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唐诗里的少年,惊艳世间1000年!

 古典书城 2021-01-04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一》

少年时期,

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眼中满满是希望,

心里处处是远方。

你是否怀念

那段青春无悔的日子?

虽然,往事难回;

至少,热血常在。

在逐渐变老的路上,

愿你依然心怀理想,

此生至死是少年。

01

众所周知,大唐是诗的国度。

但其实,大唐也是侠的国度。

刀光剑影,风云意气,

构成了专属盛唐的游侠江湖。

而鲜衣怒马的少年们,

正是游侠故事的主角。

李白、王昌龄、高适……

许多流芳千古的大诗人,

都曾是仗剑天涯的少年游侠。

其中,你可能不曾想到,

有一位以佛系闻名的诗人,

也曾是游侠群体的一员。

他的名字,叫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其实,年轻时的王维,

还不是如此随性的佛系中年。

那时的他,怎么描述呢,

不如,来看他的一首诗吧。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

系马高楼垂柳边。

那时,安史之乱尚未爆发,

盛世大唐,国力正强。

包括王维在内的少年游侠们,

纵马喝酒,意气风发,

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

相逢一笑便消泯恩仇,

是当时百姓心中的“偶像”。

豪侠任气之余,

王维还心怀凌云抱负:

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系马高楼垂柳边”,

只是暂时的歇息,

他的征途,是理想和远方。

若不趁少年时,

为理想疯狂一场,

难道要等白发苍苍时,

才后悔虚度时光吗?

此时的王维,相信未来。

02

王维的故事,暂且说到这里。

毕竟,本文的主题,是少年。

在王维受尽人生的捶打,

不再生猛、转向佛系之后,

更多心怀热血的少年,

一个又一个地,出场了。

王维去世的29年后,

一个名叫李贺的男孩出生了。

他逐渐成长为青春少年,

也逐渐拥有了

和王维一样的理想。

20来岁时,他写下了一组诗,

名为《南园十三首》。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这一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身为男儿,志在报国。

此时的李贺,想像凌烟阁上的

开国功臣一样为国效力,

收复黄河南北割据的五十州,

而非当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以至于得不到建功立业的机会。

后来的李贺,

生命永远停止在了27岁。

虽然英年早逝,

但他的一生,始终心怀热血,

守护着自己的理想,

希冀着自己的远方。

“男儿至死是少年”,

李贺,用一生践行了。

03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

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这段话,出自梁启超的

《少年中国说》。

原文写于戊戌变法

失败后的1900年,

那时的梁启超,年方27岁,

虽近而立,心却仍是少年。

少年者,思将来,生希望,

胸怀理想,志在远方。

时光倒流回两年前,

梁启超和康有为等人一起,

向光绪帝公车上书,

反对清政府签订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虽然,由于顽固派的阻挠,

上书没有送到光绪帝手中。

但通过他们的四处宣传,

维新思想在社会上

产生了重大影响。

之后,他们被光绪帝所启用,

实施维新,史称“戊戌变法”。

那个心怀报国壮志的少年,

终于登上了最广阔的历史舞台。

虽然,不久后变法便失败了,

但他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理想,

无论身在何方,

都关心着国家的命运,

以个人的绵薄之力,

救祖国的危急之难。

他的《少年中国说》,

激励了一代代的有志少年,

为个人未来和国家前途,

奋发图强,昂扬向前。

“少年强则国强”,

生为少年,务必自强,

不忘理想,不忘远方。

04

唐代才女杜秋娘

曾写过一首《金缕衣》,

其中前两句写道: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少年时光,稍纵即逝,

若不好好把握青春,

很快便会在无声中老去。

倘若,你不想就此浪费

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

不妨纵情长歌,

去追逐心中的理想和远方。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于时光来处,至生命尽头,

心怀理想的你,永远是少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