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奇石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我们来分析一下形成的原因

 贰哥奇石 2021-01-03

奇石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的稀缺资源,奇石也有极高的赏玩价值,稀有性和赏玩性决定了奇石的价格会越来越高,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现在奇石市场冷冷清清,让好多经营奇石和观赏石的商家感到前途渺茫,不知道这种情况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一边是精品奇石的价格被不断推高,一边是普通的奇石卖不动。目前奇石市场的这种局面,主要是由五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这几年来经济增长变缓,非刚需的消费受到一定的抑制;二,奇石商场建设规模过快,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市场平衡;三,奇石的购买人群有了一些变化;四,奇石的身份没有明确的标准;五,奇石市场的诚信度较低。

奇石欣赏

前两个方面对奇石市场的影响比较好理解在这里我们就不再论述。我们来看第三个当面的原因,购买奇石的人群发生了一些变化,几年以前好多人拿奇石送礼,现在拿奇石送礼的人大大减少了,这个原因大家也清楚,因为国家在进行廉政建设。有人文为什么用奇石当作礼品送人?奇石既显得高大上又难估值,一方石头可以是几百元也可以是几十万,这中间的学问真是太大了。玩石头的人大部分人很少买奇石,他们会卖一部分石头也会买一部风石头,因此他们不是纯粹的消费者。纯粹的消费者一部分是奇石爱好者,一部分是拿奇石做装饰的普通消费者。石商和大部分收藏家也不消费奇石,他们只是奇石的“中间商”。只有极个别的收藏家是只买不卖的,他们是精品奇石的消费者。奇石的消费群体在短时间内减少了,奇石的消费总量也降低了,这就是奇石市场萧条的一个因素。

奇石欣赏

奇石的身份最终是有“专家”来确定的,但是任然缺少“公信力”。我们一般的奇石爱好者,就是捡到或“淘到”很有艺术价值的奇石任然很难卖上好价钱。因为一般奇石爱好者的鉴赏能力得不到大众的认可。专家是有人脉资源的业内人士,但并不是每个“专家”都是鉴赏奇石的行家。社会名人充当艺术领域的专家,这是一种社会现象。行业内只有尽可能减少这种“专家”的数量,才会尽可能做到相对公平。比如一些书法家的字卖不动,一些名人书法却能卖上高价。贾平凹是个伟大的作家,他的书法虽然遭到很多专业人士的非议,但是他的书法作品卖得非常好。贾平凹对鉴赏奇石也有很多深的造诣,他收藏的奇石同样可以卖出高价,这就是名人效应。奇石爱好者的奇石想要卖上高价,要么让专家给评个奖,要么等到自己是专家了再去卖。“形、色、质、纹、韵”是评判奇石观赏观赏价值的依据,但是评判奇石艺术价值和价格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奇石欣赏

奇石市场的诚信度比较低,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好多石商卖奇石的方式有些像卖“古董”:假奇石当真奇石卖,低品质奇石高价卖,买家上当了就只能怪自己没有“眼力”。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如果整个行业这样的卖家多了就会毁了奇石这个行业。我们知道“古董”的价值主要是历史存在价值,时间越久远的古董和存世量越稀少的古董价值越高。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价格已经超过两亿元,固然其艺术价值不可低估,但是更多的因素是因为遗留下来的只有几只。奇石市场中造假的“奇石”比较常见,商家做局宰客的事情屡见不鲜,这对于奇石市场来说无疑是自毁形象。奇石虽然形成的年代在亿万年以前,但是它们毕竟是和古董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别。奇石每一个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个体,它们是天然的艺术品,我们欣赏的也是他们的天然美。任何改变奇石天然美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都是破坏行为。

奇石欣赏

“奇石”也是一种特除的商品。消费者买得放心,买的舒心,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忠实消费者,奇石的销量才能上去,奇石市场才能真正的上规模。奇石不好变现已经限制了奇石市场的发展,如果商家唯利是图不讲诚信,那么奇石市场就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如果一个顾客不懂奇石,却在奇石店里看上了一方石头,如果这个顾客花了很高的价格买了这方造假低廉的“工艺石”,那么这家奇石店肯定不是单单失去这个顾客,因为这个顾客会告诫他认识的人不要到这家“黑店”购物。

奇石欣赏

目前奇石市场的不利因素最要有上面讲的五个方面的原因。有些因素是外因,比如目前经济环境疲软,对于外因奇石经营者需要改变经营思路来应对。比如进行低利润销售降低库存,减轻资金压力;比如订立回购合同等。有些因素是内因,比如诚信经营,拒绝制假售假,建立市场良好形象等,奇石经营者应该提高服务升级。比如细分顾客需求,奇石出租等。

奇石欣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