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则徐家风家教和家训(下)

 桂香书屋A 2020-12-31

奋发进取的勤勉之家

林家人安贫乐道,绝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事实上,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改变现状的努力。奋发进取、昂扬向上,是林家家风家教的又一突出特点。

林宾日因家贫,从小养成了勤快的习惯,幼年就学着帮父母干活,到13岁才得以入学。他拍着胸脯发愿:“男儿当自奋发,岂甘以贫废学焉?”刚入学时,他文理不通,被同学取笑,但他并不气馁,发奋努力,不到一个月就超过了所有的同学,连塾师对他都刮目相看,可见他是个非常要强和勤奋的人。由于父母先后去世,他“数年之中,心力交瘁”,但“犹苦志读书,终夜不寝”,以至用眼过度,得了眼疾,后来遭遇科场挫折,他不得不以教塾为业。塾师收入少,林家人口多,加上常接济别人,他必须加倍努力,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养其廉耻”“养其天真”的教学理念和“谆谆然、循循然,不激不厉,而使人自乐于向学”的教学方法,极受学生欢迎,请他执教的私塾很多。他投身教育事业40余年,直到年近70岁才退休,其所教学生,考上举人或进士的多达数十人,乡人对他的敬业精神,无不交口称赞。

林宾日勤勤恳恳的执业精神,给全家人树立了榜样。为了谋生,林家人夜以继日地劳作,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体面生活的梦想。林家生计的另一重要来源,是林则徐母亲的女工手艺。距林家不远的三坊七巷,有一条南后街,是福州传统手工艺品的集市街,商业极为繁华。林母把用布剪制的彩花放在商店里代销,销路居然不错,于是,她便发动女儿们一起做手工。林则徐有8个姐妹,个个得母亲手艺真传,大家坐在一起批量剪裁、制作,俨然一个家庭手工作坊。该项营生每年可为林家带来不小的收入,虽然发不了大财,但对于林家来说,已是一项极其可观的收入。林家上下十几口人,若无此项收入,仅凭林宾日教书的微薄收入,是远远不够家用的。

林则徐母家故居

手工利润很低,为了增加收入,林母和她的女儿们必须日夜不停地制作,有时为了赶出货,甚至通宵达旦。林则徐在《先妣事略》和《先考行状》中,反复提到当时全家男读女工的辛劳之状:“不孝幼随家君之塾,每夕归,则敝庐四壁,短几一檠,读书于斯,女红亦于斯。不孝夜分就寝,而先妣率诸娣妹勤于所事,往往漏尽鸡号,尚未假寐。”“每际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风怒号,一灯在壁,长幼以次列坐,诵读于斯,女红于斯,肤栗手皲,恒至漏尽。”这些描写,既是当时林家生活艰辛的写照,也是林家人坚毅勤奋、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的反映。

生活在这样的勤劳之家,林则徐从小就养成了勤奋的习惯。他每天早起晚寝,手不释卷。母亲为了让他专心读书,不让他插手家务粗活,但他只要一有闲暇,就主动帮母亲做事。他每天上学,都要先将母亲和姐妹们所剪制的彩花拿到店铺寄卖,晚上从书院归来,再到店里收取货款回来交给母亲。林则徐在书院读书期间,如果写出了好文章,会得到书院的灯油奖励,于是他便加倍用功,经常获得奖励,以贴补家用。在林则徐一生中,勤奋是贯穿始终的突出品格之一。他曾经专门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家中:“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人贵自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他希望勤奋、自立的家风,能够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剪纸花

林则徐承前启后的家教家训

淡泊、仁爱、勤奋是林则徐家风的突出特点。林则徐一生最重要的老师是他的父亲。从幼年到20岁,林则徐从未离开过父亲。父亲的言传身教,奠定了林则徐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待人接物、处事为学的基本风格。林崇墉先生曾这样概括林则徐的人格和作风:“文忠一生任事而不牟利,尽瘁而不热衷,临难而不退避,受屈而不怨尤。”这一精辟的概括包含了对林家家风的肯定。

“任事而不牟利。”林则徐做事勇于负责,勤奋扎实,有“无一事不尽心,故无一事无良法”之誉,是当时清朝最能干的大员之一。道光朝中,几乎是哪里出了棘手问题,便派林则徐到哪里处置。他所担任的都是要职,位高权重,但他从来没有借此牟过私利。林家至今珍藏一份林公亲书的《析产阄书》,他分给三个儿子的家产,没有现银,只有三份田屋产业,每份“各值银壹万两有零”。他曾想晚年退休后定居北京,但因无力购置房产而作罢,最终回到福州,住在父亲购置的老房子里。可见,他将父亲“不妄取一文”的身教奉行终生。

《析产阄书》

“尽瘁而不热衷。”林则徐精力过人,勤政无人能比,“在官无日不治事,无日不见客,亦无日不亲笔墨”,经常“昧爽视事,夜过半方息”。他曾这样评价自己:“终身无嗜好……朝夕孜孜不倦者,国政、民瘼两大端而已。”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个工作狂,但他从不热衷为了显政绩搞花架势,处事冷静客观,实事求是。在他担任江苏巡抚时,朝廷财政依赖江苏赋税,曾严旨催征,但他没有一味迎合上意,遇到灾荒款收之年,他甚至敢于单衔上书,犯颜力谏,要求缓征,以苏民力。这种勤政爱民的品格也体现了林家的勤奋传统和仁爱之德。

