东来采到西,采茶姑娘笑眯眯,过去采茶为别人,今日采茶为自己”,不仅曲调纯正,而且歌词准确。唱完,他无限感慨地说:“我在东北师大学习,就像采茶人一样,把最好的东西采来,然后到二中再送给学生。从在二中执教到今天,70多年了,我的学生遍布祖国各地,佼佼者数以千计,为国为家多有贡献,此生足矣!”


2014年,高三一班为王润宅老师贺九十大寿

治学严谨马汉东

马汉东老师教我们化学。他是赤峰县(今松山区)大庙人,1915年出生书香世家,其父马昆是私塾先生,擅长书画,通晓乐器,还研学中医,在十里八乡很受人尊敬。良好的家教,使马汉东兴趣广泛,博学多闻,17岁考入省立赤峰中学,23岁毕业于承德师范,后又进吉林师道高等学校,专攻化学博物专业。毕业后先后在林东、凌源和承德教书,解放后回到热河省立赤峰中学执教。马老师授课,从不照本宣科。他常常以讲故事开始(如讲怎样用火药和碗碴子炸狐狸),以书归正传(本课重点)结尾。每次上课,他都采用一听二看三问的授课方式:一听,就是上课前20分钟不许学生翻书,只许认真听讲;二看,讲完重点后才允许学生看书画重点;三问,就是欢迎学生提问。他说:“任何教学方式都不如学生自己提问题的方式好处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提的问题多,谁学习的知识就多。”课后他又告诉我们:犹太人教育孩子,从来不问你在学校学到了什么,而是问你向老师提出过几个问题。为了鼓励学生提问,他讲课时要求凡是基础知识一定要熟记,不能有一丝一毫懈怠;凡是举一反三的问题,可以发挥对,也可以发挥错,重在敢发挥。

马汉东老师

有一次,刚上课两三分钟,他就点名叫我,提问上节课讲过的元素周期表。那节课结束时,他要求课后把元素周期表背下来。放学后,我和几个同学在收发室一人买了一张一角钱的电影票,去工人俱乐部看电影,自然忘记背那张表了。这节课他叫我站起来,开口说了一个“氮”字,要我接着往下背,我课下没用功,自然背不出“氮磷砷锑铋”,只能张口结舌。他二话没说,给了我一个2分,让我坐下。我坐下后,仍然心不在焉,继续偷看《三国演义》。没想到,临下课前两分钟,他又叫我站起来,再次提问:“氧? ”正确的答案应当是“氧硫硒碲钋”,我仍然背不出来,他又给了我一个2分。我当时就抗议了:“马老师,你也太狠了,一节课就给我两个2分?!”马老师十分严肃地回答:“下节课我还提问你两次,答对了给你俩5分!”他说到做到,第二天上化学课,他果然又提问我两次,我课后下了功夫,自然背熟了,真的得了两个5分。时至今日,50多少年过去了,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我依然背得烂熟。在马老师严格要求下,我这个连续两年化学不及格的学生,毕业考试竟然得了89分,真是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马老师虽然是化学老师,但却为学生们树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榜样:吹打弹拉样样叫好;老师篮球比赛,他是得分最多的中锋;一个校医忙不过来,他是兼职校医,医术比医院的大夫还专业。1954年和1960年两次当选原赤峰市人大代表。他还是赤峰市政协委员,不仅参加过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会议,而且在大会上为自治区繁荣和发展建言献策,15分钟的发言,在全场博得20多次掌声。


可惜的是,因为他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文革”时被诬陷为“日本特务”而遭受迫害。1974年,年仅58岁的他就英年早逝。数百名二中师生闻讯后都赶来参加他的追悼会,为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师送行。

乐观豁达罗宗义

他是四川成都附近一个小镇——华阳县永安镇的穷孩子,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6岁就以骄人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他是北师大的高材生,专攻现代文学专业,研究鲁迅,研究茅盾,见解独到,论文翘楚,在全系都名声大噪。


他堪称神童和才子,却早早被戴上了一项“右派”帽子,像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一样,冰冷僵硬,一毕业就发配到塞北一个小城——哈达街就业,进入二中教书。


