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会在室内迷路?

 zhb学习阅览室 2021-01-02

在户外,我们获得相对精准的位置信息基本依托于移动终端与卫星定位之间的通讯。而在室内,卫星定位则显得不那么“灵光”了,卫星定位技术无法穿透建筑物的墙壁,无法建立稳定低延时的定位信息,也无法分辨出楼层,因此室内室外完全是两套不同的定位系统。

为了在室内也能获取到自身的位置信息,服务提供商部署了中继基站或者室内定位设施,通过蓝牙、WiFi 等硬件以及SLAM、 UWB 等技术,收集到达时间差、到达角度等数据,联合三个以上基站估算位置信息。

据了解,根据采用的信号不同,目前主流的室内定位技术主要有蓝牙定位、WiFi 和UWB(超宽带定位),三者各有利弊。

蓝牙定位最为常用,精度在米级,能耗较低,但定位范围较小、需要单独建设蓝牙定位网络、安装专用程序上报数据;WiFi 覆盖范围较广,但WiFi 信号极易受到干扰,需要单独建设WiFi 定位网络;UWB 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分米极,穿透力强、功耗低,但 UWB 设备价格高,需要单独的网络和终端进行定位,不易于推广。

“这些现有的室内定位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由于室内场景复杂性高,应用个性化需求多,部署、维护成本高,并不是每一栋建筑都能部署这些定位设施。

此外,室内场景更新快,现有的定位技术似乎无法兼顾定位精度与商业成本的平衡。”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所长丁海煜指出。

可以说,室内定位技术在近年来始终未取得突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