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勤礼碑研究获重大突破

 游于斯 2021-01-03
  《颜勤礼碑》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楷书的扛鼎之作(其行书代表作为《祭侄文稿》)。该碑书法雄浑肃穆,大气磅礴,骨肉劲健,力能拔山,不愧为中国历代楷书创作之巅峰。
  《颜勤礼碑》1922年出土于西安旧陕西省长公署后院(今西安鼓楼东北部一带)。现藏西安碑林。此碑最早著录于北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考为唐大历十四年(779年)所刊(近说该碑刊于唐永泰二年即766年[1],考证严谨,颇为可信)。北宋赵明诚《金石录》有载。宋代之后该碑湮没无闻,或于此时没入土中(亦有元、明入土之说,存疑)。该碑无旧拓流传。
  因《颜勤礼碑》久埋土中,未经捶拓和剜剔,出土后锋芒如新,神采奕奕,最大程度保存了原作的初始风貌,是该碑的最大优点。但该碑相关研究史料缺乏,难称流传有序。更因出土于民国动荡之际,何谈文物保护,又何谈原始资料及影像图存。结果导致该碑虽出土不到百年,已多有以讹传讹、鲁鱼亥豕之论,且广为流传于网络及各类出版物中。既有真伪碑之争,又有赝拓本之惑[2]。真不知鲁公在天之灵会作何感想。
  本文力图通过对《颜勤礼碑》初拓不同版本及印刷品的考析,勾陈史实,去伪存真,还原该碑出土早期的真切面貌,确认早期拓本的文字特征,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严谨的佐证,同时有助于甄选可靠的拓本进行研究和临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