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奕自述:“上错花轿”后,我的毁灭与再生

 永不放弃self 2020-12-31

黄奕觉得自己是时候重新开始了。今年参加《演员请就位2》之前,黄奕的工作差不多停滞了近七年,每年一两部戏的产出,让她一度游离在娱乐圈之外。

《演员请就位2》第一次公演,黄奕没听别人意见,坚定选择出演陈凯歌经典作品《风月》中的庞家大小姐如意,与看似温润如玉,实则是“拆白党”的郁忠良陷入爱河。如意是黄奕在《演员请就位2》舞台上最喜欢的一个角色,节目播出后,她特为如意写了很长一段话。“如意不如意,人生也许就是从一次次的绝望中重生。黄奕这话也算是说给自己听。

这些年,纷纷扰扰,围绕黄奕,尤其是她婚姻的讨论从未消迩,连她自己都忍不住调侃,别的女演员危机是“30+”,而她是“婚姻+”。

黄奕不是一直如此洒脱会自嘲,她不是没有在意过外界舆论,毕竟有哪个人愿意把自己一地鸡毛的生活拿出来供他人调笑?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从她做演员的那天起,牺牲部分隐私给他人观瞻就是必将遭受的。

伤害面前,人本能想逃离,黄奕也是一样。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几乎从大众面前消失了,人们偶尔再看到她的名字,也常是在八卦新闻里。看得多了,看客就疲倦了,大家习惯性将“黄奕”轻巧的拿起,再重重的的扔下。娱乐圈更迭迅速,话题日新月异,就当大家觉得黄奕这是倒了,不会再出现了的时候,她竟出人意料“杀”了回来。

重回娱乐圈的黄奕,不关心电影票房、不关心媒体的评价、不关心传统的影响,历经世事后,她看透了,任何人任何事,不管怎样,都随时有被误读的可能,人能做的只有尽力表达自己、释放自己。


再度出现的黄奕,俨然换了一副模样,她洒脱、帅性、百无禁忌,像是什么都不怕了。只有谈到女儿的时候,黄奕才会不自觉露出自己另一面,她会习惯性模仿女儿稚嫩的语气说话,软糯的语言交杂着甜美笑声,蒸腾出一股温热气息。但是这种柔软的瞬间常是转瞬即逝,她立刻又变回了“爽快”的口气。

以下根据黄奕的自述整理:

01

“40岁是个多好的年纪”

我特别喜欢《风月》,《风月》是我一定要演的,任何人劝都不行。

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感觉也说不清楚。民国时期的故事,总给我一种厚重质感,江南小城旧家族的凄婉爱情,又为厚重增添了一份难言的韵味。我喜欢这种感觉——悲切又充满力量的感觉,我的人生也一直在这两种感觉中摆荡。

的确是好几年没好好演过戏了,说退圈都不为过。这些年不怎么接戏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感情生活被铺天盖地议论,闹得沸沸扬扬之后,口碑大不如前,上门来找的戏瞬间就少了。这我都能理解,毕竟拍戏是耗时、耗力、耗钱的事,市场上有大把女演员可以选择,人家又为什么非要找我这个深处争议中心的人呢?

另一方面,我那段时间心态出现了问题,算是处于抑郁状态。整日就只想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什么人都不想见,什么事都提不起精力,觉得人生一点意义都没有。看着前方一片黑茫茫,我正处在迷雾中。不夸张的说,那段日子我头发大把大把变白,我才真正发现,所谓“一夜白头”原来不是空话。所以我现在特别喜欢染头发,在我看来,这是“重生”的象征,人生重又有了色彩。

能走出那段灰暗的日子,我特别感谢我女儿。虽然她当时还那么小,话都说不清楚,但只要她在哪里,你就能感受到力量。我想着作为母亲,无论如何都不能倒下去,得替这个小家伙撑起点什么。包括今年选择参加节目也是一样,我希望给我女儿留下点什么,不要让她长大后觉得自己妈妈是个没用的人。

还有就是,很多我曾被“误读”的事情,真相都渐渐浮出了水面,我想我也不用再把自己搁浅在沙滩上了。

要说演戏对现在的我而言意味着什么,我当然可以说出一堆冠冕堂皇的漂亮词句,但是没必要。现在多演好戏最大的好处就是我能多挣钱,我需要尽力给我和女儿更好的生活。

不过,今年参加《演员请就位2》发现,有个现象还挺有意思,就是大家都特别爱强调女演员的年龄。30+女演员、40+女演员的话题不停被拿出来讨论,我突然惊觉,原来我已经被分门归类了,还是“大龄女演员”一类。

