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谈班级座位安排利弊与创新
2021-01-01 | 阅:  转:  |  分享 
  
谈班级座位安排利弊及创新



重庆荣昌唐小燕



【摘要】当班主任要进行的工作之一就是对所管理班级的学生座位的安排。班级座位的安排真还是个不可忽视的就摆在我们班主任眼前的大事。寻找行之有效的、合情合理的座位安排法是很有必要的。只要去探索,一定会找到一种更适合自己班集体的座位调整法,这也是班主任带班风格的一种体现。



【关键词】座位安排利弊创意



一、引言

当班主任要进行的不可逃避的工作之一就是对所管理班级的学生座位的安排。这既是学生非常在意、也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事情。经常会发生这样的问题:“xx老师,我的孩子视力不好,你将他安排在班上最前面嘛!”(哎!这位家长,班上视力差的孩子有好些呢,大约有三分之一了)。“我儿子特调皮,为了管教他,你把他安排在老师眼皮底下,好吗?(尊敬的家长们,全班同学其实都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好不好?)还有的家长这么要求班主任:“老师,你把我的孩子安排给xx同学坐哈,他(她)成绩好,可以帮助我的孩子。”另有一些家长则认为:“我的孩子成绩不好,表现不好,都是挨着xx同学受了影响。”……

家长们没满足,学生又来告状了:“老师老师,我不想和xx同学坐了,他老爱说话。”“xx老师,前面的那位同学太高了,挡住我看不见黑板。”……

调整了这个,那个不满意;调整了那个,另一个又有意见,当班主任的为这事颇费脑筋,稍不注意还背上骂名:“看,老师把xx同学安排在那个位置,肯定是收了人家的礼。”“老师真是偏心眼儿,看不起我的孩子,只对xx同学好。”……

看吧,满足了这个满足不了那个,当班主任三年下来,就因为桌位安排这本不算大事儿的“大事”弄得心神不定、左右为难,同时还大大地影响到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总体成绩。

班级座位的安排真还是个不可忽视的就摆在我们班主任眼前的大事。座位安排得当合理,学生满意,家长高兴,“同桌的你”的美好故事才会再次留存在孩子们的记忆里。

那么,怎样的安排比较合乎情理又比较人性化呢?

二、常见的座位安排法利弊分析

传统法一:高矮顺序法。全班同学分成N排,由前排到后排,按从矮到高的顺序依次就座,第一排最矮,第N排最高。座位调动时,只左右移动,不上下调动。这样安排的优点:照顾了全班同学的视野。弊端是:坐第一排的同学因为长期近距离看黑板而影响到视力,家长有意见;坐最后一两排的同学也会因为长期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老师而有些自我放松,家长更有意见,尤其是眼睛近视的同学。长得高或矮,并不是孩子们的错,凭什么这样安排呀?!

传统法二:优先照顾法。近视的、矮个儿的,都优先考虑被安排在前几排,不近视的、高个儿的安排在后几排。以后座位只左右调动,不上下调动。优点是:照顾了班上特殊的群体。弊端是:其他同学会认为不公平,而且高个儿的近视眼同学会挡住后排矮个儿同学的课堂视野,班级整体看起来也参差不齐,显凌乱。如果一个班集体里近视眼比例较大(由于电脑、手机和电视的普及,如今已是一个引起我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这样安排座位就更为难了。

传统法三:特殊照顾法。先按第一种方式安排,有特殊要求的特殊照顾,没有提出要求的暂不考虑。优点是:满足了部分学生家长的意愿。缺点是:不公平!长期下去其他学生家长当面不说,背后肯定指“脊梁骨”。

传统法四:随意座位法。开学之初,班主任按报名顺序,学生自由组合,先到的先坐,后来的后座,以后怕麻烦也懒得再调动。优点在于:学生及家长没得说,只怪孩子自己到校晚,争取下一次报名到校早一点了。弊端是: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全班同学就座后,班集体显得凌乱不齐。

继传统法之后,经过师生们的一段时间的相处,老师逐渐发现问题后可能会采取以下几种座位整改法:

座位调整一:特殊位置安排法。调皮的学生坐最后、最前或讲台的两边。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其他同学免受影响,整顿了班级纪律。不好的是:被安排在特殊位置的同学可能会自暴自弃,不再努力。要么沉默寡言,要么有意捣蛋、加倍影响纪律。

座位调整法二:成绩优选法。按照学生考试成绩排名,成绩好的同学先选择座位,成绩差的后考虑座位。优点: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学生颇显无赖,不敢有怨言。缺点: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压力都挺大的,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团结,等级制度体现明显。

