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踏访100个走集体化道路的村庄(1)先锋村的“农夫记忆”

 昵称21405352 2020-12-31
第一站:地名:先锋村 隶属:唐昌镇
今年冬天成都出现的本土病例让郫都区备受瞩目,郫筒的太平村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其他一些不起眼的村庄也被大家熟知了。
例如唐昌镇永安村的佘某某作为确诊病例卢某的亲戚因留宿其家成为密切接触者而感染确诊,因此整个唐昌镇都加强了防控和检测。
而距离永安村不远,还有个鲜为人知的村子,在郫都出现确诊病例信息发布后,这个村子就赶在第一时间组织了全员核酸检测,及时采取了其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了全村和周边街道的安全!

这个由村集体统一管理,有组织,有效率的村子就是先锋村!

这么多年先锋村一直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集体化道路,村民们安居乐业

此前我有幸去过这个地方几次,先锋村是我见过的为数不多最有”人气“的村子之一。这个“人气”不是说游客或本地人数多少,而是当地的年轻人小孩老人都能很好地在村子里生活,不用离乡背井去外地打工,一家几代人同堂欢聚,共享天伦,其乐融融!

郫县唐昌镇先锋村位于郫县唐昌镇政府南门外2公里。

东与青春村接壤,西临温郫彭快速通道和留驾村,南靠徐堰河,北面是柏木河。
村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2078人,共618户,耕地面积1879亩,共12个社,12个党小组。
以“农夫记忆”为特色的先锋村,处处“农味”十足。

  来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先锋村的客人依然络绎不绝。

“有考察团,有旅行团,也有散客来进行农事体验的。”先锋村党总支书记任健直说这“不容易”。
  在唐昌街道,先锋村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而现在的先锋村,已经成为当地仅次于战旗村的明星村了。
  变化的秘诀,在于“九大碗”。
“‘九大碗’是我们当地吸引游客的特色菜,而在推动社区发展治理和人居环境改善过程中,我们也是通过办‘九大碗’的方式,邀请村民和村集体共同出力。”任健说。

 改变村容村貌 村民与村集体一起“上菜”!

  面积1.8平方公里,12个村民小组,618户2078人——这是先锋村的全部“家底”。“先锋村川西林盘保护完整,农家院落非常美,柏木河、徐堰河流过,生态本底非常好。”

在先锋村党总支一班人看来,先锋村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非常明显。

打扫屋子迎客人。第一步,当然是先要把乡村人居环境搞好。

怎么搞?先锋村选择了“打平伙”和办“九大碗”的方式。

“所谓‘打平伙’,是农村招呼客人和朋友聚会的方法,你出几道菜,我出几道菜,是我们农村的‘众筹’。”任健介绍,支部号召“打平伙”,村民一起定“菜单”,一起来办一场人居环境整治的“九大碗”。
  其中,村两委主要负责做好“四道菜”,整好院落的“面子”:污水管网和化粪池,道路、外墙、门头等外围风貌改造提升;做好文化氛围营造;游客导入和经营人员培训;主导产业培育和引导
村民则负责做好关于院落“里子”的“五道菜”:拆除违建和私拉乱接;改厕改厨并接入污水处理设施;搞好院内改造和装修;做好家庭卫生,养成良好习惯;自主经营家庭产业
  任健介绍,村两委负责“四道菜”由村集体出资,村民负责“五道菜”由村民自行出资。郫都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评价,这样“厘清村民与村集体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避免了村两委大包大揽唱‘独角戏’”。

  街道和村集体共计投入84万元,村民投工投劳3000多个,自筹资金28万多元。先锋村一组村民郑俊委一家花了2000多元改造了厕所,清理了院落,“整修了之后,先不说搞旅游接待,自己也觉得清爽多了。

以上视频为道养田文旅公司在先锋村的驻地所拍摄的,分享给大家。

我第一次去到先锋村都是好几年前了,带者孩子们和朋友一起参加了一个团建活动,中午在龚大姐家吃饭,房子干净整洁,一家人热情好客。

村民们房前屋后的田园生活,让我们很是羡慕,动物造型的花卉植物也让人眼前一亮。在周边闲逛,还看到了许多特色花卉,以及农具展示。

最特别的要属他们村的餐厅了,收入都归集体所有,用于村庄建设和公共支出,是全村人民的财富,而不是某个私人老板承包,当时我们在这个公有性质的饭馆吃饭,心里特别的踏实,觉得意义非凡。后来村里又建了一个公共食堂。
我第二次去先锋村,是前两年去田里拔草,龚姐家租给了公益机构一块地。
原来集体主义的村庄也并不排外更不会选择固步自封,而是兼容并包,既允许村民出去发展,房子也可以出租,除了村集体的集中管理的土地之外,农户自己也有地,不想种的也可以出租。