从个人的角度,我不觉得年龄有什么,40岁是个多好的年纪,我特别喜欢现在的自己,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了,没什么好担心的,也没有什么扛不起的。

现在娱乐圈年轻女演员层出不穷,来了节目之后感触更深,打眼望去都是比我年轻的女演员。要问我真有什么压力吗?一点不说谎,没有。不说别的,我现在演的角色,有的年轻演员也演不了,限制的话,每个年纪的演员都有限制,不仅是40岁。而且,我觉得现在的市场大环境比我年轻那会更严峻,看得出来年轻小演员压力可真大,我看着都觉得真累。

关于备受热议的“S”卡问题,我说了知道没几个人信,可我真觉得那个卡无所谓。一张卡片就给一个演员定调,这怎么可能呢?不过毕竟是综艺节目,需要噱头和话题性,这些我都明白。

换作从前,我可能真就被一张定级卡打败了,自己就把自己打败了,现在不会了。以前我是个特容易自我怀疑的人,人家说我不好,我会难过,想着是不是哪里做错了,就想退一步试试吧。但退一步之后呢,不过让对方更加得寸进尺罢了。要说年龄给了我什么,就是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知道自己的戏什么样,知道自己为角色倾入了多少,我也相信自己的专业和敬业程度。

我当然理解《演员请就位2》台上每位导演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演技这种事情怎么真正去评判高低优劣呢?尺子是摆在每个人心里的,是包含个人喜恶的,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都正常。总而言之一句话,别人对于我表演的看法,我洗耳恭听,坚决不改。

很多人喜欢《上错花轿嫁对郎》中的李玉湖,我也喜欢,因为李玉湖跟我很像,算是本色出演。一直以来我就跟李玉湖一样,有什么说什么,想什么直接表现出来了。不说别的,表情管理这门课我学了十几年,也没掌握精髓。节目播出后,我看到有些网友讨论我在台上的表情,当时我心里就想着,这都尽力控制了,还这么明显吗?

02

“小姑娘要相信爱情”

我无疑是幸运的人。刚刚入行不久就拍摄《上错花轿嫁对郎》,紧接着又接到了《还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间》,这两部戏让观众和业内迅速知道娱乐圈有个叫黄奕的演员。

话说人活着图什么呢?名利谁不想要?尤其在娱乐圈,哪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不想要名利?演完头几部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深刻感觉到自己被名利包裹着,众星捧月的感受确实很爽,只是时间久了,就生出一种空中楼阁的虚空感,感觉随时会坠落,特别没有安全感。

我发现如今“名利场”这个词经常被拿出来讨论,言语中大家有意无意在给这个“场”镀金。其实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名利是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东西。尤其是我那几年“出事”后,人情冷暖体会了个遍,更加认清了名利真实又虚幻,充满了毁灭与再生。

因为没有安全感,20岁到30岁那个阶段,我特别希望赶快结婚,特别渴望有个自己的家。那时候没自信,总想努力抓住些什么,最好能有个人去依靠,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婚姻。和多数年轻女孩子一样,我从前对待爱情、婚姻抱有乌托邦式的想象,忙不迭就跌进去。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世界上没有乌托邦。当然也可能有,但我没有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要说怕过私生活被人拿出来议论吗?当然怕过,以前我特害怕别人当众谈起我的婚姻,觉得羞耻,因此才躲起来了。好在,现在不介意了。毕竟该被大众知道的,不该被大众知道的,都已经被拿到面上谈论过太多次,我那失败的婚姻生活和狗血的情感经历,还有谁不知道呢?

当然伤害是有的,深入骨髓,尤其是网络舆论最凶的时候。

我记得也就前两年吧,每天各种没有缘由的污言秽语劈头盖脸向我砸来,常常是我还没来得及开口解释,新的言论就甚嚣尘上。那几年,好像每一个人都有资格定义“黄奕”,我身上被满满的标签覆盖。

网络暴力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存在,我甚至想大言不惭的说一句,能有几个演员如我这般经历过网暴“大洗劫”?最初面对网络暴力,我内心总会涌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愤怒和不解,仿佛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些文字的冰冷触感,看到标点符号下布满细尘,但我不明白那些未曾谋面的人究竟缘何对我有如此大的恶意?就因为我是个婚姻失败的女人吗?