座位调整法三:人情关系法。家长托关系,找门道,请求班主任“照顾”孩子。这种方式有弊无利,严重考验教师职业道德和为人处事之道,这是在助长不正之风的发展。

三、我的创意座位安排法

由此看来,寻找行之有效的、合情合理的座位安排法是很有必要的。经过多年的班主任教学和实践,我总结出以下至今为此学生和家长没有一个有反应的座位安排法:

第一步,高矮顺序。这种座位安排法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排为单位的高矮顺序法,而是以列为单位的高矮层次法。具体操作如下:全班男女同学各一列,都由矮到高的顺序排队。就座时,依次从左到右,竖排入位,男女间隔,最左列是班上个儿最矮的,而最右列则全都是班上个儿最高的;从横排看,从左到右依次是由矮到高的,每周一次座位大轮换,由左到右,由前至后,横排、竖排的学生小组整体队伍都是不变的。这样安排的座位既规范又整齐,又不担心因为高矮而看不到黑板。最重要的是,这样安排对大家都很公平,人人都有机会坐前排,体验教室里不同位置。

第二步,独立加合作。传统座位的安排都是全班八小组(以列为单位)的“二、二、二、二”式或“二、四、二”式安排法,即八小组的基础之上又分成了四个或三个大组,这样安排强调了学生的合作却忘却了学生的独立。我的安排是七小组(依然以列为单位)“一、一、三、一、一”式安排法,学生既有独立学习一段时间的感受,又能有三人一组合作学习时期的体会。

下面以49人的班级座位图示为例:

(超过则在后排增加)

讲台

第1组(矮个) 过道 第2组(稍高) 过道 第3组(稍高)

第4组(稍高)

第5组(偏高) 过道 第6组(偏高) 过道 第7组(最高) A1 B1 C1 D1 E1 F1 G1 A2 B2 C2 D2 E2 F2 G2 A3 B3 C3 D3 E3 F3 G3 A4 B4 C4 D4 E4 F4 G4 A5 B5 C5 D5 E5 F5 G5 A6 B6 C6 D6 E6 F6 G6 A7 B7 C7 D7 E7 F7 G7 一周之后,学生的座位自动换位如下:

第7组(最高) 过道 第1组(矮个) 过道 第2组(稍高) 第3组(稍高)

第4组(稍高)

过道 第5组(偏高) 过道 第6组(偏高) G7 A7 B7 C7 D7 E7 F7 G1 A1 B1 C1 D1 E1 F1 G2 A2 B2 C2 D2 E2 F2 G3 A3 B3 C3 D3 E3 F3 G4 A4 B4 C4 D4 E4 F4 G5 A5 B5 C5 D5 E5 F5 G6 A6 B6 C6 D6 E6 F6 以后以此类推。

第三步,合理调配。在以上座位安排的基础上,再综合考虑男生、女生,优生、差生的间插是否合理,以保持班集体的团结和整体上升。

第四步,“激励式”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对比,如果发现某些同学确实属于“多动”型,“话挂子”型,且约束力比较低,挨座儿的同学反应比较大的,班主任就可以充分利用单列位置了:依然按第一步的高矮就座法,但把纪律性较差的同学始终安排在单列小组,可左右、上下调动,就是不参与“三人组”的调动。这样,客观上减少了违纪同学的“作案”机会,也在不伤害学生情感的基础上,给给以那些爱说话、不守纪的同学婉转的提醒,让他们明白集体的重要性的同时,也照顾了受困扰的同学。

实践证明,我这样的座位安排法,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生群体积极向上,班风正,优生优,后进生也跟着齐步前进。好几次的家长会后,都有家长很有感触地对我说:“老师,您的这种座位安排法真是太好了,我的孩子,就因为个儿高一点,小学读六年,就坐了六年的最后一排,从没体会过坐前排的滋味。他现在成绩进步那么大,跟你的位置调动法很有关系。谢谢您!”还有家长说:“小学老师就反应我的孩子特爱说话,挨了不少批评,经常被安坐在讲台两边,但他还是管不住自己,且变得更加没有自尊心了。今天开家长会时,我在座位上体验了一下,你这样独立式安排太适合他了,孩子也觉得很有信心改变自己。”……

看来,座位的安排还真有很大的反响的。

正是因为这样,有好多学校不仅在课改,也因为课改进行了另一种模式化的座位安排,即“小组围坐法”。要求学生六人或八人一小组围坐在课桌边,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这对教室环境的要求就要高一些了。

可见,只要去探索,一定会找到一种更适合自己班集体的座位调整法,这也是班主任带班风格的一种体现。

当班主任是一门学问,班主任对学生座位的安排也是很大的一门学问呀。







1







献花(0)
+1
(本文系tangtaotao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