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不想上学,对自己没有目标,感觉父母供不起读书,该怎么办?

 一池 2021-01-02

每个孩子都在磨砺当中成长的,期间可能会受到不少的挫折和困难,上学的信心也很可能会受到来自自身或者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动摇。作为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没有知识文化想要将来有良好的发展,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无论如何,有了上学的机会就要好好的把握。

学生不想上学,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力供自己上学,但是不上学有感觉自己的生活失去了目标和希望,这就是典型的焦虑症。学生时期都是青春期,脑子里会想很多的事情、也有压力,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同时,不想上学、读书的意愿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最后导致不想读书甚至自暴自弃的现象也很多;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可能更会为不想上学而直观的找理由。

Ⅰ,导致不想上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就如我以上所讲的,很多学习成绩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同学,上课的时候会非常的吃力,考试成绩公布出来的时候更是极大地伤害到自尊。于是,本来就学习成绩差就更不想学了,不想学就成绩更差了,周而复始的恶习循环,最后的结果就是完全崩溃到不想上学。如果是这样的主观原因,我认为就不要以家庭因素为“借口”了,即使是父母无能力供自己上学,你也要保持自己在学的这段时期内成绩名列前茅。

Ⅱ,家长应该如何支持子女上学的信心?

可能我分析的并不全面,因为有的家庭确实经济条件不好,很多农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也确实存在。作为家长,我觉得就应该好好反省自己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连子女受教育都没有底气?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家长都要积极承担起子女的受教育负担,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想方设法拓宽家庭收入,让子女上学没有后顾之忧。当然了,也有可能只是子女的单方面想法,再穷不能穷教育,得跟子女谈心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Ⅲ,学生也需要调整心态和创造条件上学。

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校就读,现在这样的社会还是有很多方法能够解决上学费用的问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都是免除学费、杂费和书本费的,只要是正常途径就读的,费用都不算太高,大部分的家庭是能够承担得起的;即使无力承担的,也可以申请贫困生补贴,再向亲属借一些,都不至于辍学。如果是高等教育,费用确实比较高,但是每个学校也都有奖学金,并且学生可以做家教和兼职工作,也能够解决很大一部分资金压力。整体而言,只要把知识学好,足够优秀了,上学并没有太大经济压力,并且还可以申请低息的助学贷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