现在好多了,我对那些不好的言论压根就不看,和从前相比,那些声音也小了很多。

如今我对婚姻抱着一个非常冷静的看法,两个人如果要在一起,不一定非得靠结婚维系,婚姻不能对幸福起到绝对保障,这是我切实从亲身经历中体悟到的。爱情是一定存在的,经历过那么多,我对此依然深信不疑,我希望现在的小姑娘也不要没事就对爱情失去信心。

03

“我和女儿彼此依靠”

我从小就是性格大大咧咧,喜欢自由的人。我女儿今年7岁了,她和我说她的梦想是做妈妈。我和女儿差不多年纪的时候,最想做的工作是公交车售票员。那时觉得公交车售票员是很“神气”的差事,每天都能收钱,还可以坐着车在城市里瞎晃悠。从小我就喜欢到处逛逛看看,小孩嘛,对世界总有挺多好奇。

不拍戏的那几年,赶上婚姻失败,我觉得自己彻底自由了,就创业做生意。直到真正转行开始的时候,才体会到那一行的难。我要自己去市场挑货,跟各种销售周旋,学着经营团队,最后还是亏损了不少钱。我发现离开了娱乐圈,“黄奕”这两个字非但并无任何光环,还可能蒙上一层灰。

奇迹没有显灵,我后来的生活也没有像遇到“李玉湖”那样持续迸发出高燃的火花,我期待着新式的生活,却好像什么都进展的非常缓慢,艰难。外来者看到的是停滞,局内人感到的是焦灼。有时候我会担心自己在抵达新大陆之前已丧失灵活,所以我只能一直往前走,但不知该走去哪里。那些焦灼的日子里,我就靠女儿撑着。走着走着,也就到了今天。

现在,我最喜欢在家陪女儿,等她上下学的空挡,我会去逛超市或菜市场。我特别喜欢菜市场,有种浓郁的烟火气息,让人感觉双脚踩在地上,非常真实活着的感觉。

我如今一刻都不想和女儿分开,归家的渴望时刻诱惑着我,看着女儿的时候,会想说这是世界上另外一个我啊。但是没有办法,我的工作就是要不断经历和女儿“小别离”。所以,人生是要不断地妥协和让步的,哪怕对于小孩子也是一样,因为妈妈是明星,她就必须接受母亲不能时刻陪在身旁的现实。

之前,我女儿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明星。后来听同学提起,她就问我:“妈妈,你真的是演员吗?后来,我就带着她看《上错花轿嫁对郎》《还珠格格》这些剧,她说:“妈妈那真的是你吗?怎么这么瘦?”不过,她毕竟才7岁,对于“明星”、“演员”的概念依然模糊,我的身份对她没什么影响,就是每一次出远门,她都会问妈妈能不能不去了,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女儿的话,也是我决定去参加《演员请就位2》的原因之一。

严格意义上说,我是和我女儿共同成长,在她身上,我能看到很多成年人正在丧失的东西,或者说是能力——对世界保有好奇心的能力、追寻美好的能力,以及相信真善美的能力。

孩子的眼神永远明亮,阳光、月亮和星星的光都在她眼睛里,和她相比,我的眼神就要暗淡些。做母亲的这些年,其实我能感觉到自己性格愈发沉稳与安宁,但依然想任性保留一丝孩子气的不问世事,女儿越长大,越能感觉到孩子气的珍贵。我们算是彼此的支撑吧。

成为母亲的那刻,我至今还记得,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整个人沉浸在巨大的感动与喜悦中,而是整个人都是懵的,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我觉得很神奇,不知道自己怎么就“造”出来这么一个小家伙。

小家伙在长大,我也在长大。有些抱歉的是,我没有办法给她一个有爸爸妈妈的健全家庭,所以就只能尽全力给她更好的生活,更多的爱,多到可以填上空缺。很感谢女儿选择我成为她的妈妈,她说自己的梦想是当妈妈那刻,我特别感动,想着我在女儿心里应该是合格了。

成为一位母亲之前,我首先是个女人。我一直不认为女人要让自己被某种身份绑架,“妻子”、“母亲”、“女儿”都只是人生一个侧面像,我也不是这些身份堆砌出来的产物,我得先是我自己,再能是其他的任何。包括我的女儿也是一样,她不是我的附属品,她有自己的人生,我也有我的。等她长大后,我也会这样告诉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