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全职写作第3年,写了224篇文章,100多万字

 新用户08306761 2021-01-03

进入2021年,辞掉工作全职写作,快要满3年了。

粗略统计了一下2020年一整年的成绩,总共写了224篇文章,按照平均每篇3000字算,再加上平时写的一些零碎的文字、课程之类,字数应该超过了100万字。一年365天,每天至少都能写上3000字。

你可能会觉得,这么拼,应该像某些写作课中鼓吹的那样,月入10万,年入百万了吧。

老实说,并没有。虽然收入的数字要比上班时拿一份死工资要多,但如果仔细算这笔帐,现在我过的是几乎没有休息日的生活,每天的工作时间也绝对要超过8小时,但看“性价比”,其实是不如上班时的。但真正收获的,是内心的笃定,每天都在成长的踏实感,和对未来的信心。

虽然几乎每天都感觉到焦虑,但这种焦虑,与上班的焦虑是不同的,着急的是自己的进步太慢,与领域头部的牛人比起来怎么差距那么大……早就摆脱了上班时那种温水煮青蛙的,对未来的迷茫感。

今天,想和你分享一下这一年来,关于写作这件事的一些思考。

2020年,全职写作第3年,写了224篇文章,100多万字

工作与生活分开,根本不可能:

那些告诉你每天多花2小时,就能月入过万的课程,都是骗人的

2021年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人都开始考虑开展一些在家做的副业,最受到追捧的,除了微商,大概就是写作了,毕竟写作这件事没什么门槛,不需要投资,而且认为自己有点小情怀小文采的人还挺多的。

有个开写作课的老师说,她靠写作达到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每天早上花1小时写篇文章,然后一整天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让大家有一种错觉,好像轻轻松松就能赚到一份副业收入。

但这位老师在广告中没有告诉你的,是她在取得今天的成绩之前,连续几年都是全年无休,每年的写作量都超过100万字,并且尝试了很多个写作方向。

所以真的不建议大家盲目投资一些写作课,寄希望于得到独门秘笈。

很多事情你之所以做不好,不是因为没天赋,只是因为练习的不够多。绝大多数工作没有难到拼天赋的地步,如果你能下决心进行超乎海量的练习,一定能超越80%的同行。

从前自己为自己有才华,有见识,高人一等,但真把作品放到这个市场上来打拼的时候,才觉得自己真的不行,也不能指望运气爆棚,唯有努力和坚持可以拼一拼,那就只有多拼一点。

怎么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无非就是多读,多写,多改。优秀作品读得多了,你才能知道什么是好作品,进而朝那个方向接近,写少了,脑子就不灵活,改少了,语言表述能力就提升不上去。除了多思考,多练习,真没别的办法。

写一篇2000-3000字的文章,要阅读几十万字的素材,然后构思、成文,这个过程最少也得花费5、6个小时,再加上反复修改,两三天才能出一篇优质文章是常见的,如果1小时就能写出一篇阅读量爆棚,能换取不菲收益的文章,那一定是因为之前的积累,脑子里有存货。

为了能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需要大量的阅读,包括书本的阅读、每天的新闻热点、一些相关的自媒体账号内容……就连追剧追综艺,也得看能不能写文章分享。

这样一来,每天醒着的时间基本上都跟工作有关,休息,也不过就是从给客户写的文章切换到自己比较随性的文字,从写作切换到读书,从读书切换到听音频课……

这哪里是什么自由职业,比上班累多了。

现在感觉所谓“8小时工作制”像是一个牢笼,我们要把所有的工作都在这8小时做完,剩下的时间就要用来娱乐休闲,否则就对不起自己。

刚辞职的时候,我也着实过了一段放飞自我的时光,觉得自己每天的的工作时间要是比上班时候还长,那就是亏了,后来很快就发现这样真的是自欺欺人,当你真正有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再花时间去娱乐,亏的还不是自己。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内卷吗?但对于一个自由职业者来说,“卷”的心甘情愿,因为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对得起自己。

人真的不能有太多杂念,今天想着玩,明天想着打扮,这样怎么能静下心做好一件事呢?

