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是相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人,都很low

 老鄧子 2021-01-03

只要一有孩子,开支就翻倍。培训班特长班,只要自己觉得好就不怕贵,每天轮流转场。

原因是为了孩子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可这对吗?完全不对!


王西西是我很好的朋友,她未生孩子前,特别好玩,特别有拼劲。在武汉,哪有好玩好吃的,甚至哪儿配眼镜又好又便宜,哪个小店的衣服新潮又实惠,只要问她,她就马上告诉分门别类告诉你。在单位,她个人业绩年年前三,带的团队也很有充满杀气。

可一有孩子,她好像完全变了。开始,是说奶孩子。后来,是说要陪孩子上培训课。她说自己比以前更忙更累更充实,只不过以前是将精力和时间用在工作上,现在一股脑儿将其花在孩子上。更值。

她说,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此,在工作上她没有以前的拼劲,也主动放弃过很多机会。

但她觉得值:只要孩子成绩好,再多的付出也值。

后来,公司效益不好,得淘汰很多人。她理所当然地被淘汰了。她淘汰的时候,身边人都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年的拼命三郎,曾经老板激励其他员工的榜样。

王西西从单位出来后,彻底成为了家庭主妇,一心陪读。

家里收入减半,孩子培训费却日益高涨,经济很拮据。让她绝望的是,孩子的成绩,并没有优秀到如她所愿。

更让她伤心的是,因为家里没钱,孩子身边的小伙伴,也从富裕家庭的孩子变成了贫困家庭的孩子。哪怕偶尔有一两个有钱人家的孩子,但别人穿着打扮,言行举止甚至见识,都慢慢将自己的孩子甩开了距离,完全玩不到一块去。

现在,她时不时地和我吐槽:当年为了孩子牺牲一切到底值不值?如果她还留在公司,生娃后一直有当初的拼劲,现在公司经过几年低谷后,又日益红火了,凭她的能力现在应该负责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了……


20年前,省妇联的一个27岁的科长杨杨是我的学姐,她得到了一个去日本交流学习一年的机会。当时,她娃才两岁,她没多少犹豫就将这个难得的机会转手让给了同事。

杨杨觉得,既然有了孩子,就应该以孩子为重心。其他机会可以再有,但陪伴孩子的机会过了就不能再有。去日本交流后,虽然会得到重用,但想到一年见不到孩子,她实在太难受了……

那个去日本交流的同事,回来后得到了重用,直接做了副处,没几年正处,现在40出头,是副厅了。

而她呢。因为当初拒绝了组织的培养,将精力花在了陪伴孩子身上,一直原地踏步。好不容易,才升为一个闲散部门的副处,而且排在最后一位。

有次我们聚在一起,她说现在后悔死了。如果能重来一遍,自己肯定会选择去日本。

我们问她原因,她说:职场不如意,事业发展得不好,其实自己倒不是很在意,重要的是孩子现在知道她当年放弃去日本的机会,导致现在职场不如意后,居然很恨她——

如果你当初去了日本,你也可能做了副厅了。给我的资源会少吗?我两岁的时候,你陪我一年,我长大后却失去了那么多资源,我努力一辈子,能追得上副厅长的儿子?你当年不是蠢是啥?

孩子的埋怨,她无言以对。现在回头看看,也许孩子说的才是对的。

她感叹:我们小时候,总是喜欢给孩子做出选择,哪怕是作为父母的选择,都没征求过孩子同意,陪伴在孩子身边,与暂时分开,事业上取得更大成功,孩子到底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对孩子付出,只不过是变相的自私,满足自以为是的很伟大的母爱而已……


我的大学同学刘司令,虽然大学也是一所老牌一本院校,但刘司令对自己当年没能考上排名前十的大学,耿耿于怀至今。

他说,如果按自己的天赋和愿景,比很多考上好大学的高中同学要好。自己之所以没能如愿考上好大学,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行。

所以,刘司令有了娃后,将精力和心思都扑在孩子身上。

当年自己踩过的坑,一定让孩子避免。当年自己的遗憾,一定给孩子补足。

孩子就是他投射的那个本来没有存在过的影子。

刘司令从孩子生下来开始,就详尽地规划了一条读哪个幼儿园,哪个小学哪个中学,以后考哪个大学的路。

可是,让他失望的是,他的孩子虽然以前在他精心培养下,考上了重点高中,但现在却很叛逆。当他训斥孩子时,孩子就嚷——

你总说我学习不努力,你为什么自己不努力?你看看其他同学的家长,都几套房了,我们家还是那套房。我再努力,考上再好的大学,以后又能怎么样?

刘司令说,你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大学,你说的这些以后自己都可以拥有。可孩子却嗤之以鼻:好大学毕业,做个优秀的打工人?能赚回几套房?


如果30年前,一个人考上好的大学,可以跨越阶层,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甚至家族的命运,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到了今天,孩子以后的生活,越来越多建立在父母生活的基础上。

你能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条件,孩子站在父母的肩膀上才能有望更上一层楼。

所以,我们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专科、职高的学生,通通家境不怎么样。

而重点大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小康中产以上的家庭。偶尔有极个别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了好大学,就成了大新闻……

之所以会成为大新闻,是因为本来就很稀少啊。

那些动不动就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以j歇歇了。殊不知,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你自己的人生本来就输了,居然想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想让孩子跨越阶层,你自己每一分努力,都是给孩子搭基础。只有那些LOWS,自己不努力,相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瞎话。你自己有什么样的地位,给了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孩子才有什么样的品味,什么样的眼光。

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怎么和富二代去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