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董变现难?艺术品金融还需长期发展

 新用户99808155 2020-12-31

  艺术品存在状态的复杂性、艺术品需求的个性化、评价取向多样化多元化等等,都是与传统物质资源所不同的。

  艺术品是非标准化的,信息透明度和流动性较差,风险较大。艺术品投资的专 业门槛远高于传统资产,成功的投资需要专 业知识的积累和对市场的长期关注,这有赖于投资者对市场未来趋势的敏锐观察和把握。艺术品种类繁多,垄断性强,投资者主观偏好性大,即使是同一作者或同一流派的作品之间替代性也非常低,这也使艺术品投资成功经验难以广泛复制和推广。除了在拍卖等交易场所外,画廊、博览会等私下交易的信息透明度不高。艺术品的异质性使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呈现多样化和多变性的特点。

  艺术品本身就具备极强的“增值保值”属性,意大利收藏家贝利尼就曾说过:“世界上只有艺术品是最有价值的,股票的平均增值率是40%,而艺术品的增值率是95%”。前段时间网上盛传的一段“王健林谈艺术品收藏”的视频无疑也印证了贝利尼的话。

  艺术品金融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艺术品交易的生态结构,客观上助推了我国艺术品行业的整体发展,也为我国金融产业的改革创新找到了突破口。以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为例,从2009年到2015年短短7年多时间,国内涌现出60多家文交所平台。从交易量来看,从2014年至2015年不到两年时间内,全国文交系统的交易量已经过万亿规模,其中仅广东省南方文交所的邮币卡及艺术品电子盘交易量就超过了2000亿元。

  当然了,现在的收藏者在重视艺术品为他们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也收获了投资价值带来的丰厚利润。由于艺术品收藏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文化氛围的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也一定会在艺术品市场上有所作为。同时也建议,国内的金融资本应该更多地介入到艺术品行业中来,从文化和价格上来体现中国艺术品的真正价值。

  近年来,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迅猛,金融产品创新丰富。总体呈现出发展速度快、民间投资热情涌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等特点。

  随着个人或者家族财富增长到一定的量级,此时财富的保值需求逐渐大于增值需求,而往往在危机发生的时候,帮助这些财富持有者渡过难关的,是金融与艺术的融合,金融的直接价值工具和艺术的软实力,在危机到来的时候价值凸显,以美国市场为例,从1929年发生的大萧条时期开始,直至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每一次危机背后,艺术品这个最容易被忽视的金融工具,反而得以幸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