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来了,“ 高手 ”先干这1件事儿

 张涔汐 2020-12-31

文   /    张涔汐

今天是2020年最后的一天。

思绪穿越到2019年的最后一天,想想那个时候的你正在做什么,再把思绪拉回到当下,一年的时光流逝之快,让我有种看电影倍速快进之感。

涔汐这几天,思忖着跟陪伴我的读者们说些什么,挑选一个什么样的选题,跟大家分享有价值的东西。

思来想去,在跨年之际涔汐由衷想跟大家说一声:

嗨~别太累了,给自己放个假吧。

我们看到很多文章,不停的引导我们去拼搏争取,仿佛不成为世界顶尖的人才,人生就是失败。

今天涔汐却想告诉大家:

别太累了,人生不止你憧憬的未来,还有你眼前的风景。

01

不要成为工作的机器

这几天,美团的王兴发了一条信息:

前几天,一个久未联系的老同学突然给我发消息,说我们读研同实验室的一个姑娘去世了,癌症,人到中年就是如此吧。

当我看到王兴这个分享想到了李开复。

2013年前,李开复把自己看成一个“机器”,他力图量化生活中所有事情,以求最大化个人影响力,以实现事业上的巅峰成就为人生目标。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李开复为了回复从美国发来的电子邮件,生物钟每晚都会准时在凌晨2点到5点叫醒他。

他像着了魔似的投身于工作之中,对人生最大影响力的工作算法,让他成为世界上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员之一。

用他的话来说:以客观标准衡量,我的这套个人的算法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他甚至宣扬公司的员工们应该拼命工作,时不时发个微博标榜自己如何拼命,以此在年轻人群中树立拼命三郎的榜样。

谁也没有料到2013年9月,他被检查出第四期淋巴癌晚期,当手里拿着X光片,李开复首先想到的是:

我兢兢业业的工作,没有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儿,怎么可能在53岁就离世呢?

当他即将与死神握手的时候,他恍然发现以前“以最大化实现个人影响力的人生观”是多么的荒谬。

02

人在面临死亡的那一刻,他才会停下来纵观审视自己的人生,李开复这个时候反省自己:

我的家庭给了我温暖和爱,而我却用冷漠的计算回应他们的爱。我想创造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可最终我也变成了一个像机器一样思考的人。

这是多么讽刺的结果,那一刻他提出一个新问题:

为什么我要拼命地让自己成为工作的机器? 为什么我没有多花些时间与家人、朋友分享爱? 为什么我忽略了做人的本质?

其实很多人,何尝不是被“拼命工作的价值观”所引导,甚至把没日没夜拼命工作当成了一种榜样?

涔汐非常反对这种价值观,当你长时间忙得连正常睡眠的时间成为奢侈品的时候,你应该重新审视一下你的生命状态了。

一个人厉害不在于他牺牲了健康和陪伴家人的时间实现了多少个人财富。

有些遗憾你可以弥补,但是有些遗憾会成为你后半生内心的伤口,别人看不到,只有你半夜回想的时候暗自落泪。

03

放假休息,是在给自己的身心充电

在这里,我要吐槽我曾经的一个老板。

此老板的要求24小时必须手机保持开机,经常周六日举行活动要求加班,周六日活动结束后,明明可以让大家回家休息,她非要求开会,一个会议结束后到家基本都是半夜12点了。

平日晚上明明6点完成工作后可以离开公司,非得要呆到9点才让下班,回家后已经10点多了,洗洗涮涮收拾整理又得12点了。

早上大家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匆匆忙忙赶往公司。

有些同事因为睡眠不佳,工作中记忆力减退,时常出错。

我极度反对不以工作效率为主,而以形式主义为主的工作方式。

由于周六日无休,中午无午休的时间,平日晚上还得加班加点,让我的身体处于疲劳的状态,当时我提建议,平日下班太晚,中午应该留出午休的时间。

但因此,我被领导斥责,扣上工作不拼命的帽子。

在我看来,员工得不到充分休息,根本无法谈工作效率,这种工作方式无疑是在透支员工的健康,同时也是在降低工作效率,浪费公司资源。

一个真正的好老板,不是让员工成为工作的机器,而是满足他们作为人最基本的需求,保证基本休息时间,让他们恢复精力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就如身患癌症后的李开复对年轻人所讲:

你可以努力工作,但是每个周必须拿出4个小时来维护你的健康,不要等到有一天像我这样来不及了,才后悔健康的重要性。

假期尽情的让自己放松,保持愉悦的身心。

04

在假期,多把心花在你的家人身上

以前李开复是朋友眼中的孝子,因为他一放假就陪他母亲。

但是当李开复面对死神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孝顺是多么的敷衍,4周的假期,陪母亲5天,自认为已经完成了任务,他把陪伴家人当成一种没有温度的任务。

后来他才意识到自己对家人如此的冷漠,就如同他的话:

本来我想设计一个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却把自己变成像机器一样思考的人。

李开复的反省,在刘欢自述的一篇文章中同样提到。

以前的刘欢觉得自己的生命里只有音乐,当他在面临重大疾病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愧对了家人。

人生是一场梦,只有在面临死神的时候,你才会清醒的认识到,这辈子什么才是最应该珍惜的,死神仿佛在提醒我们:

嗨~你的时间不多了,这场戏快剧终了,先做重点的事儿吧。

我身边一个在风投工作的友人,年薪确实诱人,在她的人生观里不成为达官显贵,人生就是失败,一年中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天上飞,常年东奔西跑。

她的丈夫经常抱怨:你连你女儿几岁都不知道。

当6岁的女儿患上了严重自闭症的时候,她才意识到作为母亲她是多么的失败,她再拼命工作,也换不来她女儿心灵的健康。

工作是皮球,健康、亲情是玻璃球,皮球掉在地上还能弹起来,玻璃球掉在地上可是什么都没了。

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说:

你们用5年做成的事情,我用10年去做,你们用10年做成的事情,我用20年去做。如果这样还不行,我就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到80岁把你们一个个送走以后我再走,这也是一种成功。

我欣赏俞敏洪面对人生豁达的态度,不跟人比,保持自己的节奏感。

马上到了2021年了,涔汐抱抱大家,轻轻的叨叨一句:

这一年你太辛苦了,给自己放个假,善待自己,去陪陪家人吧!


 作者简介:张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头发虽长见识不短,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职场的认知大坑,欢迎关注@我是涔汐,公号(id:zhangcenxi99)让你增值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