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翡翠入门篇

 新用户99808155 2021-01-02

  最近很多人都很关心清代老翡翠的一些话题,甚至有人开始怀疑情敌啊是否有翡翠这件事了。讲真的,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对于翡翠知识与文化的不了解,同时也在注明一件事情:关于清代翡翠的市场环境变得越加凌乱不堪。

  明清老翡翠首先必须是天然翡翠,目前专 业实验室配备的红外光谱仪对有机物特别敏感,能准确地区分有机物的类型,天然有机物残余与人工添加的化学有机物是有明显区别的。是不是天然翡翠,逃不过专 业设备的眼睛。

  翡翠的种是指翡翠的矿物组成、颜色、结构、透明度等对翡翠品质的综合影响,又称为“种份”或“种质”。种质按优劣程度常分为“老种”、“新老种”和“新种”。

  到目前为止,国商检对老翡翠的检测可以说是全数出具“翡翠处理”的错误鉴定结果,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国商检发现老翡翠里有有机物反应,于是据此断定是被现代人“漂白、填充、染色”了。所以,明明眼学观察是天然翡翠无疑,可是国商检无可置疑地认为是被人“做了手脚”,但是缺乏或者干脆没有令人信服的数据和说明,这种与事实严重不符的奇怪现象持续了很多年。直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宝石矿物学专 业的王春云博士2013年发表了他的科研成果,关于老翡翠的“科学3原理”和“王氏5问”,我们才知道老翡翠因为受到3个阶段(次生矿阶段、古法工艺的炖蜡阶段、生活环境阶段)的天然有机物的微量渗透,当然都会显示“有机物反应”。所以说,翡翠这种无机矿物集合体中即便有有机物反应,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以【填充】为由质疑或否定其天然属性——因为必须要进一步分清楚到底是天然完整的毛细孔结构中渗入的小分子“蜡油类”还是强酸腐蚀破坏结构中注入的“树脂胶”。

  在最近(2020年7月10日)香港苏富比的一场翡翠珠宝专题拍卖会上,一条只有37颗珠子的项链,拍出了80657000港元的价格,平均每颗珠子成 交价218万港元。消息特别说,这串帝王绿翡翠珠链是由清代老翡翠重新抛光加配一颗红宝石搭扣制成,水足色正颜色均匀一致,非新坑翡翠所能达成。新坑翡翠没有这样的老种老水温润晶莹之光。

  摆件用整料老坑翡翠雕出,工艺结合圆雕与镂雕等,人物身后的古树苍劲斑驳,枝干虬展,通过镂空大量去料来提升立体感,可见制像不惜工本,工艺精益求精,并且磨砺得滋润晶莹,可谓工巧弥珍。

  老翡翠选购方法:质地:透明度较好呈玻璃光泽的为佳品。翡翠透光照有部分雾状,其形状像苍蝇翅,那是识别翡翠玉重要的标志。带绿色的翡翠其色泽有浓淡深浅、有翠点,看起来很自然。不像人工加色,看起来很死板,没有灵气。硬度:翡翠是玉石当中硬度最 高的一种玉石。可以用来划玻璃,如购买时可当着卖主的面划玻璃,如果卖主不同意则不要轻易购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