罗宗义

他就是二中语文老师罗宗义。

罗老师个子不高,肤色略显黝黑,国字脸,眼睛特有神。虽然课下沉默寡言,但一走上讲台,立刻口若悬河,激情亢奋。他操着家乡味浓重的四川话,底气十足,声音宏亮。板书尤其工整漂亮,许多同学能写一手好字无一不是受他影响。他讲课的特点,一如他的名字,往讲台上站,就开宗明义。讲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他先把故事中的人物写在黑板上,然后抓住主要情节和对话娓娓展开,让同学们宛若听评书一样进入课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时至今日,我们的耳畔还不时响起他讲《药》时发出的“夏四奶奶”的川音(奶字四川话念lai)。他讲茅盾的《春蚕》,特别注重讲明时代背景,以加深对老通宝这个人物形象的同情和理解。为了让同学们全面了解鲁迅和茅盾,他还在课余时间开设讲座,介绍鲁迅的小说和杂文,介绍茅盾的长篇大作《子夜》。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即使在南山校田劳动时,他一边和同学们拾土平整耕地,一边教我们几十个成语。那时,新华书店没有《成语词典》可买,他就鼓励我们自己编写《成语词典》。曹禺的《雷雨》没选入课本,他就利用节假日给我们讲这个剧的结构、人物设计和艺术手法。在他的引导下,我们上一届有个同学甚至书写了一出三幕话剧。虽然同学都知道他是“右派”,但在课堂上他的脸上总是展现出灿烂的笑容,课下也难见他愁眉苦脸。对喜欢文科的学生,他关照有加;对喜欢理科的学生,他也从不苛求。

2001年罗宗义老师(右)出席博核的书法展

高二高三两年,我给他当语文科代表。上作文课,两节课90分钟时间,要求作文当场交卷。许多喜欢理科的学生交不上卷,就找我走“后门”——第二天写好后再让我悄悄塞到罗老师的办公桌上。罗老师知道后,一不发火,二不训斥,而是把晚交卷的同学请到办公室,单独辅导。每年高考前夕,他都把他预测的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参考。在他的精心辅导下,喜欢文科的学生进步很快,喜欢理科的学生也都文理齐头并进。我的大师兄高云华,1962年高考,作文题目是《说不怕鬼》,以96分争得自治区作文状元;第二年(1963年)高考,作文题目是《唱国际歌时想起的》,我得了95分,也在自治区名列第一,都为母校争了光。30年后我和高云华见到罗老师时,还再一次以此为话题向他表示感谢。

令人遗憾的是,罗老师因为头上顶着“右派”帽子,迟迟未能成家。我们班有个长得很漂亮的女生,很欣赏罗老师的才华,两人年龄相差不过六七岁,本可以进入师生恋,可是一想到他是“右派”,只能望而却步。那时,同学们都知道,这个天府之国的才子,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宝贵青春都献给了二中,他自己却每天都在默默地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内心痛苦和失落。我1963年毕业后,听说他已结婚成家,同学们都为他高兴和祝福。1965年暑假,我在火车上遇到他携妻一起回四川老家探亲,脸上终于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我向他们表达良好的祝愿。他立即饶有风趣地回答:“这叫有情人终成眷属。”


罗宗义老师的亲笔稿笺

厦门骄子郭子谭

1964年中秋节,在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就读的十几名学生,聚会在马路湖畔叙旧,话题很自然说到了他们在赤峰二中度过的中学时代。学物理的佩服孙其伟老师功底深厚,学哲学的赞赏唐进瑞老师思维敏捷,学数学的即使坐在大学的阶梯教室中仍然留恋王润宅老师那寓庄于谐的讲课方式……谈着谈着,有人又提到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几乎教过在二中读过书的所有学生,却又没有给学生们解过一道方程式、做过一次试验、改过一篇作文,但是一提到他,不管是学理的、学工的还是学文的,都由衷称赞他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


郭子谭老师

他是谁呢?他就是二中体育老师郭子谭。


郭老师1934年出生在风景秀丽的厦门,1955年7月毕业于中央体育学院,是这所体育界最高学府的首届毕业生。本来毕业时他已内定留校,当他得知同他一起留校的一名女同学因未婚夫分到外地而焦躁不安,就主动把留校的名额让给了那个男同学,他自己则毅然选择了去热河省赤峰。


