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片5分钟 · 等的岂止是风,还有希望

 正午文化 2021-01-03

还记得六年前的元旦你看过的这部电影吗?

赶在2021年的第一天,重温了一遍《等风来》。

本来还想以看部电影的方式辞旧迎新,可眼下疫情卷土重来的现实,让这样的念头不得不就此打住。闲来无事翻找电脑收藏夹,就看到了这部电影。我当然知道这片子的导演滕华涛,他在小荧屏时代的《蜗居》,就是引领一时话题的焦点之作,转战大银幕后的《失恋33天》也算得上是以小搏大的成功典范,可同样出自他手的《心中有鬼》《上海堡垒》,就让人不敢恭维了。与这些饱受诟病的烂作品相比,你会越发觉得《等风来》有种意料之外的惊艳感。是的,我说的不是“惊喜”这个词,是“惊艳”。

这感觉,其实与身为导演的滕华涛没啥关系,而是源自该片的编剧鲍鲸鲸,源自她那过分细腻的笔触,还有对一代人所呈现出的群体特症的敏锐感受。很少有哪个编剧能像她这样准确描摹出80后一代的爱与怕,以及涌动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所有声音。如果说《失恋33天》勾勒出的是80后对爱情的困惑,那么《等风来》讲述的,则是这一代人站在青春面前的集体困境。那是独属于他们的人生谜局,更是他们才可能面临的快乐与悲伤、希望与迷茫。就像倪妮在片中饰演的程羽蒙一样,人前表现得无比坚强,甚至可以决绝抗拒家人的关爱与慰藉,可人后呢?她宁愿选择独自痛哭,也要努力让别人高看一眼。而她那句“回去,就输了”,也势必会让这一代人产生“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同身受。这些不肯说与谁听的内心声音,显然不是外人可以轻易参透的。

 

很显然,要通过一部艺术作品的容量,去清晰描摹出一代人的共性特点,这对任何一位创作者而言,都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轻者不够深入,全部努力最终化为泡影;重者干脆落得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可笑结局,竹篮打水都算是好的,搞不好还会被骂上一句不自量力。或许就是因为有了这份担忧,据说为了写好该片的剧本,鲍鲸鲸前前后后跑了三趟尼泊尔,总算是完成了导演丢给自己的任务——那缘于困扰滕华涛已久的一个问题:现在的中国人,为什么老是不开心?结合编剧鲍鲸鲸的个人年龄,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也就指向80后这一代人了。于是乎,这么一部来自80后又回归80后一代的作品,就这么水到渠成地出现了。其中的种种滋味,或许只有看过电影的人才有体会。需要强调的是,即使不是80后,也或多或少可以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是好作品才有的内在力量,不是单纯服务于某一种人,而是足以跨越年龄、身份、地域甚至国别,在不经意间就悄然抵达你心里最软的那个地方。这情形,就像何冰朗读的那段《后浪》,你能一口断定它就是献给90一代的成长礼?看看随后泛起的那些热议和争论,答案也就一清二楚了。

值得一说的,当然还有倪妮的演技。看过几天前刚刚上映的《拆弹专家2》,夹在刘德华、刘青云两个影帝中间却不输气场的表演,真会让人对她的表演能力心悦诚服。毕竟是谋女郎出身,虽然此后也有过表演上走麦城的时候,但好在《等风来》时的她还是延续了《金陵十三钗》的演技输出,惊喜谈不上,但至少保证了不破功,才成就了这部写给一代人的银幕小品。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刘向维  刘琳  田子恒  曹欣宇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