“临难而不退避。”林则徐一生,多次临危受命,但他从未退缩过。受命到广东禁烟时,因禁烟牵涉极广,京中师友都为他的此项使命担忧,但他凛然表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他有一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勇气也是受他父亲的影响,他父亲“生平尚风气,重然诺,视人之急犹己”,见义总是忘我向前,急人所难,这种性格在林则徐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造就了他沉毅厚道、正而不谲的品性。只要义之当往,他从不推托。

“受屈而不怨尤。”林则徐禁烟、抗英有功,却被昏庸懦弱的朝廷以“办理不善”“误国病民”的罪名革职、发配。蒙此奇冤,林则徐没有怨天尤人,在“待罪”和发配期间,一如既往地关注口岸防务和边疆的开发。许多人为他“窃为不平”,他却能“谈笑自如”,在任何位置上,都能闪亮发光,做出突出的成绩。这既反映出他以国家、民生为念,不计个人荣辱的崇高精神境界,也是他坦荡、恬淡性格的体现。

林则徐所受他父亲的教导和影响,在他位高权重的时候仍在延续。比如,林则徐出任考官时,林父便谆谆教导他说:“寒士读书极为不易,衡量试卷要慎之又慎。”当林则徐表示想多些时间留在父母身边尽孝时,父亲便会催他速出报效国家。母亲去世,林则徐在乡守孝,遇江南高堰决口,朝廷命林则徐夺情前往筑堤,林则徐犹豫不决。父亲便对他说:“国家有急切劳苦之事,责以致力,非若任官授职有利禄之可图,此而不往,则是畏难诡避,不得为忠,即安得为孝?”听罢,林则徐便戴孝赴任去了。

1823年,林则徐刚刚升任江苏按察使就遇到大水灾,松江一带的饥民聚众闹事,这对他这个新任司法长官无疑是个严峻的考验。江苏巡抚韩文绮准备派兵镇压,林则徐不以为然,这时他收到了父亲的来信,父亲在信中嘱咐他说:“饥民生事,非平时之比,因不可废法,尤不可穷治。”他的父亲主张以安抚代替镇压,还提出救荒七策:“今之救荒第一策,在招致客米,米多则价自平,不可强抑也;次则劝平粜,禁囤积;次则清查贫户,按图贴榜,使不得隐匿更改;次则官赈之外,分劝各图赈其邻里;次则漂流尸棺、暴露饿殍宜速殓埋;次则收蓄牛只,以备来岁春耕;次则捐设医局,以防灾后大疫。”这些建议,句句体现出林宾日的仁慈心肠和政治远见。林则徐遵循父亲的意见处理善后,江苏灾民无不感念他的恩德。

《林则徐家书》

林则徐自身也同样注重对后代的教育,从他留下的家书可见一斑。林则徐家书写得都比较长,几乎每封都花很大篇幅写他在署地的见闻和处理政务、与人交往的情况。这多少有点奇怪,按常理,这些事情似乎不必对家人细说,但细品之,便可体味他的良苦用心——他在效法父亲“身体力行”的身教,用自己待人处事接物的思想和态度,影响下一代。

林则徐最关心的是儿女的学业。儿女们经常把诗文习作和书法寄给父亲点评,林则徐无论多忙,总会抽空予以具体指导。比如,他在一封家书中曾这样表扬三儿子拱枢:“枢官此次寄来文字,比前次却有进境,其字句累赘不清者固多,然遇题尚有生发,不至十分干窘,阅之颇喜。”同时,他也细心地察觉出林拱枢的文章系别人誊写,便批评他说:“年轻之人写字岂是难事?果有志向,首以戒懒为要。”

书香传家,一要戒懒,二要淡泊,三要热心服务,这些要点在林则徐的家训家教中屡屡出现。林则徐还在书房亲书一副对联:“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寄托了他对后人的期望。在给儿子们分家产时,他还特别嘱咐:“……各须慎守儒业,省啬用度,并须知此等薄业,购置甚难。凡我子孙,皆当念韩文公‘辛勤有此.无迷厥初’之语(意思是,你们要记住韩愈说过的话,辛劳勤俭才挣下这份家产,不要迷惑心智,忘记当初的艰苦),倘因破荡败业,即非我之子孙矣。”以此教导子孙在物质上要淡泊,在志向上要远大。

林则徐“十无益”修身格言

在教育儿子处理个人仕进与服务国家的关系时,林则徐更有意味深长的箴言。长子林汝舟任翰林院庶吉士时,林则徐给他写信特别强调:“有一言嘱汝者:服官时应时时作归计,勿贪利禄,勿恋权位;而一旦归家,则又应时时作用世计,勿儿女情长,勿荒弃学业,须磨砺自修,以为他日之用,是则用舍行藏,无施不可矣。吾儿其牢记之!”据林崇墉先生诠释,这几句话阐明了林公的进退之道:指的是为官要进中知退,退中知进,要旨是在预存退归之心,而后才能作最奋发有为的进取之计。所以,他不为追求私利而干进,不曾为眷恋权位而徘徊,也不肯顾虑个人体咎而退缩。他少壮时期接受父教,表现是如此;叱咤风云时,指导儿子又是如此;颠沛流离时所秉持的更是如此…

从这些教育后人的只言片语和零星事迹中,我们可以明了林则徐家族的可贵传统;更可以进一步体会到林则徐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任何伟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特定环境的熏陶,“林则徐”这个名字,就是从这样看似平凡、实不简单的家庭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的。

(来源:2017年第5期《黄河·黄土·黄种人》·许维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