大郭老师也是一米八五的大个。可能是因为常年在室外上课,栉风沐雨,雪打日晒,眉清目秀的脸上呈现健康的古铜色,头发也有些稀疏,但两眼炯炯有神,见到同学们总是笑容可掬。


“同学们,今天上课的内容是跳箱分体腾越……”每次上体育课,他都用乡音浓重的闽南话阐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接着,他会参照天气变化、学生们的年龄和性别有所不同安排5分钟的热身,使那些15分钟之前头脑里还装满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或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学子们,很快松驰了大脑神经而适应操场上的授课内容。进入正式教学内容,他都亲自示范,耐心讲解,细心辅导,有时一个鱼跃式前滚翻他会给学生做十几次。临下课时,他又毫不吝惜地拿出五分钟带领学生们做一个十分有趣的游戏,使学生们下课后全身充满运动的活力,为进入教室上好下节课提供最佳的精神状态。有鉴于此,同学们都愿意上体育课,即使身体不舒服的同学也不愿意请假。


1966年昭盟赤峰二中少年足球队参加全区比赛合影,前排左四谭国新老师、左五郭子谭老师。


更让同学们惊讶和钦佩的是,1960年8月末,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正当全校师生在操场上练队形时,郭子谭老师放暑假从厦门返回学校,和他并肩而行的是一位漂亮的女士,她身穿一件玫瑰色的风衣,烫着有如海涛波浪般起伏的披肩发,脚穿一双粉红色的高跟鞋,落落大方地挽着郭老师的左臂,款款走进校园。师生们都惊呆了,因为在那个年代,这位女士的打扮和风度,不啻是一位电影明星莅临,真是鲜艳夺目,光彩照人。很快大家都知道,这位女士叫黄秀珠,是印度尼西亚华侨,早在1955年郭老师大学还没毕业时就爱上了他。两人多次在鼓浪屿散步,登上日光岩,远眺武夷山,近观大海潮,最后谈婚论嫁时,黄秀珠讲了唯一一个条件,要郭老师调回厦门市,离开那个塞北小城。郭老师却表示:“我是体育界最高学府培养的人才,厦门市不缺少我,可内蒙古需要我,我与赤峰二中已结下了不解之缘,走不开、离不了。”就这样,一直争论了五年,最后还是黄秀珠妥协了,她不但同郭老师共同牵手步入了婚姻殿堂,而且也心甘情愿地调到了赤峰工作,先后在原赤峰市计委和轻工局搞财务,并且于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前排左起曹风瑞老师、郭子谭老师、谭国新老师,后排左起段永智老师(美术)、杜国昌、王吉庚老师。六九年留影

4年后,郭老师也光荣地在党旗下宣誓。黄秀珠不愧是一个人人称赞的贤内助。“文革”时有人因郭老师有海外关系而诬陷他是“特务”,黄秀珠面对“造反派”莞尔笑说:“我们厦门是侨乡,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有海外关系,就连公安局长、派出所长也有个仨俩的。你们要想抓特务就去厦门抓好了,就怕你们不敢去,也抓不过来!”这些诬陷郭老师的人只好灰溜溜滚蛋了。直到临退休前,黄秀珠才调回厦门照顾家人,郭老师退休后也重返故乡。不幸的是,黄秀珠因病早逝,郭老师也在1999年驾鹤西去。他们有个儿子,由于多年缺少父母关照,身体多病,车燕翟老师闻讯后,从遥远的长春赶奔厦门,拿出他在校办工厂应得的一笔巨额奖金资助这个孩子,助其健康成长,也为他和郭老师的二中情愫画上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句号。


除了上述五位老师,还有许多老师为二中的发展壮大、为数以千计的学子学业有成贡献了毕生精力。有的老师已经辞世,有的老师已步入耄耋之年。我们思念他们,缅怀他们,我们向他们鞠躬,向他们致敬,一千次一万次表示谢意;他们的嘉言懿行和师德师风,不仅永远载入二中史册,而且也将永远植入千千万万二中学子的心中。


作者:张玉祥

本文根据《半个世纪的回眸》综合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