如果不是非常热爱写作,不要选择以此为生,你怎能拼过那些热爱的,把所有时间都花在这件事上的人?

2020年,全职写作第3年,写了224篇文章,100多万字

如何平衡个人理想与经济压力:

永远记住,你的每一篇作品,都是送给世界的礼物

以写作为生,收入来源是什么?一是在各大平台做自媒体,赚流量的收入,二是给客户写文章,投稿或是找长期合作的客户。

任何事都是双向的,得了这个,一定失了那个。给客户写,就要满足客户的要求,反复修改,自己写,不用承受别人的挑剔,但是很多时候辛辛苦苦写了一篇文章没人看,只有几块钱几毛钱的收入,这是另一种心理压力。

我的建议是两条线并行,长期合作的客户可以让你在一段时间内有一个可以预期的稳定收入,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兼顾自己的个人写作,逐渐固定在一个领域,并形成一种稳定的风格。

我反对的是为了追热点,为了流量,为了带货而写作。我们学习让文章流量更高的技巧,是为了给文章锦上添花,而不是以此为目的。重要的是,你要分享给大家的是什么,是不是真的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内容。

当然更不要为了自己的文采自负,靠写作讨生活的人,不过就是一个“文字服务者”。我们看到那些开个小超市、小餐馆的人,守着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全年无休。写作者不过也是这样,像是卡尔维诺说的,就像铁匠面包师,不过就是靠日复一日精进自己的手艺。

TED授权的演讲指南《演讲的力量》中说,在公众演讲当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也不是自信,不是舞台的展示以及流利的语言,而是有价值的思想,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方法,或许是通过一个故事阐明人类的智慧,亦或者是对未来美好的愿景,再或者只是提醒我们什么才是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东西……这便是你送给大家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写作其实也是这样,不是为了展示你自己有多么厉害,而是要给世界送礼物。

2020年,全职写作第3年,写了224篇文章,100多万字

把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才能安心活在这个时代

一个自由职业的创作者,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自己负责主题策划、素材搜集,文字写作、音频视频的剪辑、内容审核、自我宣传……

如果是在一家公司,可能只需要负责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但是人应该长大,长大成人的标志就是,能为自己负全责。

找一个稳定的单位,从事一份难度不高的工作,在现在这个时代,这样的风险太大了。

在2020年罗辑思维的跨年演讲中,给我启发最大的就是罗振宇讲的那个关于图书管理员的例子,、。

十一学校的校长,把图书管的大部分书搬到的教室,此举彻底改变了图书管理员这个职业。

以往的图书管理员,只需要遵照流程干活,保管书籍,基本上培训一周就能上岗,然后一辈子就用这一点技能混日子,为什么好多人的理想工作是图书管理员呢?不就是图个清闲,觉得自己每天可以坐在那里看闲书么。这样的人,将来不被人工智能取代才怪。

但当十一学校做了这个改变之后,图书管理员就需要跟每个老师交流,不断调整各个教室的书籍,还要考虑市面上还有哪些好书新书?在有限的预算之内,怎样到货更快?怎么优化登记流程,让新书第一时间送到教室,正好赶上学习进度?……

经过这样的锻炼,这个图书管理员将来就可能成为专业的阅读指导老师,开个书店,甚至创办一个出版机构。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

沿着写作这条路朝前走,你可能会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非常有话语权的人,也有可能以培训、演讲等方式,成为一个创业者。

有一句西方谚语说:“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事。”有人用这句话来说,刺猬了不起,我们应该像刺猬一样,有工匠精神。但为了适应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提倡的是“狐猬精神”,就是说,你既要像狐狸一样知道很多事,也要像刺猬一样只知道一件事。

学习和成长这件事,没有止境。

2020年,全职写作第3年,写了224篇文章,100多万字

2021年,不过就是多读书,多思考,多和牛人交流,用心对待自己的每一篇作品。

祝每一个努力朝前走的我们,都能在前方看见好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