不过在管理方面是按照村集体要求统一规范。例如租金统一,且不能私自做餐饮污染环境,不能私自违建,土地的设计和用途都需要报给村上审核。
私人也是不能租到土地的,想租土地的合作单位或公益机构的资质也都限制非常严格。
先锋村的集体化道路,真正处理好了集体和个体的关系和明确了主次矛盾,既保证了整体的利益,又张扬了个体的灵活性,公私分明,统筹兼顾。恰到好处地处理好了公与私的内部矛盾。
正如上面介绍的四道菜村两委负责,五道菜村民负责,权责分明,民主集中,厘清村民与村集体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扬长避短互补互助,配合起来发挥出了各自优势,成果显著。
这第三次来到先锋村是2020年夏天,村里正打造虾塘,有朋友想在村里租民房,我们就一起去逛了逛。

    深挖农耕文化 打造“农夫记忆”特色旅游品牌
  林盘院落风貌得到了改善,又该如何吸引客人?对此,先锋村准备了第二道“九大碗”。“除了林盘院落外,先锋萝卜干是我们的特色,花卉苗木是我们的产业优势,以此为基础,我们推出了农家院落的‘农夫记忆’坝坝宴。”任健说。

  先锋村以萝卜干加工、销售,花卉苗木种植为产业特色:先锋村于2008年10月依法登记注册“崇宁萝卜干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以来形成以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先锋村的花卉苗木种植历史悠久,早在七、八十年代,先锋六社、七社的部分村民就以种植花卉苗木代替了传统的农作物栽种模式。

      花卉苗木种植已经成为先锋村的产业支柱,种植面积达一千余亩,主要以种植桂花和茶花为主,许多村民通过从事花卉苗木种植及其附属产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迎难而上,奋力崛起,先锋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各项工作也得到上级组织的肯定。村级经济收入也在逐年递增。 

  先锋村的“九大碗”坝坝宴,团队一桌不超过600元,此外还为零星散客设计了人均15元的配餐标准。“非常受游客欢迎。”任健介绍,
     几年前先锋村春季就累计接待游客约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0余万元,每个周末平均有40-50个家庭参与农事体验,农家坝坝宴月均营业收入6万元以上。
  村集体领办乡村坝坝宴作示范,村民也跟着一起搞起乡村旅游。
  鲜花种植户孙晓刚卖掉了部分苗木,搞起了旅游接待,收入远高于以前。而郑俊委家的萝卜干生意更好了,“以前每年卖十万多斤,估计今年应该会突破二十万斤吧。”
  陈家院子、罗家院子、十八亩大院……一社(村民小组)一特色,一路一景色,“今年,我们将发展20个院落来搞旅游产业,每一个村民聚居的自然院落,都将植入一个带动性的产业。”

  在先锋村夏家院子,村里引进的三味书屋文创项目已经开始运行。

“利用翻修一新的先锋村小老校舍,我们将把这里打造成为位于川西林盘间的培训教育基地,为村里带来人气的同时,也通过书画公益活动同步提升村民和小孩子文化素养,打造先锋村的文化阵地。”三味书屋文创项目负责人傅录志讲述。

三味书屋斜对面,就是一片虾塘和中药园。
中药园的药植物长势喜人,虾塘还在改造当中。

逛完虾塘,受邀到了农户家吃午饭,餐桌上一条大鱼就是早晨刚从虾塘捞起来的野生鱼,没有喂过任何饲料。这片此前都无人看管,自由生长,如今更名为“渔乐先锋”,即将打造成自然教育和研学基地,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场。
村民大叔亲自下厨,阿姨烧火用的传统柴锅煮的鱼味道鲜美,他们两个孙子房前屋后自由玩耍。快开饭时,孩子们的妈妈回来了,她从车上拿了很多采买的物资给父母放下就又走了。
吃饭时阿姨说起刚才回来的儿媳妇就在附近工作,所以趁中午开车回来一趟很快的,工作家庭两不误,孩子和老人都兼顾的很好。
我们遇到的村民都不是很老,算是中年人,他们平常就生活在村子里。

这完全不同于我跟随聂老师去其他村子义诊时,那些地方留在村里的几乎都是爷爷奶奶辈的老人为主,偶尔能看见些妇女孩子,青壮年大多去外地打工,年轻人离乡背井蜗居在城市,不在村里居住了。
而先锋村,除了游客众多,本地居民也很多,甚至还有些有理想和情怀的外地年轻人慕名而来,扎根乡村,在此常驻!

这不,一个心怀乡村田园梦想的中年男孩就来到先锋村改造虾塘,目前正在打造一个面积3000平米的自然农场。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华仔。

这是一位九十年代初期就进入四川一家三线国有工厂工作过9年的小伙子,深刻感受到中国国有企业的时代变迁和转变历史。

2000年开始离职下海经商,同时从事和接触过很多的行业,美发,餐饮、绿化工程、会展服务,社会组织等等,无数个夜晚,深感疲惫的内心时常怀念在国企的那九年单纯幸福的时光。

在工厂里,仿佛像一个独立小镇一样,厂里有自己的电影院、银行、邮局、灯光球场、职工医院、幼儿园、公交班车等等,在那个特殊年代,仿佛是另一个世界,平静又安宁!

于是第一次来到先锋村,他就被这里如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和集体主义氛围下淳朴的民风所吸引,作为农业科技公司的驻村人员,决心留在村里发展自然教育和开展研学活动,也为先锋村的建设出一份力。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四川日报旧文  更多图文为我们亲自实地拍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