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后记-耶路撒冷的早晨

 九门胡同 2021-01-01

后记

耶路撒冷的早晨:从那时到现在

本书将六日战争形容为一次从灾难边缘窃取的军事胜利,即战争胜利的偶然性。

六日战争中的阿拉伯国家实际是有苏联的暗中支持的,而当时的美国因为深陷越南战争,并未对以色列有实质上的支持,可以说,是以色列自己战胜了有苏联支持的强大的阿拉伯联盟。这让美国意识到,以色列应该是他在中东的盟友。

本古里安在退休前曾考虑过将西岸和加沙归还给巴勒斯坦人,以换取和平,但耶路撒冷是永远不能放弃的。

耶路撒冷不再分东西两城了,城内有近20万的犹太人和7万多的阿拉伯人。繁荣的耶路撒冷同样也吸引了西岸的大量阿拉伯人前来耶路撒冷找工作。曾有一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能在一起和谐的工作。西墙前的马格里布区(也叫摩洛哥区,前面介绍过)被拆除,成为今日所见的宽阔的西墙广场。那些被拆除的阿拉伯居民也有了新的居住区。

和平为考古工作也提供了便利,大量不同年代的古迹被陆陆续续发现。

1969年,阿拉法特的法塔赫接管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不仅袭击以色列,也挑战约旦国王侯赛因的统治。

1970年,侯赛因将阿拉法特和他的巴解组织驱逐到了黎巴嫩

1972年,法塔赫在第20届奥运会上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慕尼黑惨案”,11名以色列人质被杀。

1973年10月,纳赛尔的接班人,埃及总统萨达特联合叙利亚发动了旨在收回失地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埃及军队首轮获胜,让以色列感到危机,但紧接着以军又反败为胜,最后还是联合国介入停火。

1977年,梅纳赫姆.贝京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击败了执政三十年的工党,上台执政。但出人意料的是,正是贝京邀请萨达特访问了以色列,萨达特入住的正是30年前被贝京炸毁的大卫王饭店,萨达特首次表达了埃及希望与以色列(单独)和谈的意愿。作为让步,以色列向埃及归还了西奈半岛。

1978年,在美国总统卡特的协调下,卡特、贝京和萨达特在美国总统度假村戴维营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埃及和以色列结束了敌对。贝京和萨达特同获诺贝尔和平奖(1978年)。


但《戴维营协议》的签订,又使埃及得罪了阿拉伯伙伴。1981年,萨达特总统被伊斯兰基本教义派暗杀。

1982年,为了打击在黎巴嫩的巴解组织,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由于沙龙默许或参与了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策划的“黎巴嫩大屠杀”,国防部长沙龙和总理贝京双双辞职。

多年间,阿以双方大小冲突不断。

1988年,阿拉法特放弃了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侯赛因国王也放弃了对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的主权要求。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布成立,得到一百多个国家的承认。

1993年,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见证下,拉宾、佩雷斯和阿拉法特在白宫签署了《奥斯陆协仪》,因为之前双方曾在奥斯陆秘密会谈过,故称奥斯陆协议。协议商定,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和加沙地带归巴勒斯坦所有。1994年,拉宾、佩雷斯和阿拉法特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但1995年,拉宾又被以色列的激进分子所枪杀。所以,和平对于双方领导人来说都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这是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拉宾广场前,纪念拉宾遇刺的地方。


因提法达,直译为摆脱,是指巴勒斯坦人的一种自发的起义行为,主要手段就是我们在电视中常见到的向以军扔石头等。但受因提法达的启发,1987年底,一个新的组织“哈马斯”成立了。以色列最初还有扶植哈马斯制约阿拉法特的法特赫的想法,但没想到,哈马斯比法塔赫还要极端的多。他们拒绝接受以色列国,拒绝与以色列谈判。

当哈马斯发动的自杀式炸弹袭击越来越多时,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再次上台。巴以双方的关系又变得紧张了。

2000年,巴拉克领导的工党又上台执政,克林顿还是在戴维营让巴拉克和阿拉法特握手见面了。巴拉克做出了不小的让步,如将约旦河西岸大部和老城东区部分交给巴勒斯坦人,老城四个区中除犹太区外的三个区也交给巴勒斯坦,圣殿山只有地下的基石属以色列等。但阿拉法特还是拒绝了。

2000年,反对派利库德的沙龙,示威性的登上了圣殿山,又引发了一场“因提法达”。而因提法达又间接导致利库德上台执政,沙龙修了一条著名的长城,“隔离墙”。


隔离墙有效的阻止了巴勒斯坦人的自杀式攻击,但双方的和平机会又被隔离了。

2004年,阿拉法特去世了,以色列拒绝他葬在圣殿山上。

现在,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敢冒险进入对方的地界。巴勒斯坦人进入以色列工作要经过严格的检查。不过中国游客的旅游车,在双方都能得到近乎免检的待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