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男子拾金不昧,反被失主诬陷,县令的判决大快人心

 昵称32901809 2021-01-01

张生的祖上本也是富贵有余的地主之家,怎奈因为一场动乱瞬间沦为了赤贫。不过所幸的是,虽然兵祸夺走了财富,但性命犹在。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张生的父亲辛苦经营总算是由赤贫转为了温饱之家。张生正是在那种刚够温饱的经济条件下长大的。

家中境况虽然困难,但张生的父亲还是咬紧牙关把儿子送进了私塾,希望通过读书振兴家业。张生虽然不是特别聪慧的孩子,但是刻苦读书,十九岁那年就考中了秀才。只是考中秀才后,张生的科举之路似乎就这么断绝了,再未取得什么进展。

几年的私塾教育,没有把张生变成范进那样的人物,着实是封建教育的失败。张生想得开也想的通透,连考几年都未高中,于是他就放弃了科举这条路,专心和父亲做起了豆腐生意。张生家有个豆腐作坊,靠着这个小买卖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足够温饱所用。

故事:男子拾金不昧,反被失主诬陷,县令的判决大快人心

太阳从东方升起,无论是阳关道还是独木桥,所接受的都是同样的普照。张生想的明白,日子虽然平淡,但足够幸福。有一天,张生去集市上做完生意回来,走到县城西大街的庆第桥时,偶然捡到了一包银子,足足有五十两。这似乎是上天的馈赠,张生也爱钱,但他更坚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

他心想,这失主要是发现那么多银子丢了,内心该是多么着急呀?捡到一大包银子,张生没有开怀大笑,反而替失主悲伤起来。张生没有顺理成章的将银子据为己有,而是坐在原地等待着失主认领。张生等到太阳快要落山了,一个人才惊慌失措的找了过来。

张生一听那人丢了银子,并且核对过数目也不差,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失主。怎知失主没有感恩戴德,一句谢谢也没有说,扭头就反咬张生一口。失主说,袋子里原本有一百两银子,非说张生私吞了他五十两。农夫与蛇的故事,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就这么又一次在人间上演了。

故事:男子拾金不昧,反被失主诬陷,县令的判决大快人心

张生本来好心好意,怎知失主反倒要讹他一笔,真是恩将仇报。张生知道什么叫礼义廉耻,于是就据理力争,想用言语教训教训失主。怎知失主胡搅蛮缠,不一会儿就引来了一众人等围观。来看热闹的人也不知道前因后果,听了失主所言就觉得张生不是,听了张生辩解又觉得失主不是。公婆之理,看样是辩不明白了。

就在张生和失主争论的喋喋不休时,县令的车驾从旁边路过。县令一看那么多人围在一起,于是就停了下来一探究竟。在县令面前,失主面不改色心不跳,继续说张生私吞了他的银子。县令一听不禁哈哈大笑,就问失主:你确定你丢的是一百两银子?县令反复问了三遍,失主都说是一百两。

然后县令又问张生:你确定你捡的就是五十两?同样反复问了三遍,张生都说是五十两,千真万确。问完两人,县令就开始判决了。县令说:既然失主确定丢的是一百两,而秀才捡的就是五十两,那么秀才捡的这袋银子肯定就不是失主遗失的那袋了。我看现在天色已晚,丢银子那个人也不会来了,不如让秀才先拿着银子回家。

故事:男子拾金不昧,反被失主诬陷,县令的判决大快人心

围观众人听了县令判决,都止不住拍手称好,都说县令机智英明。就这样,张生拿着银子先回了家,后来又去庆第桥等了三四天,依旧没有人来认领,于是张生就先用那五十两做起了酱菜生意。张生辛勤经营,不几年实现了家道振兴,又变成了祖上一样富有的人。张生致富后,拿出了三百两银子建了一所私塾,专供穷人家的孩子读书,分文不取。

而那天找张生认领银子那人,其实也并不是真的失主。他也是偶然发现张生捡了银子坐等失主,故而装成失主去认领。怎知骗得五十两还嫌不够,又想讹诈张生一笔,最后碰见县令只能“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而那五十两银子是一位奸商遗落的,这位奸商的爷爷曾经是个土匪,就是造成张生家道中落的罪魁祸首。由此来看,世界还真是不大。茫茫人海看似广大,殊不知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你占了他的便宜,指不定哪天就会以另一种形式归还了。这不是巧合,这是因果的必然之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